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作家在创作中主要运用形象思维这一点,目前已为理论界大部分人所承认。然而进一步深究:作家这种思维活动是不是一种独来独往、无所依归的精神活动呢?不是。我们所以这样说,一方面固然因为作家的创作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另一方面还因为,作家运用形象思维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必然要引起读者的精神活动,读者的这种精神活动不是别的,也是一种艺术的形象思维活动。所以不应把作家的形象思维,仅仅看成一种作家毫无旁鹜的独立的精神活动,而应当看到这种思维活动物化之后所具备的社会意义,这种社会意义是通过读者的形象思维得到体现的。  相似文献   

2.
美并不是一种独立自在的自然现象,而是与人密切相关的一种社会价值。它的存在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类社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所谈论的美或丑,都是相对于人或人类而言的。在人类出现以前,尽管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海、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等早已存在,但它们本身无所谓美,也无所谓丑,犹如它们无所谓善、无所谓恶一样。它们彼此之间也无法确定对方究竟是美还是丑。只有自然和人发生了一定的关系,自然对人才会有美的意义,也只有人才能欣赏美。这是其一。其二,虽然达尔文等人曾经提出对于美的意识并非人类所独…  相似文献   

3.
哲学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让哲学家十分头痛的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哲学定义可以让每一个哲学家都接受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不去急着下定义,而是从哲学现象的描述中,来把握哲学的品格呢?我想是可以的,本文正是这样一种尝试。那么,古今中外的哲学,有哪些共同的现象呢?首先,哲学是一种文化现象,这是无可否认的;其次,哲学是一种精神现象,这也是不言而喻的;最后,哲学是一种认识现象,这同样是不容置疑的。由此,哲学文化,哲学精神、哲学认识这三者的统一是一切哲学共同的构成要索,也就是哲学最一段的品格。一、哲学文化:文化的思想基础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由三个基本层次构成,即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4.
众所公认,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如果我们承认,艺术又的确是人的生命意识的表达,那么显然人类认为美的对象,实际上也就是人类生命追求的对象,于是,一个现成的结论——关于美本质的结论——就呈现了。 美感,是一种精神愉悦感。根本说来,人只对有利于他生命存在与发展的事物感到愉悦,人类只有在他的生命追求得到实现时才感到愉悦。那么,美是什么呢?“美”这个概念有三层含义,一、美的本质,二,审美对象,三,“优美”范畴。我们这里要问的是,美的本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上的改革看中国当前的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主义改革。这种改革的实践方兴未艾,正在不断地向工业、农业、商业等各个领域发展,它将日益深入持久地发展下去。我们广大党员和广大人民都纷纷地起来响应,勇于创新,勇于革新。也有些同志思想有些耽心:改革会不会搞乱了?搞糟了?改革能不能成功?有的同志说:历史上的改革往往失败,改革人物往往没有好下场。商鞅变法失败了,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康有为、粱启超等人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西方呢?布鲁诺、伽里略坚持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学说,这也是一种很大的创新,结果布鲁诺被烧死,伽里略被囚禁而死。根据这些历史,现在有的同志就说,我们的改革会不会乱了套,会不会也要失败,是不是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好。我们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一股创新的精神,做成一件事业的精神,那么,他只能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他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何况我们在党领导下进行改革。从历史上看:改革是不是都失败了呢?改革人物是不是都没有好下场呢?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可以说,历史上凡是兴利除弊、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绝大多数是成功的。改革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6.
神话传说是远古人类对世界起源、对自然现象和对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最早记录。这些理解不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古人通过超自然的现象和幻想的形式,不自觉地运用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是对自然对社会的审美感受和把握。从认识论上说,神话传说是原始人类的主观意识对于客观现实的美的认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现象是文艺创作的素材。但是,任何时候社会生活现象都是纷繁复杂无奇不有的,是不是一切生活现象都有权利,有资格进入到文艺作品中来呢?不是的。在社会生活无限丰富的现象中,只有那些具有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东西才有权利、有资格进入文艺作品。因此,怎样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选择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现实主义同自然主义历来存在着分歧。  相似文献   

8.
"场"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吗?笔者曾撰文指出,无论是根据思维的客观规律,还是根据爱因斯坦的有关论述,都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也不能得出"场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结论.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本质、运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理论,这种理论是通过对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认识)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的实践和认识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场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观点表面上也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的定义,因为场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并且也确实有物理学理论的支持,然而实际上,它并不是对物理学关于场的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对此,我们可以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9.
关键在于正确的出发点董小英马克思没有讲社会主义社会要搞市场经济,但今天我们要建立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是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原则呢?不是。因为马克思没有亲历社会主义,他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原则是一种预见性的科学证明,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  相似文献   

