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学术界对于变形的定义尚有缺陷,变形的定义应该兼及审美错觉、超常艺术符号以及改变生活原形的本来面目三项。文章以此为逻辑起点,从心理学角度探索了诗歌变形的动力机制,从符号学角度探索了变形的操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变形,是指改变对象的原形的自然形态所作的一种“破格”描写,它是作家在一定的审美思想、审美情趣的观照下,根据作品内容的特点和创作主体内在情趣的需要对人物、事件、环境等所作的有别于“常格”表现手法的突破。作家作为创作的主体,必须对创作的客体——生活进行粗细加工,产生各种映象,这些映象,有些与生活的原形叠合,融为一体;有些则根据作家的审美情趣、个性气质等差异而产生新的意象,而作家反映在作品中的生活形象大多是作家加工过的艺术创造。这种生活形象既具有生活的真实,更具有艺术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证了艺术语言符号“成活”的机制、条件以及在艺术语言符号“成活”过程中作者意识和接受者意识的作用。指出:艺术语言符号系统是具有创造性的一种符号系统。艺术语言符号的“成活”是由交际双方来共同完成的,作者运用充分的想象力,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进行精心推敲,用最好的手段和方式将纯粹的符号变成有意味的形式;接受者在接受对方发出的信息时,根据自身的立场、观点、文化素养、生活积累、审美情趣等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感觉器官集中注意时所引起的感知误差,被称为错觉.如果把这种错觉予以艺术地再现,就是错觉描写.恰当地运用错觉描写,能够细致地反映人物特殊复杂的心理世界,传神地刻画客观事物的不同形态,真切地再现斑驳陆离的审美意境.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对唐诗中的错觉描写作以浅陋地探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审美心理:超常变异的愉悦”、“审美聚焦:变形与规范的撞击”和“美学情趣:涵泳于变形之中”三个方面论述动画变形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出现的所谓“审美-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审美-艺术化”的趋向,并不意味着艺术与生活合一,而只意味着艺术形态的改变、存在状态的改变、价值趋向的改变、艺术手段(媒介、工具)的改变、艺术思维的改变、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改变等等。“艺术——生活特异化”的特色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7.
变形,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艺术问题,其要旨有二:首先,它是指服从可然律与必然律的艺术概括,这是艺术的审美共性;其次,变形可指一形象由母形向新形的嬗变,在形式的夸张平口简化中,突出形象意蕴的本质特征,使作品获得神韵和旨趣。这两层含义,前者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后者是在此基础上对艺术的表  相似文献   

8.
作家经验与艺术变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学作品与作家经验的关系历来十分微妙。作家论及创作时,往往对此遮遮掩掩.甚至秘而不宣。事实上,文学创作是在作家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虚拟想象和艺术变形创造艺术经验的过程。由于作家经验的不同,由于作家对经验的依赖程度和创作个性的差异,作家将经验化入和变形为艺术经验的方式必然是千差万别的。文学创作的规律体现着艺术变形的规律,艺术变形的方式也同样渗透着作家对生活经验的态度和审美要求。创作的奥秘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9.
符号化思维是人类生活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艺术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创造形式,艺术符号的创造过程是精神与审美文化的提炼过程.日本的招贴设计运用符号化语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符号化语言在日本平面设计作品中主要表现为:写真符号、隐喻符号、怪诞符号、残缺符号、交叠符号、平面符号和字体符号等.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关艺术审美的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困惑。以生活感受为基础,从作为审美客体的艺术作品以及作为审美主体的艺术受众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可以揭示对待艺术审美时应该具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和现代文化的不断发展,对人们的审美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多元文化设计艺术思想的引入,对我国构建具有高艺术价值人文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环境艺术设计在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中不仅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还体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设计理念。人们审美经验和审美愉悦是艺术活动的本质特征,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该要注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是建立在真善美基础上的艺术之塔,而艺术美是它的核心,审美价值是它的生命。美,虽然要以真与善为前提,但它却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真与善的“质”。文学作品本身的系统是一个审美系统,纳入这个系统中的真与善都必须首先具有审美价值。如果过于强调了真与善而忽视了美,那么文学作品就与科学论文没什么差别了。生活中那些既真且善的事物不一定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的事物不一定是真的和善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还有着相当的距离。即使是写真人真事的作品也离不开作者的艺术裁剪之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绝对地反映“生活真实”的作品是不存在的。作者的才能就是把生活真实转化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真实的才能。因此,文学创作必须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其至是特殊的艺术手段来弥补生活真实的局限,强化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使作品具有震憾心灵的艺术力量。本文所要阐述的错觉描写,便是一种饱含艺术辩证法的特殊艺术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3.
论“陌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是对人们惯常的自动化生活的艺术违反,通过对熟悉得失去意识内容的生活形态的变形,吸引人们对习惯生活重新认识和体验,找回或恢复由于习以为常而丢失的审美感觉.它是一种疏离生活常态增加审美时延的艺术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4.
职业歌唱家是根据特定声乐作品,运用超常的歌唱能力创造艺术音响(歌声),从而高度满足自己与听众音乐审美需求的人。可见,歌唱家的目的就在于“创造艺术音响”;歌唱家的手段就在于“超常的歌唱能力”。“特定的声乐作品”是歌唱家展现其能力的前提;“满足审美需求”是歌唱家完成目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近来美学界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在整体上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向,审美化(aestheticization)取代了现代化(modernization)成为今天的主导现象。就美学领域而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个主要后果,是打破艺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边界。“为艺术而艺术”的现代主义精英艺术逐渐与商业行为结合起来,服务于社会的美的外观的塑造,艺术再一次成为社会生活的工具。与之相应,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以符号、图像为代表的虚拟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导致的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变革,不同理论家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有人热情欢呼,有人激烈批判,有人审慎分析。这里发表的三篇文章,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内涵、历史渊源、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鱼皮服饰是北方渔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有形智慧之物,它一方面演绎了“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与生产样式不分离的生活艺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特定的民俗样式、宗教信仰与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7.
萨满造型艺术融汇了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信仰与装饰审美,蕴含着北方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与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诠释着北方民族丰富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从萨满造型语言直观的阐释方式、有意蕴的视觉修辞、程式化的视觉符号、丰富的象征性视觉语言以及装饰性的审美特征等方面分析萨满造型艺术的语言特征,通过造型艺术形式内涵的发展演变,可以感受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探究北方少数民族萨满造型艺术的精神导向和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视像叙事,决定了其观赏活动是对视像符号及其审美质素进行综合感知的系统,涉及收视者"先在的"和"当下的"的文化心理结构、情感认同模式等多方面因素。基于视像感知的审美特性,重视视像符号的内涵和意义构建,保持观者积极的、自觉性的思维介入,电视剧才能真正实现对生活世界"现象"的深度把握和理解,通向审美艺术之途。  相似文献   

19.
阿普列尤斯和卡夫卡都从寻求新的审美视角出发 ,对传统的变形故事进行了艺术革新。阿普列尤斯寻求新的审美视角的目的在于从横向拓展 ,以增加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 ;而卡夫卡的主要目的在于从纵向开掘 ,以增强艺术表现生活的深度。两部《变形记》都用变形的手法把现实和怪诞糅合在一起 ,但由于两位大师不同的艺术处理 ,两部作品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20.
媒介在主体构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媒介建构了自由交往的主体。数字艺术以数字媒介为载体,其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与基于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艺术形式迥然不同。但数字艺术审美主体的自由是以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为前提的,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既是构成数字艺术审美主体自由的契机也是其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