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语言:“生命的形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言语形式,是发话主体创造出来的表现情感的形式,它是“生命的形式”表现,它往往是发话主体内在生命体通过特殊的言语形式为载体的感性显现,是发话主体情感表现的自然化。艺术语言对客体的描写,不在外在的感性现实化,而是浸染着发话主体情感内在心象的物态化。它和发话主体生命的形式相对应,它通过虚无的意象,表现发话主体的情和神。  相似文献   

2.
论美育与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它在本质上属于美育。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应该强调美育导向 ,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艺术育人”的特殊规律和方法 ,既要克服把艺术教育简单等同于德育的倾向 ,又要着力把艺术教育从单纯的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引导到促进个体审美发展和艺术修养的方向上来。艺术教育又有其特殊性 ,那就是艺术素质教育和艺术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3.
推崇直觉并赋予它把握生命世界的独特权利,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根本要义。从这一点出发,柏格森将他的直觉主义认识论应用到艺术领域,得出结论说,由于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都必须依赖于直觉,而这种直觉从根本上讲,只是对人的内在情感的一种领味,所以,依赖于直觉的艺术其最终使命就是成为情感的连通器。柏格森理论启示我们,艺术的真正目的只在于传达情感,唯有借助情感,作家与读者才能够实现交流;唯有依赖情感,艺术才可供认识与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 建国以来,我国美学界对艺术本质研究的主导倾向,是把问题仅局限于认识论、反映论的范围来探讨,将其排除于心理学和伦理实践之外。《审美情感与艺术本质》(见《文史哲》)八一年第三期)一文,曾对此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并指出了将认识论、心理学、伦理学统一在一起,来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途径。我认为,这切中了艺术本质研究的要害。因为艺术不仅认识、再现现实,而且还以情感、想像为特质,同时它还是一种客观的“第二自然”的创造,是人的意志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艺术情感不是自然生成的东西,而是在具体的艺术创造过程中才孕育产生、逐渐成熟的"生成物”.它是一种在艺术创造活动中不断运动,不停地流动生产的情感.艺术情感的运动生成大体要经历"最初的唤起”、"积累和养育”、"改造和升华”三个阶段,才能生产一股"心会神融”、"物我俱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缺乏艺术的批判创造性思维,是中国近几十年宫廷剧制作和鉴赏被浮泛解读为文化功利性的“宫斗”的重要原因。但中国优秀影视艺术的创造性经验,却是将“宫斗”和“史实”只作为材料而通过批判创造思维建立自己的艺术立意的。其中的路径有以下三点:一是被文化所轻视的生命是否得到尊重并与文化构成对等互动的关系,因为文化总是规范生命的,艺术则是尊重生命并放大生命力的,这是艺术创造的基本内容;二是看一部作品的生命内容是否能与文化形成复杂的张力,艺术创造的丰富性因这复杂的张力而得到孕育,并形成消解文化单一性的艺术张力,这是艺术创造的基本特性;三是看艺术家是否已经有了自己对生命和文化张力独特的哲学性理解,从而使艺术意味难以被既定的文化观念所概括而启示观众,这是艺术创造的基本功效。尊生命、尊复杂、尊独特,使影视经典能够达到较高的创造境界,进而与文化观念对艺术的功利要求对等互动。  相似文献   

7.
米芾“得趣”的审美内涵,带有一定超文化理性与社会伦理、功利和“游”、“玩”、“戏”的特点,它所要表现的是人的本真性灵与情感意绪;由“集古字”到“不知以何为祖”的艺术创造道路,显示了米芾高度自觉的艺术创新精神;“无刻意做作乃佳”的审美理想,则是米芾所追求的乘兴而为、不思而制、天真自然、意趣横生的艺术境界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在艺术“和合起来”的途中 ,艺术以其爱的创造 ,在融突而和合中化生了新的诗篇、鲜花和世界 ,也转生了新的艺术世界。和合艺术哲学是指人对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的艺术活动中所描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理论的检讨。艺术是对生命情调的肯定 ,是生命在瞬间的艺术情感的强化。和合艺术是生命主体精神及其道德心灵的解放者。和合艺术的最高目标是和爱意境。  相似文献   

