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泥泞留痕     
鉴真大师在剃度一年多以后,寺院的住持还是让他做行脚僧。有一天,鉴真大睡不起。住持推开鉴真的房门,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鞋子。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鞋干什么?”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连一双鞋子都穿不坏,我刚刚剃度一年多,就穿坏了这么多鞋子。”  相似文献   

2.
宋代泰山灵岩寺住持承嗣方式由甲乙制改为十方制,不仅使其在当时佛教界的地位大大提升,而且使其在宋元时期的佛教宗派更加丰富。宋元时期泰山灵岩寺的寺院经济在国家的保护下也有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有一个年轻人经过千山万水跋涉来到森林中的寺院,请求寺院里德高望重的住持收他为徒。住持郑重地告诉他:"如果你真要拜我为师追求真道,你必须履行一些义务跟责任。"我必须履行哪些义务和责任呢?"年轻人急切地问。"你必须每天从事扫地、煮饭、劈柴、打水、扛东西、洗菜……的工作。"我拜你为师是为了习艺正道,而不是来做琐碎的杂工、无聊的粗  相似文献   

4.
小和尚在寺院担任撞钟之职。按照规定,他每天必须在早上和黄昏各撞一次钟。开始时,小和尚撞钟比较认真。日久天长,小和尚觉得撞钟的工作太单调,很无聊。于是他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一天,寺院的住持宣布,要将小和尚调到后院劈柴挑水,不用他再撞钟了。小  相似文献   

5.
钟珊 《百姓生活》2010,(12):62-64
在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市,有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寺院大慈恩寺,如今是国家4A级景区。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极负盛名,许多游人甚至只知这里是大雁塔,却忽略了这里的大慈恩寺。更少有人知道,那个广为人知的《西游记》中的主人公玄奘大师,就是大慈恩寺的首任住持。玄奘不但开创了慈恩祖庭,还亲自设计并主持建造了大雁塔。千百年来,大雁塔一直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6.
出了伦敦向北,通往诺丁汉的路,一路葱茏。绵绵细雨中的平原和丘陵上,一片绿茵,一片蓊郁茂实的灌木,一片片农田,犁耕得细密整齐划一的田垄,耕地上散落着一棵棵孤零零的树。这景色恰似泰纳画笔下的英国乡村风景:不像美国和澳洲的乡村那么广漠无垠,海阔天高;不像瑞士的乡村别墅成队,  相似文献   

7.
学会尊重     
《可乐》2007,(11)
一天下午,巨象集团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修剪低矮的灌木。突然,一团卫生纸抛落在刚剪过的灌木上。白花花的卫生纸在青翠的灌木上特别刺眼。老人抬眼望去,是坐在长椅上的一个中年妇女扔过来的。中年妇女一边对身边的小男孩说着什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内地不少大中城市虽缺少藏传佛教寺院载体和传统信仰积淀基础,但少数城市居民通过人际交往、寺院朝拜等渠道接触藏传佛教,皈依上师,成为了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信众主要依赖微信、网络、新媒体进行组织宣传、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典学习、持诵咒语、叩拜供佛和捐赠寺院等信仰活动。西安市藏传佛教信众主要为年龄在35-55岁之间的中青年知识精英群体,皈依上师主要为川、青寺院的高僧、堪布或住持。信众与上师之间虽然存在语言交流障碍,但是严格依照上师讲法课程及修法内容念诵叩拜,通过网络教室集中研习佛经课程,希望通过上师的指引加持和个人修行获得圆满成就。  相似文献   

9.
彩叶树种新品种红叶石楠的兴起,拉开了绿化苗木“红叶时代”的序幕,它被广泛地认可及具有持续火爆的市场,将被广泛地应用于园林。一至二年生的红叶石楠可修剪成矮小灌木,在园林绿地中作为地被植物片植,  相似文献   

10.
暗夜时分     
生命树 某寺院有两棵树,一棵是高大挺拔的银杏,一棵是干朽瘦弱的女贞。它们之间有一根粗黑的单杠,女贞树那端用螺丝和铁箍固定在树干上,银杏这端则直插树中。 平时,这儿虽游人如织,但很少有人注意。直到一块写有“生命树”的牌子挂在银杏上,它才成为寺院的一道风景。 原来,60年代这个寺院曾被接管过,所有的房舍都被改成了囚室,专门关押那些被打倒的人。据说在这儿关押过的人很少有活着出去的,因为这个地方的改造力度比其他地方都严厉。然而,有一个人,他在这儿蹲了12年监狱,却站着出去了,这个人就是这个市的老市长。  相似文献   

11.
北宋石篆山《严逊记》碑提供了很多历史信息,细致分析《严逊记》,可知宋佛会寺并不存在。严逊在分家以后对整个家族的资产并没有支配权,其养老粮除去生活之用和造像费用,并没有多余的钱用来供养寺院和僧人。严逊的儿子们并不支持造像举动,石篆山土地不会捐给寺院,而是3个儿子均分。希昼只是严逊的亲戚或者是他比较推崇的僧人,是从外地请来参加石像落成典礼的,并不是“佛会寺”开山住持。明代的佛惠寺重修者,有意捏造了宋“佛会寺”的存在是为了寺院经营上的考虑。  相似文献   

