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突破——读冯契的“智慧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契(1915—1995)教授不仅是中国哲学史家,而且是哲学家,不仅是一般的哲学家,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智慧说”(《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三篇)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于一体,自成一家之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智慧说”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冯契先生不仅从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重视哲学家的人格和哲学理论的创造的关系,通过“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强调了要把哲学的本性内化为哲学家内在的自由创造精神和个性人格的哲理境界,为面临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崭新视角。他的智慧说基于对时代的感受,探讨了“转识成智、从名言之域向起名言之域”的飞跃,体现了从认识论构造元学(本体论)的理论特色,是融会中西古今哲学以解决现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认识论与形而上学对立的创新典范;他以“实践”范畴贯通知识与智慧,突破了传统马哲教科书体系的认识理论结构,不仅在认识论上多有创新,而且在本体论上揭示了实践的认识辩证法对于构造人的自由意识、建立合理的价值体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冯契先生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80年代出版的近百万字的两部中国哲学史著作和最近即将出版的《智慧说三篇》(即《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的自由和真善美》)。显然,前两部著作是研究哲学史的,后三部著作是研究哲学理论的。对于哲学史和哲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冯契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他是这样来研究哲学和哲学史的,也是这样来贯通他的智慧说和他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从而显示出他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个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冯契先生的遗著《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合称“智慧说”三篇),最近已经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印行.这三部著作,倾注了先生最近20年的心血,如果从它的源头《智慧》算起,那就可以说是先生一生哲学研究和创作的结果.对这样一个富于独创性的哲学体系,人们的研究刚刚开始.本文只是笔者研习先生思想的一点心得,希望以此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科玄论战是冯契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入口,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冯契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依据,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系统考察是冯契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准备,智慧说是冯契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结晶.冯契智慧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上由专门哲学家构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它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顾红亮 《社会科学》2006,3(8):180-185
在肯定中国文化有独特的终极关怀思想的基础上,冯契提出智慧化的自由人格关怀论。从现当代中国哲学史的角度看,冯契的智慧化人格关怀论是对蔡元培的美育化人格关怀论、梁漱溟的道德化人格关怀论和冯友兰的哲学化人格关怀论的总结和超越。他的人格关怀论在理论上存在着导向自我中心主义和自我关怀论的可能性。责任人格论和他者关怀论的引入是对冯契的智慧化人格关怀理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贺曦 《天府新论》2011,(3):26-30
冯友兰和冯契在各自的哲学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理想人格理论。冯友兰论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人格"学说,而冯契则阐发了"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在比较的意义上,虽然两人的哲学立场、方法与进路迥然不同,但面对中国20世纪共同的时代主题,他们有着共同的哲学期许——"转识成智";两人的理想人格学说在"去圣化"与追求高明境界方面有"殊途同归"的契合;对当代理想人格理论构建有可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冯契创立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提出"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在政治哲学昌盛的今天,能否提出"化理论为政道",即依据"智慧说"的原则对政治哲学作出一番探索?在冯契的"智慧说"中,至少提出了如下可以成为政治哲学原则的观点:(1)冯契的人道原则与平等原则、多元论以及中和论的对应物紧密结合在一起,尤其是肯定了人的有限性,为衔接现代政治原则奠定了基础;(2)冯契"群己之辩"的提法突出了理性在民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且具体提出了"百虑一致"的群己之辩过程,将之明确指向批判(理性)专制主义,具有民主意蕴;(3)冯契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政治实践智慧,即默会知识在政治实践领域的运用,但这方面的工作仍需后学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9.
人生会有憾事。有的憾事后来可以弥补,可也有的憾事却是终生无法挽回的。当冯契先生逝世的消息传来,我突然意识到:我遭遇到人生一大憾事,而且,它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了。 冯契先生是我过去的博士生导师,自1986年我离开上海以后,很少有机会再见到他。但在做学问的过程中,我却常常惦记起他来。每当我读书中遇到一些问题、有一些新的想法的时候,我多么想回到导师身边,希望聆听他对这些问题和想法的看法。同时,我也注视着导师在哲学探索中的每一项突破和进展,并想就这些问题与导师交换看法和意见,尤其是我读到《学术月刊》1994年第2期上发表的先生回忆金岳霖的文字,其中提到“名言之域与超名言之域”问题的讨论,我觉得,先生是把握了哲学理论的重大问题,而这一问题却是长久以来为哲学界所忽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当代哲学的思想语境中推动辩证法理论研究的深化,探求辩证法的当代合理形态,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课题。贺来教授新作《辩证法与实践理性——辩证法的"后形而上学"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版)以独特的视角深入地探讨了这个问  相似文献   

11.
哲学与智慧     
有一篇文章题为《论哲学是智慧之学》(报刊复印资料1996.9),提出“哲学是智慧之学”的命题,说哲学能增长智慧,通俗的说法就是能使人聪明。笔者以为,关于哲学具有智慧功能的思想在更大的范围内也存在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论哲学是智慧之学》一文所闻述的,哲学的学习能增进人的智力,使人掌握许多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可以称为直接智慧,智力层次的智慧;第二层次,哲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而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最聪明的人。这可以称为间接智慧,世界观层次的智慧;在《论哲学是智慧之学》一文中也提到了;第三个层次,作为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几乎是万能的。一切理论中的、实践中的问题都能在哲学中找到答案,这是宏观智慧,社会层次的智慧。这些关于哲学智慧的思想,赋予哲学很高的地位,无限的用途。本文就这样一些思  相似文献   