9.
丰子恺论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凌云 《云梦学刊》2007,28(5):123-127
“艺术心”、“艺术”、“艺术教育”是丰子恺论艺术教育的三大层面。培植“艺术心”,要开启“同情心”,护养“童心”;艺术保住“绝缘”的状态能认识和揭示作为宇宙真相的“最高的真理”,艺术的效用在于陶冶情感,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格;艺术教育之精神在于生活的艺术化、社会的艺术化,走向审美的人生境界。丰子恺论艺术教育,主张拒斥与超越日常沉沦,既肯定个体本真的存在价值,又关注社会诗意的自在状态,对于当前的艺术教育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毅青 《云梦学刊》2004,25(1):60-62
艺术是人类创造世界中形成的一种观察世界、体认世界的重要方式。人类在艺术中所创造、所欣赏的乃是人类最富生命力的、最自由的形象。生命总是与自由不可分割,美乃是生命的敞亮。对艺术的审美形象只可体悟、领会而不能分析、言达,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体验。正是在这领会、体验的审美活动中,有限的现象显现了无限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了对自由的享受和拥有。艺术从生命的意义上给我们以自由的体验,让我们可以沉浸其中“几忘有身”。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远古艺术与伦理素有深刻渊源,“成教化、助人伦”一度为中国封建艺术的重心。但随着中国艺术独立精神的觉醒和非理性发展,中国艺术的伦理精神日渐消失。但当代“艺术独立”并不意味着“道德虚无”,欲建立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健康关系,有必要倡导艺术伦理精神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2.
动态式对话教学是具有开放的知识结构的外语教师把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审美艺术和个性特点随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外语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在把握教学目的和重点的前提下,在学习课本“静态”知识之外,有意识地起疑学生,开展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相似文献   

13.
宗白华的生命美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白华吸收叔本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歌德的泛神论 ,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加以融合 ,认为宇宙是无尽的生命 ,美就在生命。生命 ,其本质在精神。宇宙的精神体现在活力上 ,故美在活力 ,活力也就是创造力。宗白华认为 ,美不仅在生命 ,还在秩序。宇宙具有严整的秩序 ,圆满的和谐。活力是美的内容 ,秩序是美的形式。艺术作为艺术家的创造 ,是生命与形式的统一 ,这个统一 ,就是“境界”。宗白华认为艺术的境界与人生的境界是相通的。他主张以艺术的态度对待人生 ,对人生持一种同情的态度、把玩的态度、美化的态度、超然的态度。这种态度不是消极的 ,它内在地具有一种创造的、进取的精神 ,是创造与审美的统一 ,因而充满着青春的气概  相似文献   

14.
教师情感劳动是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我国教师的情感劳动受到传统教育文化与现代教育制度的双重建构。在情感资源(教育伦理)与理性约束(组织规则)的影响下,教师情感劳动由表层“表演”向深层“表演”推进并产生能量分层,在实践过程中出现情感迷失、情感过载、情感倦怠等情感异化问题。相应的情感唤醒机制旨在探索传统价值与现代性的融合,通过多元主体参与进行师德伦理、情感承诺、尊师传统、重教环境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道德与伦理关照,促进教育价值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15.
身体书写(用身体来思想)宣示的是“体验诗学”的理念.诗(艺术)论虽为“知性”行为,但身体之体验却是其立论最基本根基.脱离身体的诗论是反诗学的:它回避了诗与人生、人性间的诸多繁难与悖论.小说以诗学的方式触及人类生命的各个层面,相对于抽象的“理性伦理”,小说自有它的“叙事伦理”.在实践的层面,本文以《沉沦》为个案,以“体验诗学”为基点,辨析其中的情色、死亡、忏悔书写所蕴含的诗学与伦理问题,以此讨论“虚构”的艺术世界与“实在”的现象人生间的相同、相异之处,而情色、死、爱、出路等正是人生与艺术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艺术源远流长,贯穿其发展流程的基本精神特质有二: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是人与天地万物相融和、相沟通的宇宙意识,表现为艺术哲学范畴即“中和”。“中和”既是作品内涵的规定,也是形式创造的规范;既是审美的,又是伦理的,它是“至美”与“至善”的统一。从表现论的角度看,则是“传神”、“气韵”、“写意”这三位一体的基本范畴,其本质是一种生命意识的反映,是人对艺术作品活泼泼的感人魅力和永恒的生命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李丹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63-164
艺术真实是艺术价值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西方“接受美学”有关艺术真实言论的分析,论述了艺术真实中观众的主体感受和作品的物质形态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现代艺术中,艺术真实的评价标准只能存在于艺术创造与欣赏的责任、情感和信心中这一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艺术需要与艺术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需要是人类自我实现的情感需要 ,它既关联着生命存在与发展的生理的、社会的欲求 ,也是人类渴望生命自由之精神的必然选择。与人类的艺术需要相联系 ,人类关于艺术价值的确认 ,依其发展水平的先后 ,大致也可概括为实用价值、社会价值和心理价值等三个方面。但无论以哪个方面为主审视艺术价值 ,都应确信艺术的价值是与人类的生命精神关联在一起的 ,艺术的本体存在也必将是以人类生命精神的永恒需要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孔子论乐本于情性,强调情感的安顿,侧重于个体的生命关怀与真实情感,即音乐既是情感的唱响,又可节制情感。在孔子的视域中,音乐情感包括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其所谓“成于乐”,即道德人格的实现与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的逐层推进。  相似文献   

20.
艺术语言是情感的丰富化和情感的个性化。它所创造的是一个超越的精神世界。在艺术语言中 ,语言符号的本身就是情感的形式 ,它具有动人的抒情功能。艺术语言是与生活情感有联系的本体存在 ,它能把发话主体情感的原神灵活地传递出来 ,又能把认识之深理寓于艺术语言之中 ,从表层到深层都体现了发话主体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