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末民初云南马关县壮族习俗(侬人)水泽膏腴之地所占最多。数百年来生殖繁衍,人口较他夷族为盛。其俗男惰女勤,好居楼房。有侬语无侬文,近代男通汉语,其有习儒而青其矜者。以废(旧)历六月初一日为岁首,染五色饭,椎牛祀神。侬人服式,男子略似汉人。女不缠足,挽...  相似文献   

2.
(一) 文山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部,东、北两面与砚山县相邻,东南与西畴县接壤,南界马关县,西邻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蒙自、屏边县;面积2976平方公里。全县人口362672人(1990年统计数字),其中壮族74610人,占人口总数20.57%;主要居住在河谷平原地带的攀枝花、古木、平坝、新街、小街、马塘、老回龙、喜古、秉烈、红甸、德厚和乐诗冲等12个乡。传统的谋生方式主要是农业生产,而以稻作为主。  相似文献   

3.
图腾作为一种表象符合,是原始氏族的神秘标记,在云南壮族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有众多的图腾符号出现,服饰图案作为图腾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而存在,依照图腾的色彩和式样、文化表征应用在服饰中,有崇尚生命、寄寓吉祥等含义,在壮族的服饰图案中我们能够找到图腾崇拜的踪迹,本文主要探讨云南壮族服饰图案中的壮族图腾,在云南壮族服饰图案中找到壮族图腾可寻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云南壮族,是本省五个人口超百万的少数民族之一。由自称为布侬(p′u~(22)nwa~(55))、布雅衣(pu~(22)jaai~(35))、布傣(p′u~(22)taai~(31))的三种人们共同体合组而成,俗称侬人、沙人和土僚。他们主要居住在文山州(87.1万)、红河州(8.3万),曲靖地区(2.5万)、昆明市(0.8万)、昭通地区(0.5万)、丽江地区(0.4万)大理州(0.2万)、西双版纳州(0.2万)和思茅地区(0.1万)。玉溪、楚雄、东川、临泡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人口总数为100.3万。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原始社会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早在远古时代,他们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祖国的土地上,过着原始人类的社会生活。由于土家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没有史籍可以稽考,汉文史籍中有些记载,数量也非常有限。但是,土家旅社会却有大量的原始社会的流风遗俗保存于土家族人民的民间传说、家庭婚姻、亲属称谓、丧葬巫祝、宗教信仰及生产习俗之中。通过正确分析和使用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窥视出土家族原始社会的基本风貌。从民间传说看原始社会遗迹恩格斯指出:“自一切兄弟和姊妹间,甚至是母方最远的旁系亲属间的性交关系的禁例一经确立。上述的集团便转化为氏  相似文献   

6.
文献无征,要了解广西原始社会文化,主要根据考古资料。解放三十多年来,随着广西事业的发展,广西地区发现了不少原始社会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为我们展示了广西原始文化的面貌。本文拟就考古资料,谈谈关于广西原始社会文化的粗浅看法。 (一) 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概况广西地区是研究人类发展中心地区之一。目前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有柳江县的“柳江人”和“甘前人”,荔浦县的“荔浦人”,都安县的“干淹人”和“九楞山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性的合作事业中,按照他们之间的某种分工,阐明前资本主义社会历史的任务主要落在了恩格斯的身上。因此,恩格斯在研究原始社会史方面的贡献,就比马克思在同一领域内的探索更为世人所知。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诸如《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关于原始社会史的基础。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工是在统一的创造性活动范围内进行的,几乎每一部著作,不管由谁执笔,都是他们两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在原始社会史研究中,情况也是如此。在这方面,只要引证下列事实就足以明白:《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是恩格斯在相当大  相似文献   

8.
原始社会的研究,是民族学自从它在西方得以成立以来的传统研究课题,从而构成民族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只是以往的西方民族学,通常总是把原始社会视为“野蛮社会”或“史前社会”,一方面否认原始社会历史的发展(除进化主义学派之外),并把所谓“野蛮社会”与“文明社会”相对立,使之彼此相互割裂开来;另一方面,则往往忽视对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9.
对各民族原始社会形态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至解放前夕,我国还保有原始公社制及其残余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分布在云南边疆地区的独龙、怒、佤、基诺、布朗、崩龙、景颇、傈僳等族,此外还有黑龙江一带的鄂伦春、鄂温克和赫哲以及聚居在广东省海南岛的部分黎族和台湾省的部分高山族,共约60多万人。这些少数民族虽然均保留有较浓厚的原始公社末期的生产生活特征,但由于各自所  相似文献   

10.
壮族,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在其文化结构中,有一个双重的意识源。这个双重的意识源,千百年来都在影响着壮民族的文化建构,是壮族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一个思维基础。 任何民族的任何形式的文化建构,都离不开一种具有美学意义的思维,虽然在许多时候许多方面这种文化的美学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但是,这种文化的美学思维在壮族历史文化上的烙印却是相当深刻的。  相似文献   