12.
冯契同志未尽天年而遽然长逝,离开我们已经一个多月了。三月初,在北海突闻冯契同志遽逝的噩耗,野祭怆怀,曾给华东师大传去一唁电: “惊闻冯契同志翛然弃世,震悼不已! 冯契同志一生追求真理,耿介不阿,立德立言,有为有守。佩纫秋兰,襟怀霁月,传道育人,教泽广运,他长期瘁力于学术耕耘,辨章新旧,融贯中西;而智慧探索,更独辟蹊径,妙启玄门。晚年会心之作《智慧》三书,自成体系,巍然卓立,实神州慧命之绵延,当代学林之楷模。惜书尚未刊,而哲人其萎,玄圃星沉,曷胜悲惋!谨此致唁,并祈代致候 冯师母及家属,伏望节哀保重是祷!” 旋返汉皋,再次捧读不久前为庆祝冯契同志八十诞辰而新出的论文集《智慧的探索》一书,许多  相似文献   

13.
顿占民 《河北学刊》2002,22(2):68-71
新全球化时代各领域日益尖锐的“多样化”与“统一性”的矛盾 ,使回到现实生活世界和实践的哲学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考验 :是从“自我意识”出发 ,以“自我意识”活动扭曲世界和人自身“多样化统一”本来面目 ,使人们陷入独断“统一性”与“无根”多样化存在局限中 ;还是以本真智慧为根基 ,在生生不息的创新实践中把握世界和人自身“多样化统一”本来面目 ,实现个人和社会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关系人类生存质量和前途命运的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是 ,实现“自我意识”之道向本真智慧之道的根本转变和飞跃。这是新全球化时代的哲学主题 ,是当代哲学变革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对名与言的考察,构成了《庄子》哲学的重要方面。以名实之辩为背景,名与言的考察既涉及语言形式与涵义的关系,也指向概念与对象的关系。与名实之辩相关的是言意之辩,后者所指向的,是言与意的关系。同时,对《庄子》而言,名言的作用首先表现为对存在的“分”和“别”,“道”作为存在的普遍原理,则以“齐”与“通”为内在品格,后者使道与名言呈现内在的距离和张力。“道”能否以名言来把握?是否存在非一般名言的把握方式?以上述问题为对象,《庄子》进一步展开了道与言之辩。对名与实、言与意、道与言等关系的辨析,既展示了《庄子》的多重理论视域,又表现了其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邓晓芒教授的《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一书终于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一理论成果不仅仅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研究的新突破,更是对整个黑格尔哲学的当代诠释。综观全书,我以为它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新方法。该书在这一长久以来被人视为“死狗”视为畏途的黑格尔哲学研究中发前人之所未发,展示了一系列新意,除了作者强烈的学  相似文献   

16.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史的主题,哲学又是哲学史的总结,冯契的智慧说理论自然离不开天人关系。综合西方认识论中的主客关系,可以把冯契的智慧说定义为超越主客二分式的新层面的"天人合一"观,并以此来探讨未来哲学的走向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向德性伦理回归——解读“化理论为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契先生的“智慧说三篇”是有理论大追求的:其理论建构的目的,是要打通古今中西.形成一可以证性命与天道智慧的哲学体系;其理论内蕴的展开,则以性与天道的论述为主轴.以“代理论为方法,代理论为德性”为双翼,以认识论和价值论为问题的诠释核心为出发点,对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做出系统筹划.因此,“智慧说三篇”有双重的预期指向:一方面、以“化理论为方法”的渐次推开.形成理性认识;另一方面,以“化理论为德性”的实践铺述.阐释哲学着力于人的行为确当性的实践原则.就此而言,冯契理论的构造归结于在认知确当的基础上.达到行为确当.这是他特别强调实践原则的原因所在.因此,在冯契理论中.“化理论为德性”比“化理论为方法”既占更重要的地位.也更富有指导人生行为的实践意义.如果将之放到伦理学大思路的世界性转换背景中.与放置到当代中国伦理抉择的问题框架中.更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相似文献   

18.
从远古到未来从东方到世界──读《东方的智慧》吕乃基林德宏教授与张相轮教授的合著──《东方的智慧》(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在研究古代东方思想方面,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特色。首先,在东方诸学说中涉及面广,分析透彻。在古代东方的思想中述及道、气、太...  相似文献   

19.
哲学之思总是不断指向存在及其意义.存在的探寻则关联着名言之域与超名言之域:无论是内在的心体,抑或普遍之道,其“得”(获得)和“达”(表达)都难以离开名言的作用.心体与道能否说以及如何说,“说”与“在”如何定位,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了王阳明心学的重要向度,它同时也使心学在更深的层面得到了展开.  相似文献   

20.
论《韩非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吴显庆《韩非子》既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了法家的思想,又吸取和综合了辩证法较丰富的老子和荀子的学说,因而此书不少政治理论具有明显的辩证性质。研究《韩非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不但可以挖掘其理论中以往未予注意,对当代政治哲学的发展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