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价值观虽然得到了有关学科的关注,并进行了一些有建设性的研究,但还没有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育价值观的主体有社会、学校和个体三个层次,三个主体相互影响,但各自的影响力和对其他主体的影响方向是不一样的,其中学校和教师这两个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特殊.对教育价值观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辨的水平上,有必要进行实证研究,从不同的维度揭示教育价值观的特征,从而促进不同主体合理有效的教育价值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学生作为教育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次林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51-53
在“教育主体”的问题上之所以会形成林林总总的不同意见 ,主要是没有区分好“教育主体”与“教育中的主体”以及“师生的主体性”这三个概念。本文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辨析 ,认为学生是教育主体 ;通过将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分成三个层次、不同维度 ,从逻辑上指出了当前几种典型观点的错误之处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提高学校管理质量都有重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黑龙江省贫困地区6所初中教师的教育价值观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指出教师教育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转变教师教育价值观、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宋桂霞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64-65
阐述了教育价值观应具有的内涵 ,诸如 :师德、师才、师风等基本内容。提出了大学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应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目标转移 ;阐述了新型的大学教师应坚持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教育素质和科研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内化统一 ,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严春蓉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6,(6):17-20
价值观视域下思政课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思考,就是从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角度探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意义。多角度、多方面、多途径激发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思政课教师的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6.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网络等新型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从主体性哲学研究到主体间性哲学研究的时代转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扬弃教育者与受教者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主客体关系,在主体间性哲学观的指导下,构建主体(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的互动交往关系,实现4个方面的转向:即师生关系:从霸权走向对话;教育理念:从教条回归生活;教育方式:从灌输走向互动;教育目的:从预设走向生成。 相似文献
7.
江淑丽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2):7-9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概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 ,深刻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出于对未来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危机感,池田批判了教育日趋功利化带来的两大弊端:一是教育的工具化;二是教育内容的实利化;同时他把造就学会知识、拥有智慧、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良心的人和如何学会做人,作为创价教育的终极教育本质观。 相似文献
9.
王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20-23
从哲学学科的角度来理解价值观教育,就是把价值观教育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来研究。运用哲学的视角对价值观教育作哲学的考察,首先需要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全面反思,以此为基础,在现代性框架内,围绕价值观教育的历史合理性问题,对“价值观可较吗”、“可教的价值观是怎样的”、“谁是价值观教育的合法主体”以及如何保证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现等与价值观教育直接相关的问题进行前提性、超越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主体教育观的认识,论述了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之教育规律,主体教育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之关系。旨在改变教育观念,使高教改革更上一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荀子为儒学大师,主张性恶论,力推人文教化,尤其重音乐教化,试图借助音乐等艺术作品来打造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氛围,尊礼崇礼,使人的尊贵得以凸显,人禽有别。同时,他认为人人经过自身的修为都可以成为善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自己的把控。这些观点对于推行人文教化大有启示:即要重视音乐等艺术作品及良好文化氛围对人的熏陶与"化"的作用,特别是他的重养人之情、养人之欲观点在当下对于制定规范措施有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娟娟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5-68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中最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群体,其价值观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维度、意义维度和方法维度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合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探讨生命教育的内质与形态,力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命教育在理论层面达到契合,同时为生命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14.
高师学生主体参与式心理素质教育以哲学中的活动观、心理学中的心理活动论、教育科学中的主体教育和参与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主体、人格、自由、活动和发展等基本理念,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包括:给学生创设安全心理环境,注重不同见解的心灵沟通,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时空,强调学生是成长的主人,倡导学生自我心理教育,协调整合学生的各种活动等,这一心理教育模式在教师教育、个人发展、教育教学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玲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2):102-106
地方高师院校的根本使命即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是对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的重大突破,能够切实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城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提升及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受教育权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向和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2):41-43
考察各种有关受教育权本质的观点,受教育权本质可归纳为公民权说、生存权说或社会权说、学习权说和发展权说四种基本理论,受教育权本质具有多重属性,当前解决受教育权纠纷的基本思路应当明确. 相似文献
17.
周树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2):59-66
新实学是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实学优秀传统的反映中国现时代精神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构想。新实学的价值观立足于现实的人现实的历史的存在之中观察和思考全部价值现象,对价值问题做历史性研究,是一种价值的历史性思维方式;确认价值是应该与事实的统一,价值是事物的现实的历史发展的存在方式,特别是现实的人现实的历史发展的存在方式,价值的本质是事物的历史发展性质,价值的形式是事物的活动及其历史发展过程,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倡导以求真务实为乐,反对和克服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文明的小康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8.
曾鹿平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5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大学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具有多种功能,但其最核心的功能还是人才培养。因此大学的本质与功能应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大学是训练和培养人的智慧的机构;其次大学是以文化的力量造就学生;第三大学是以培养和谐的人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1-7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化国家意识的有效途径,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就其理论本身而言,如何才能提升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成风化人的影响力,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理论自身的彻底性。一方面要掌握其内在本质,另一方面也要精准把握和处理其与相关问题之间的联系。只有彻底了解其深刻内涵和外延才能更好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真正实现与实际行动同步共振。 相似文献
20.
刘铁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16
一所好的学校,往往是跟一位堪称杰出的校长联系在一起的,一位杰出的校长则是跟其对教育
理想的诉求分不开的。正是他们对教育理想的积极探索与躬亲实践,将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带入日常学校
生活之中。校长成为教育家,教育家当校长,体现了今日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