10.
陈文泽 《家庭科技》2007,(12):23-24
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电脑时代,电脑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只是用它来工作、学习,而忽略了对它的保养呢?你是不是也有本文的一些不良用机习惯呢?  相似文献   

11.
说到民主,不论有多少种不同理解,但民主的本意就是指人民的权利。即就是指人民当家作主,这却是任何人都不会否认或无法否认的。 这就要提出一个问题:既然民主也就是人民当家作主,那么在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为什么还会有不民主现象?或者说为什么民主还会成为一个问题呢?难到我们国家还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吗?我国宪法不是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吗?我认为要解开这个问题之谜,关键是要理解人民掌权和“交权”。  相似文献   

12.
自然美是美的起源,同时也是人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丰富生活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对自然美的欣赏务必重视。那么,应当如何欣赏呢?第一,要培养一种欣赏自然美的习惯,训练一双善于发现自然美的慧眼。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早晨,我们推开窗户,窗外的绿树红花、云蒸霞蔚便展现在眼前;中午,我们踏  相似文献   

13.
宗教人生理想三议宋锦添1、自有人类就有宗教,宗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现象。早期人类对高山、大川、河流、土地、动物、植物等自然现象以及祖先怀有自发的敬畏、崇拜和依赖感。他们把自然现象人格化和把祖先神灵化,这样就形成了原始的宗教。伴随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战争不是一种自然现象。战争是人类孕育的一个怪胎。作为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时出现的战争,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后天的文化习得模式。西域战争岩画的发现,对于揭示战争的文化特性,比如战争的起源及其本质,战争与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随着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牧草场成为牧民生产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游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古代的史学源远流长。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有自己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本文就此问题试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 《文心雕龙·史传篇》曰:“史者,使也,执笔左右,使之记也。”章学诚《文史通义》云:“夫史所载者,事也。”“史为记事书”。刘知几《史通》议:“为史之道,以传古今”。“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这都说明,古人历来都把记事作为史学的基本属性。这种说法对古代史学的初创时期并无错误。因为记事的出现,标明人类已由野蛮向文明的迈进,说明人类对周围的环境、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已经有了一定  相似文献   

16.
学术论文及其种类和关系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力先生曾经给学术论文下过一个准确、简明、通俗的定义:“所谓学术论文,就是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记录下来.”(《写作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39页)用我们的话来说,学术论文就是一种用以表述科研成果的文章载体.它不是一般的心得体会,不是现象的直录、材料的罗列.也不是他人科研成果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科学领域的某些现象(问题)的研究、探讨以及对其本质规律的揭示,是科学上的新发现.因此,它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和创造性.创制学术论文的关键是要有作者自己独到的见解.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学术论文的选题是否具有科学价值,具有独创性,可以用以下标准来检验:①是不是理论研究或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课题;②是不是填补了科学领域的空白;③是不是前人未  相似文献   

17.
美学应是“形象学”,形象是美学的最高范畴,不是“美具有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以及能够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特点”,而是形象具有感染性、社会性以及其他等等的“性”,所以才显得美。那么,形象是如何凝聚并展现美的呢?要恰切地阐述这个问题,就必须对形象化过程进行一种拓展性的思维。在此,我仅结合形象学的内在要求对这种方法论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8.
婚恋观念的嬗变及其启示──“三言”“二拍”名篇心解刘敬圻两性关系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自发的必然的关系。不过,这种关系又从来不是纯自然现象,而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的综合反映。或许历代作家都不约而同的悟出了这个道理,从而使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从"人有多大胆"说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说法科学不科学呢?要看我们怎样去了解它.人们要能放开胆量,敢想、敢说、敢做,那么它的产量就很难说是有限的.目前出现的最高单产量已经是高得惊人了!的确,人要是没有胆,连想都不敢去想它.这是不是就已经高得到了顶呢?至少在目前,还不能说再也不能提高了.就说是将来有一天,真的是高得不能再高了,就不作兴人把土地一层一层地架起来种么?这倒不是什么神话,在屋顶上种花,在地窖里种菜,不是已经有了的事么;  相似文献   

20.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指出:“对异化概念,要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异化作为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作为理论和方法,一种是把异化作为表达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某些特定现象(包括某些规律性现象)的概念。马克思拒绝前一种异化概念,而只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并且把它严格限制在阶级对抗的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这就告诉我们,异化不仅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也不是普遍的哲学范畴,因此,不能用它来观察和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