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学术界对科学知识社会学 (SSK)的讨论尽管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 ,但就总体状况而言还处于相当初级的水平 ,其中尚包含着不少误解或意气性的解读。鉴于此 ,本刊特邀请近几年在此研究领域内较为活跃的部分学人分别从某一个侧面来讨论SSK的起源、意义及相关问题 ,目的在于深化理论研究 ,推进学术进展。大家的动机都是更好地、更准确地理解现代科学 ,这种讨论也是平等的 ,可错的 ,欢迎学界的其他同仁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术界对科学知识社会学 (SSK)的讨论尽管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 ,但就总体状况而言还处于相当初级的水平 ,其中尚包含着不少误解或意气性的解读。鉴于此 ,本刊特邀请近几年在此研究领域内较为活跃的部分学人分别从某一个侧面来讨论SSK的起源、意义及相关问题 ,目的在于深化理论研究 ,推进学术进展。大家的动机都是更好地、更准确地理解现代科学 ,这种讨论也是平等的 ,可错的 ,欢迎学界的其他同仁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强纲领SSK与相对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术界对科学知识社会学 (SSK)的讨论尽管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 ,但就总体状况而言还处于相当初级的水平 ,其中尚包含着不少误解或意气性的解读。鉴于此 ,本刊特邀请近几年在此研究领域内较为活跃的部分学人分别从某一个侧面来讨论SSK的起源、意义及相关问题 ,目的在于深化理论研究 ,推进学术进展。大家的动机都是更好地、更准确地理解现代科学 ,这种讨论也是平等的 ,可错的 ,欢迎学界的其他同仁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SSK与科学史     
我国学术界对科学知识社会学 (SSK)的讨论尽管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 ,但就总体状况而言还处于相当初级的水平 ,其中尚包含着不少误解或意气性的解读。鉴于此 ,本刊特邀请近几年在此研究领域内较为活跃的部分学人分别从某一个侧面来讨论SSK的起源、意义及相关问题 ,目的在于深化理论研究 ,推进学术进展。大家的动机都是更好地、更准确地理解现代科学 ,这种讨论也是平等的 ,可错的 ,欢迎学界的其他同仁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知识属性问题的一条重要进路.近来,SSK的认识论抱负,关于知识的观点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鉴于此,在与传统认识论的比较中阐释SSK的认识论抱负,通过比较SSK与传统认识论一脉相承的研究旨趣和研究进路上的差别,表明其对知识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哲  刘兵 《北方论丛》2008,(1):131-134
20世纪90年代是SSK的鼎盛时期,SSK内部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研究学派。这些学派都宣称自己超越或脱离SSK的研究纲领而独立为新的研究学派。从早期SSK爱丁堡学派领军人物之一夏平的经典著作《利维坦与空气泵》谈起,分析皮克林倡导的作为实践的科学(science as practice)与SSK主张的作为知识的科学(science as knowledge)的异同,及其在科学史研究中意义。  相似文献   

7.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激励了对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研究,但是库恩本人并不认同科学知识社会学者们的激进立场。在某种意义上,库恩的历史意识促使他更多地去关注历史上的科学而不是现实中的科学实践。这种研究进路上的差异正是库恩激烈批评SSK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知识社会学(Sociologyof Scientific Knowledge,简称为SSK,又时常被称为"强纲领SSK"或科学的社会建构论)以激进的姿态登上学术舞台,开始了对科学的全方位文化解构,引发了20世纪末的"科学大战",也激起了库恩的强烈不满。正如库恩所说:"强纲领SSK"在科学中的谈  相似文献   

9.
