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希腊人本思想经历了一个从混沌到明晰,从重神到重人的转变过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人自身认识的不断加深,都对人本思想的提出起了决定性作用。人本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  相似文献   

2.
《格萨尔》史诗的主人公岭·格萨尔王是人还是神 ?至今学术界未作过专门研究。文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立场与观点对此作了探讨。认为尽管格萨尔呈现出半人半神、人神合一、三种合体的双重性格 ,但他是人 ,而不是神 ;神性是现象 ,人性是本质。  相似文献   

3.
从希腊民族的形成,到城邦独立历史的终结,古希腊人对蛮族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神话是童年时代的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也是原始时代人类精神面貌的第一次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作为西方文学的滥觞,古希腊神话以其罕见的完整性与深刻性,真实地反映了原始氏族时代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形象地再现了这个民族童年的纯真和欢愉,表达了他们对于世界与人生的认识与思考,从而作为人类历史上一个“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有位学者甚至这样说:“我们现代文明与古希腊文明之间所具有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其数量与种类而言,是无论怎么估价都不会过高的。”然而,神话的世界毕竟是一个想象的世界而非  相似文献   

5.
一在中华民族的古老的传说中,记载了许多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或半神半人的英雄。古老的神话讴歌了这些神和神样的英雄,神明和英雄成了历史的主人。人创造了神,神被堂而皇之地纳入了历史,人自己却掩覆在历史中而让出了自己的席位。人类“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活动而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们认识能力的逐步提高,人的价值的发现,神  相似文献   

6.
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一个对人自身认识、发现和把握的深化过程。就中国小说史来看,对人的认识和把握,经历了一个由神到“人神”、由“英雄人”到“一般人”的漫长历程,对人自身日益深入的认识和把握与小说自身的日臻成熟呈现为同步发展的态势。经过宋元以前小说创作的长期酝酿和实践,《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下简称《演义》)  相似文献   

7.
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中,智者形象经历了由雅典娜到俄底修斯,再到狐狸的变迁过程;动物诗学则经历了从神祗化的狮子到贵族化的马牛,再到平民化的狐狸的演变过程。《伊索寓言》中的狐狸机智、信用、有正义感,是城邦公民的杰出代表,因而成为一位万民皆知的文化英雄,构成了对世界狐文化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面对左翼文学的强势扩张,中国大陆文学曾出现立足于“人本位或生命本位”、“文学本位或艺术本位”的“人的文学”、“自由的文学”的思潮,而这一流脉在海外华文文学中始终强劲地保存、发展着。华人身处各种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国度中,其生存的根本性处境往往是多重的边缘,“人的文学”和“自由的文学”互为支撑,成为海外华文文学抗衡种种压力,包括“理性过度”的压力,保存发展自身的根本性力量。百年海外华文文学以数千万华人在世界各国的“边缘”经历、体验,在看重人的价值和心灵自由上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并以“人的自觉”不断推动着“文的自觉”,“文的自觉”又在捍卫文学性中深化了“人的自觉”,其“边缘性”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人的文学”和“自由的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非自觉到自觉的逐步世界化的过程。大约应以维新变法为界,此前中国文学的世界化缺乏理性自觉;此后中国文学伴随着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形态转型也开始步入现代化之路,并以理性自觉姿态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学进行对话、交汇、冲撞、融合,最终建构起现代中国各种文学样态的大厦。当前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的研究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中国文学雄踞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10.
一人对自身的认识,对自身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找寻过程。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初,人将自己与神相攀附,把自己看成是能够与神相通、最终能够成为神的特异存在,这是人的神化阶段。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披在人身上的"神化"外衣被一层层剥落,"上帝死了",人被还原为一个物质实体,归于自然,人对自我的认识从出世的"神化"境界转向了入世的"物化"状态[1],从而开启了"物化阶段"。人来自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人既从自然  相似文献   