12.
格鲁派圣寺塔尔寺是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之地,这所寺院的发展以一棵旃檀宝树为源头,信徒围绕这棵树建立佛塔包含并保护这棵宝树。本文以这棵旃檀宝树及这座菩提灵塔为切入点,通过在塔尔寺的田野调查,从传说、历史与当代宗教实践三个方面的材料来讨论这棵菩提宝树,进而指出,旃檀宝树作为宗喀巴大师在塔尔寺的身体象征,体现了宗喀巴大师巫术的面向,且这一巫术性格在塔尔寺又被看作具是有知识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3.
涤环  春兰 《山西老年》2014,(5):44-44
一、原料:玉米面1000克、白面5 00克、牛肉或羊肉500克(切碎)、牛羊肉的油150克、胡萝卜三根、圆白菜半棵。方法:剁碎后一起搅拌,然后擀成厚约三厘米的大饼,用手指在饼上戳十几个气孔,上锅蒸。每次吃的时候切成粒状。  相似文献   

14.
老子黄永玉     
少年黄永玉到弘一法师做住持的庙里玩,爬到一棵玉兰树上摘花。弘一法师走来,问:"你摘花干什么?"黄永玉口气很硬:"老子高兴,要摘就摘。"待知道法师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叔同,黄永玉心里肃然起敬,嘴上还硬:"老子爸妈也知道你,‘长亭外,古道边’就是你作的。"  相似文献   

15.
试论魏晋南北朝寺院地主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院地主经济的产生与佛教传入我国有关却并非同步,寺院财产的私有化和富有僧人的出现是寺院地主经济形成的标志。寺院地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寺院地主经济是添加了佛的风韵的封建地主经济。本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呈现出一种渐起大落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一、喜绕洛卓的去世 目前在印度及尼泊尔的藏人约十万人,其中有百分之一的人为本教师或本教徒。1959年,一批本教师及本教徒来到印度的库卢——玛纳里,主要被雇作养路工人。他们很少得到外国慈善机构的帮助,生活十分艰难。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作古,其中喜饶洛卓(S-hes-rab blo-gros、1935——1963年)曾为满日寺(sMan-ri)的住持。满日寺位于后藏,是藏人聚居区主要本教寺院之一。  相似文献   

17.
论当前藏族寺院经济及其导向问题开哇藏族地区的寺院经济在其性质上可以分为传统寺院经济即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寺院经济和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新型寺院经济。本文所指的寺院经济是指后一种经济而言。这种寺院经济虽然和传统寺院经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  相似文献   

18.
认识现今以文弘法名闻遐尔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是从阅读他主编的刊物《法音》和《禅》,以及近年编著的《柏林禅话》、《虚云和尚开示录》、《花都法两》等大量怫教书籍开始的。走近他,是1朋3年在北京广济寺。一月间有缘直接向这位睿智的法师求教佛学禅理,探究其首倡的将佛教面向社会,契合时代,融入人心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生活禅真谛。其正熟悉他,则是年初到他住持的有一千七百多年沧桑历史的赵州祖庭——河北省赵县柏林禅寺。在这座寺院小住一句,日观夜悟,愈发对这位宁静慈祥,和善可亲的法门龙象生起无限敬慕之…  相似文献   

19.
一是的,我的创作活动如今已经三十年了。在这三十年里,有欢乐有痛苦,更多的是持续性的苦闷,苦闷的尽头便是欣喜。就这样,我写下了两部长篇、三部中篇、近三十篇短篇和数十篇散文。论数目,不算多,也不算少。但我懂得:单凭作品的多寡,是不能说明作家的才华的,更不能说明在作家之林里立了什么地位。爱伦堡说:“在艺术里,统计是起不了它在工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的。一部好小说比几百部坏小说要好。小说不会象煤那样烧完,也不会象鞋子那样穿破。”老舍说:“艺术作品贵精而不贵多。”我在草原上,撒下了一颗又一颗种子,长出来的却是一棵又一棵的灌木。可我多么想种出乔木呀,哪怕是一棵呢。乔木是大森林的家族,而灌木永远是灌木,它只能是大森林的陪衬、不可能成为大森林的一员。在作家之林里占一席之地,只能是乔木、高大的乔木。培植乔木,需付出不遗余力的艰辛外,可能更需天时地利。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养猪实践中,摸索出治猪病花钱少、见效快4则小验方。现作如下介绍。(一)猪流感:(1)冰糖60克、谷子250克、大葱3棵,加水煎汁1次灌服。(2)葱白60克、生姜30克、食盐15克、煎水一次灌服。(二)猪气喘:癞蛤蟆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