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指人在德、智、体、美、心理等方面以及身心各项机能获得全面、协调、充分和自由发展。理想的学校教育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只有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实践,身心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才能提高各方面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社会实践以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为中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加强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利用后天教育充分发挥提高人的身心发展潜力。它是针对“应试教育”克服高分低能而提出的。它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改造社会所需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文化艺术素质教育及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方面。总的说来,就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高校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有很强的业务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3.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教育。正因如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科教兴国”这一伟大战略。实施科教兴国,一定要优先发展教育。而教育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才素质教育的问题。1素质和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学大辞典》认为:素质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干部素质、教师素质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素质教育是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提高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作品质,使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  相似文献   

4.
从升学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这无疑是中学教育的巨大进步。所谓人的素质,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方面的先天特点,然而,人的素质的发育和成熟,却是后天的、社会的,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使学生素质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那么,当前社会对农村普通中学生素质培养提  相似文献   

5.
素质繁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使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的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相结合,挖掘和发挥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促进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建立在现代意识基础上的,强调全面性、综合性与实用性的教育。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即时代要求人才素质要由过去的“知识型”向“综合型”、“能力型”、“创造型”转化。那么,学校…  相似文献   

6.
“人格本位”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在我国是 80年代末 90年代初提出的 ,当时是针对中小学“应试教育”而言的 ,是一个全新的基础教育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改革以及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 ,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域 ,已由原先的仅仅是基础教育大大地拓宽为整个大教育。关于素质的涵义 ,随其作用的扩大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 ,已由其原指先天性的生理条件 ,发展延伸为先天与后天的结合 ,而经过拓展了的涵义是指由先天的遗传条件及后天的经验所决定和产生的身心倾向的总称。即人的素质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它是针对人的思考和行动能力而言的 ,通常对于素质的理解涉及三…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我国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要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有必要弄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一词 ,是一个生理学、心理学概念。从目前来看 ,人们对这一新概念的认识虽然还有着一定的差异 ,但大都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 :一是素质包括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的因素 ,在人的素质发展中 ,先天因素是条件和基础 ,后天因素则更为重要 ;二是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与环境和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 ,通过教育可以激发和改变人的素质 ;三是素质是人的较为稳定的、并在很长时间内起作用的基本性质和品质。总的来说 ,素质就是…  相似文献   

8.
素质是以个人的先天遗传禀赋与后天环境为基础,以社会的文化传递为外部条件,以主体的个人意愿和个人经历为内部条件,经由一定的养成途径逐步形成的以科学价值观为核心的个人品质。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人才培养是造就"专业人才"的时代使命,坚持高等教育的专业文化素质教育也是推动大学素质教育走向深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80年代中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潮,它的广泛传播与应用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对素质教育特征的理解分析中,对目前中小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出几点浅见。 一、素质教育的特征分析 素质教育这一命题已清楚地表明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教育活动的基本职能,把教育看作是提高和完善人类自身素质的实践过程。强调教育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应建立在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之上。确切来讲,素质教育是指以人为的调控方式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环境与教育过程中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创造出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从而促进受教育者自身素质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其主要特征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文化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是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身心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也具有基础性地位。从文化素质教育入手阐述文化素质教育与身心素质教育的关系,着重论述了文化素质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途径。通过二者有效结合的教育,使大学生得到文化素养和心理素养的提升,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技的发展和劳动者的素质决定了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而科技的发展和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教育。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四次全会上明确指出:“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一切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随着这场变革,我们的工业发展规模和水平将飞速提高。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战略目标需要,应当把培养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综合素质教育突出提出来。 一、整体素质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所谓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它既指可以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内化和积淀。素质教育就是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完善和提高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日益深入、社会转型加快步伐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感到人的素质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与行业教育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那么,怎样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如何看待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笔者对此谈些浅见.一、正确把握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内涵对素质内涵的理解,学术界大体有三种观点.一是狭义的理解,即“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的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器官以及大脑的特点”,而且它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是先天禀赋.这种遗传素质对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二是广义的理解,即主要从后天形成上理解,认为素质是人的基本品质,是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品质结构.三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理解,即认为人的素质是在其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之间的持续互动中被“激活”的.“激活”是个心理学名词,指外部事物对生物体所蕴藏的某种功能施以刺激,使其得以显现的过程.因此,第一种观点可以称作“天生论”,第二种观点可以称作“造就论”,而第三种观点则是“激活论”.天生论的代表人麦克杜格尔说过“先天的或遗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应以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整体素质优化的人才为目标;以促进个性发展,塑造健全人格,使各方面知识和能力平衡协调发展为教育宗旨。素质教育应以超越直接的功利目的为主要特点,着眼于人的潜能的开发与身心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进行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和锻炼一个人正确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持续健康的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部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是建设学习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社会即学校”的理念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 ;“全面教育”理念使教育从工具理性回归到人的身心潜能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对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素质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是人的先天遗传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相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促使受教育者形成这一基本品质结构的教育就属于素质教育,学生素质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艰苦的思考实践和终身的自我磨炼.  相似文献   

16.
所谓“素质”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且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其内容包括人的思想、知识、心理、身体等诸多方面。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指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因素、劳动技能以及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普遍提高国民素质,既是一次具有伟大意义的希望工程,又是一项发挥人才潜能的极其浩瀚的巨大工程。要完成这一工程,需要加速发展基础教育并全面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略论高校素质教育的定位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是一个发展的、复合的和具有层次性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一种超越直接的功利目的,着眼于人的潜能的开发与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高校的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并以专业素质为核心,为的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素质教育的特点表现为素质教育的纵深性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的目标及人文精神的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文教育追求理想的人性,其根本宗旨是提升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教育力量。由于教育发展的日益国际化,培养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世界性和时代性的需求,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因为这关乎到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必须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并重,才能使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自由地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外语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外语教学中要贯彻素质教育,要为培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总目标服务。怎样在外语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并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以应试为目标,一贯注重知识的传授,比较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因此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的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以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存在诸多问题,它是中小学长期应试教育的结果。同时,大学本身也缺乏师生之间必要的对话与交流机制,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大学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全面而基本的精神素质和专业素质。社会也应建立大教育系统,以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