科学知识社会学(简称SSK)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些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的。作为一门富有生命力的新学科,它的诞生直接受益于库恩哲学,库恩哲学中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历史主义方法论对科学知识社会学整体架构有着深远的影响。SSK的核心主张强纲领理论,更是深受库恩范式理论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受库恩范式理论相对性的启迪,爱丁堡学派以激进的态度解读库恩的著作,并极端化库恩思想中的相对主义。因此,库恩范式理论中的相对主义成了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直接理论来源,强纲领理论则成为SSK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史中,信念一直处于被科学驱除的地位,原因是它与科学的客观追求相违背。但在SSK中,信念的作用得到迅速加强。事实上,科学史中的许多事实表明:信念是不可靠的。现代科学活动中,正是坚持大统一理论追求的坚定信念,决定了目前科学探索的主要方向。不过,信念也有它无法达到的空间。而在协调论中,信念的作用只是作为背景协调力而存在。信念可以通过其影响思维协调力的上升或下降而发挥作用,这与科学史中信念的实际可在较大程度上相符合,信念在此得到了公正的对待。这也为SSK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的解决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通道。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仍是国内史学界最为繁盛的研究领域。本文将对一年来此领域中涌现出的大量论著进行概括性地梳理与讨论,希望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研究信息与研究线索。一、辛亥革命在辛亥百年之际,许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发表50周年。库恩的这本著作产生了非常广泛的社会和学术影响。按照《纽约时报》的说法,库恩使得范式(paradigm)成为当代最常用的词汇之一,它频频出现在商业语言、大众心理学,甚至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之中。据不完全统计,该书的学术引用已超过57800次,无疑是20世纪科学哲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库恩这本著作开启了科学的社会与文化研究的大门,直接推动了一个全新的学术领域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S&TS)的形成。为此,特刊发本组笔谈,以考察库恩对S&TS的影响。在这组笔谈中,蔡仲教授认为库恩将时间性引入科学,引起了皮克林对科学实践的关注。邢冬梅教授考察了库恩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之间的关系,认为SSK工作的实质是对传统的默顿式的科学社会学进行了库恩式的改造。刘鹏博士着重从知识的空间生产与交流的视角,对库恩与拉图尔的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石诚博士认为范式为科学仪器哲学的考察提供了一个新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关于辩证法的十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热烈地讨论了辩证法的理论性质、对象和发展方向等问题,大大推进了辩证法的理论研究,但我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此提出十点看法。由于本人缺少这方面的丰富知识和研究功夫,这些看法只能是一些零散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当下科学哲学的剧情迷乱和观者困惑,是因对科学活动的"系列主体"区分不明、指认不清。基于不同理论语境中的科学活动主体的角色区分与深描,由此勾勒几种理论的语境差异与演展进路。理解了科学活动的系列主体指认区别,可更清晰地找到科学"发现说"与"建构论"的关键区别,厘清知识社会学时期的"知识二分"与"主体指认二分"现象,解说SSK与ANT的异同关系,明白马克思与这几种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自传入中国就与农村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自学科重建以来,农村研究不仅取得了众多的应用成果,也在社会科学本土化道路上取得了进步。尽管如此,农村研究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农村研究还没建立起一种可供讨论、批评、修正的"学科范式",这恰恰是经验研究不足的表现。基于此,中国农村研究应从丰富的农村经验现象中生发切实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话语分析模式经历了以下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与流变:以默顿结构功能主义、普赖斯的科学计量学等为代表的"实在论分析范式";一些SSK学者的"非对称性实在论分析范式";以及马尔凯为代表的"彻底的解构实在论话语分析范式"。科学话语分析模式的上述转换是一条由"实在论"到"彻底的解构论"的嬗变路径。这种嬗变不仅从认识论上有利于重塑科学话语与科学世界之间的认识论逻辑,同时亦为社会学家反思自身、重新认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话语权,从而创建科学话语分析新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杨雪梅 《兰州学刊》2012,(2):219-221
文章首先讨论了汉语词汇语义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在教学中如何分步骤、由简单到复杂地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起正确的、细密的汉语词汇语义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9.
试析新媒体背景下纪录片的传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体语境下分析纪录片的传播特性,对于研究纪录片在新时期的转型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新媒体能够帮助纪录片更好地开拓市场,前提是纪录片必须更好地与新媒体相融合。鉴于此,主要从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两个方面来讨论纪录片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特性,带着纪录片在新媒体传播中有何变化及纪录片在新媒体中如何拓展市场两个问题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试论北宋儒学的演进与韩愈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安 《中州学刊》2002,(5):142-147
宋代是中国思想史上急遽演进的时期 ,此期的韩愈研究在此特殊的背景中展开 ,深受主流学术思潮变化的影响。庆历前后 ,由于石介、欧阳修的大力提倡 ,韩愈受到普遍的尊祟。嘉、治平以后 ,随着儒学的进一步深入 ,对韩愈的讨论更为热烈 ,这种讨论由浅入深 ,涉及到儒学中一系列重要问题 ,如道统、心性论、文道关系等 ,许多重要的学者都参加了讨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宋代儒学是通过对韩愈儒学的批判完成自身建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