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校现行的人事分配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其主要弊端表现在 :管人与管事脱节 ,劳酬脱钩 ,人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工资总额动态包干能够调动基层组织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促进“责、权、利”的统一 ,强化激励机制 ,提高用人效益。实施工资总额动态包干 ,需要有良好的改革氛围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2.
2004年起,云南省对高校生均拨款制度进行改革,实行经费包干体制,至2008年第一轮包干体制结束。在经费包干期间,云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规模稳定,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初具规模,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科研成果累累。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经费不足,效益亟待提高,债务增长迅速,经费运转困难。为推进云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应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包括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教资源投入多元机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的经费包干体制,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加快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财政合理投入力度等。  相似文献   

3.
分配制度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本文从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按劳分配谈起 ,分析了分配制度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对高校实行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将要遇到的几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进而提出了在高校实行分配制度改革所需要的内部及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4.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 《南都学坛》2000,20(4):56-5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学校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内部管理体制。精简机构、优化结构、推行聘任合同制和全员聘任制、实行编制和工资总额包干制度、实行后勤社会化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能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关系到自身生存乃至发展的关仪.为此,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不仅要针对流制排得过死的现状.由被动的封闭式的编制管理向主动的动态的编制管理转变,做到各教学部门固定能制与流动、浮动编制相结合,即通过定编,采取总量控制、微观放权、编制包干、工资总额包干的办法,而且要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实行教师岗位设置。要依据学校总任务和学科基本框架,来总体规划教师岗位设置的“任务法”和“学科法”,并由此探索出一个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校办学效益与人员编制密切相关。编制是高校改革的重点之一。现在高校大致有教学科研、党务行政、教辅、工勤及其他五种人员编制。后勤服务队伍庞大,影响办学效益。高校应当把编制与工资总量挂起钩来,精简党政机构、压缩党政工勤人员,改变单一编制模式,把后勤和校内企业人员从教育事业编制中剥离出来,实行分类管理,在明确岗位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审定人员编制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阶段高校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着种种弊端 ,不能有效地发挥杠杆作用 ,不少高校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行校内工资总额包干是目前较流行的说法 ,但由于高校人事制度仍基本维持原有模式 ,实行校内工资总额包干尚需一个过程 ,现阶段应在改革用人制度、理顺各部门经济关系基础上实行纳入业绩津贴的结构工资制的过渡办法  相似文献   

8.
高校办学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高校成本核算是高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高校进行成本核算势在必行,必须建立对投入的科学论证和效益评估机制,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文章对高校成本核算的内容、办学效益的内涵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 ,高等教育体制必须与经济体制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其目的就是使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既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又符合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为实现这个目的 ,必须进行以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 ,以工资总额动态包干为主要内容的分配制度改革 ,以后勤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后勤管理改革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校产改革。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人事管理中,应充分发挥津贴(活工资)的激励作用,在工资分配上体现重知识、重人才,建立健全校内的配套津贴,积极推行工资总额包干,深入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必须加快编制的改革。高校人员编制的改革 ,包含机构设置改革和人员合理定编两个内容。高校人员编制改革 ,应遵循注重教育质量和提高办学效益相结合 ,保证重点和兼顾一般相结合 ,照顾现实和远期规划相结合 ,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和充分发扬民主相结合等几个原则 ;要注意人员编制总额确定、师生比确定和教学科研人员与其他职工比例确定等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辽宁工学院在祖国的怀抱里发展壮大的历史,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发展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高等学校必须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必须改革,改革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办学必须依靠广大教职工、特别是要依靠广大教师办好学校。  相似文献   

13.
第一,关于挂钩基数核定的问题。现在一般做法是按照本企业某年或某几年的实发或应发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核定其基数。例如工资总额与上交税利挂钩浮动的基本办法是:一般以1984年工资总额和实际上交税利为基础实行包干,企业上交税利超过基数时,工资总额按核定的比例上浮;低于基数时,工资总额按比例下浮。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1)企业工资总额是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等级工资与人数核定的,与经济效益没有必然的联系,把这两个没有内在联系的基数连在一起,并以其比例作为与工资总额挂钩浮动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如何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本文提出三点思考:要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以邓小平理论指导高校工作;要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围绕改革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改革;要学习十五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合并是机遇也是挑战,人事制度改革是合并高校内部综合改革的难点和关键。只有强化编制管理。提高岗位意识,推行岗位聘任,改革用人机制,才能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水平和效益,使学校顺利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工资制度的改革是人们很敏感的问题,它直接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我们对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和试点,在部分企业中进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试点就是一例。本文仅就这一办法的优点和问题谈点意见。一、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优点从1984年起,随着第二步利改税的实施,在部分企业中开始进行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试点。1985年以后,挂钩形式有工资总额同上缴税利挂钩、或同产值挂钩、或同净产值挂钩、或同销售收入挂钩、或同利润挂钩等等。这些挂钩形式有如下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 ,高等教育已到了大发展的时期。高校要想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必须将改革和发展紧密结合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积极发展民办大学 ,努力扩大普通高校办学规模 ,以此提高办学效益 ,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高校要在学科建设、资源合理配置以及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深化改革,必须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论建设节约型高校与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阐述高校的办学效益和节约型高校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节约型高校与提高高校办学效益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关系,针对二者的关系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如何通过提高高校办学效益促进节约型高校的建设以及如何通过建设节约型高校促进高校办学效益的提高,使二者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促使高校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其实施CI战略。其总任务是对内鼓励,提高学校内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外宣传,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美誉度,塑造学校总体形象。实施CI战略,能够不断提高办学效益,促进高校更加完善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