11.
入北南人,是南北朝时期实现南北文风融合的一支最主要的力量,而拟作乃是他们变革文风的重要方式.入北南人的文风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魏分裂以前时期,这一阶段入北南人的文风变化是不自觉的.第二阶段是北齐(东魏)、北周(西魏)阶段,这是一个模拟汉魏古体以救南朝文风之弊的阶段,是入北南人文风变化的自觉阶段.第三阶段是隋统一以后的阶段,这是入北南人模拟北朝文士的阶段,也是南北文风开始真正融合的阶段.随着模拟对象及方式的改变,入北南人的文风变革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南北文风也经历了一个从互不影响、相互排斥到交叉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自然文学到神士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学的意义和作用上说,中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自然文学到神士文学的历程。从自然文学到神士文学,是文学意义和文学功能的第一次发现和实现,它对文学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自觉并不意味着整个文学领域瞬间的和永久性的彻悟,它呈现为一个充满曲折和反复的漫长过程。文学的自觉首先意味着对文学本质和审美特性的深刻认识,其与人的自觉和语言观的进步密切相关,文学自觉的过程是诗由史复归于诗,即文学和文学观从作为史官文化代表的儒家经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过程,也是语言复归于人和人思想的工具的过程,这正是庄子语言观的意义所在。诗的复归从庄子开始,文学的自觉过程尚在继续。  相似文献   

14.
文学自觉主要依赖于“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这两个必要条件;文学在古希腊和实用的“技术”没什么区别,古希腊还没有发展出非实用的审美的文学观念,古希腊文学从根本上没有体现出“文的自觉”;古希腊神话、史诗、悲喜剧、抒情诗等文学样式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既未体现出“人的自觉”,也未显示出“文的自觉”;古希腊文学具有明显的非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巴金的人道主义思想是追求真善美的完美人性和人的自由平等幸福。这一人的理想源于成长经历和时代因素。他将文学作为实践这一理想的途径。从《家》、《寒夜》到《随想录》 ,其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巴金以自己的方式为文学注入了人的因素 ,达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人性的开掘 ,从而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获得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巴金作为文学家和思想家是既属于历史又属于中国 ,既属于当下也属于世界的。  相似文献   

16.
依照鲁迅先生的说法,中国始于公元3世纪的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约诞生于公元前9-8世纪.如果荷马史诗是文艺作品的话,那么,为什么西方的"文学自觉时代"比中国早一千余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东西方文明同步发展的过程中,如此巨大的差异是不可能存在的.从希腊神话中"文艺女神"的所作所为、希腊理论家对"文艺"即摹仿的看法及希腊各类作品的现实作用看,古希腊的"艺术"其实不是现代意义的真正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俄狄浦斯半人半神的形象塑造以及俄狄浦斯神话的重新叙述,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在人的理性之上还存在神的或世界的理性,即神性。人类集神性、人性、兽性于一身。神性高于人的理性,兽性低于人的理性,两者都表现为疯狂,因而人、人性是在理性和疯狂之间游移不定的存在,具有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面对左翼文学的强势扩张,中国大陆文学曾出现立足于“人本位或生命本位”、“文学本位或艺术本位”的“人的文学”、“自由的文学”的思潮,而这一流脉在海外华文文学中始终强劲地保存、发展着.华人身处各种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的国度中,其生存的根本性处境往往是多重的边缘,“人的文学”和“自由的文学”互为支撑,成为海外华文文学抗衡种种压力,包括“理性过度”的压力,保存发展自身的根本性力量.百年海外华文文学以数千万华人在世界各国的“边缘”经历、体验,在看重人的价值和心灵自由上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并以“人的自觉”不断推动着“文的自觉”,“文的自觉”又在捍卫文学性中深化了“人的自觉”,其“边缘性”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人的文学”和“自由的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文学的成长是女性从被遮蔽、扭曲到发出自己的声音的一个不平凡的过程。池莉的《一去永不回》展示了一个平凡的女性从沉默到爆发,从不自觉走向半自觉的心路历程,以人物成长的外部语境和内心自我辨认来展示两性视野中女性成长的困境与突围,检视在社会环境和文化压力的重负下,女性意识究竟以何种面目生长和呈现。  相似文献   

20.
耍耍是土家族传统民间歌舞之一,耍耍起源于原始祭祀舞蹈,后来逐渐以群众娱乐的形式出现。耍耍具有宗教性为主、世俗性为主及纯世俗性等三种不同的社会属性。耍耍的称谓经历了耍神———喜乐神———花灯———耍耍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也完成了从娱神到娱人的功能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