11.
早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一大批脍炙人口、“叫好叫座”的少数民族题材优秀影片,红透影坛,名噪中国。这些经典之作的不朽旋律和动人艺术形象,让观众广为传唱,铭记在心,并经久不衰,弥久愈真。以电影《五朵金花》、《阿诗玛》为代表的传世之作,在中国电影史上形成一股“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热。”“触电”是作家们对编剧电影的“戏称”。就云南作家群体而言,编剧者不多,“触电”者更少。可有一位优秀编剧,却一直“触电”,且屡屡成功,数次获奖,令人刮目相看。他就是云南省文化厅艺术创作中心(省民族艺术研究所)剧目工作室的国家一级编剧、壮族剧作家甘昭沛。  相似文献   

12.
壮族的亲属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壮族的亲属制度李富强所谓亲属,是指以真实的或虚拟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血亲是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以及由血缘关系推衍出去的堂兄弟姐妹及其子女。姻亲是通过婚姻而结成的夫妇、亲家。岳父母等亲属,以及由此延伸出去的妻之兄弟...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食、色性也。”为了“食”和“色”这两种最基本的本能需要,人类必须进行两种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以解决衣食住行等物质的需要;二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远古人类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大自然发生某种关系时,由于对神秘的自然界了解甚微,产生了自然崇拜。而在进行人类自身的生产时,由于对生育的奥秘不能理解,又产生了生殖崇拜。 既然生殖崇拜是由人类两种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而引发的,由是,“我们一旦翻开人类的历史,性的崇拜的事实,便立刻闯入我们的眼帘”。首先从考古学发现看,在欧洲和北非古文化中比较流行的圜底陶尊、埃及的金字塔、瑞典的石版画、发现于  相似文献   

14.
壮族服饰     
<正>在繁缛艳丽的中华各民族服饰中,壮族服饰宛如一股清流涤荡着人们的视觉感观。这与壮族服饰呈现的以蓝黑为底的色彩特征极为相关。在沉稳的服色上,壮族喜在衣服的领口、袖口、领襟、下摆、裙摆、裤腿和头巾、胸兜、围腰、腰带、绣花鞋等处饰以精美的刺绣或织锦,装饰图案多为常见的花鸟鱼虫和吉祥瑞兽,它们大都源于壮族社会生活环境和民俗信仰。壮族人口“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况使壮族服饰呈现形制不一、组配多样的特征,不同形制的壮族服饰却都拥有“十字型平面结构”这一中华文化基因,是“多元一体”中华服饰文化的生动范示。  相似文献   

15.
壮族行板     
冯艺 《中国民族》2008,(12):72-75
“呢的呀”黑衣壮人生命的诵歌 走进那坡,人们必须再次打开广西地图,寻找,端详,实地对照。没错,此刻你已站在这片自西南向东北呈倾斜之势的美丽沃土上。玫瑰色的晨雾满天空漾开,辉煌的太阳仿佛正喷礴自这片海洋般壮阔的层层峰峦。  相似文献   

16.
略论原始社会瓦解时期的僜人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察隅县额曲及其以南的察隅曲、格多曲和杜莱曲流域,居住着一万多僜人。他们的一部分自称“达让”,另一部分自称“格曼”。察隅县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征求察隅僜人对自己族称的意见时,他们自称为“僜”,此后即正式称他们为“僜人”。当地藏族称他们为“僜巴”。僜人有自己的语言,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其中有达让话和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原始社会乱婚说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历史学和人类学的角度 ,重新审视了被众多学者用来证明中国原始社会存在乱婚或杂乱性交的有关古籍和神话传说 ,认为这些资料所反映的情形与人们所下的结论之间存在矛盾。古代学者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对远古先民的两性关系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而当代学者在用感生神话来解释“知母不知父”的现象时则带有先入为主的倾向 ,忽视了基本的历史事实。文章认为古籍和神话传说中“知母不知父”的现象并非是乱婚或杂乱性交的表现 ,而是反映了远古人类对性交和生育之间的关系缺乏基本的生理常识  相似文献   

18.
8月20日,“中国壮族稻作文化与区域经济”文山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隆重开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余未人,中国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主任、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梁庭望教授,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文化遗产评委、博士生导师祁庆富教授,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林秋朔博士,中国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主任、文化部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博士、中国民协理事、中国稻委会执行主任、一级作家刘芝凤研究员等来自北京、上海、黑龙江、湖南、湖北、重庆、广西、贵州、云南…  相似文献   

19.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始社会观,劳动是人和动物的分界线,而且是人类生活的首要的基本条件。“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原始社会起源于人类和动物界的分离,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它在生产和消费方面都表现出原始集体主义特征。恩格斯认为,“生产在本质上是共同的生产,同样,消费也归结为产品在较大或较小的共产制公社内部的直接分配。生产的这种共同性是在极狭小的范围内实现的,但是它的伴侣是生产者对自己的生产过程和产品的支配。”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导致劳动的社会分工,带来交换、财产不平等、人对人的  相似文献   

20.
壮族有自己的文化根系,有典型的文化生态美的范式,与其他民族文化种群一起构成岭南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群落.而在壮族文化根系中,首先是其重生文化根系,它表现为对生命之根、生命本源的独特看法和理解,从而形成了壮族色彩斑斓的古代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