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重建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民族和文化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我们承认全球化确实已经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据此进一步断定,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模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同时也模糊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界限,使得某一个特定的民族的认同变得多重,具体体现在文化上就更是呈现了一种文化认同的多极化和非单一化.实际上,全球化之于文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它消解了认同的"单一性"和"本真性",为一种超民族主义的多元文化认同铺平了道路.中华文化的认同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儒学或道学的认同,而是一种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并经过当代重新阐释了的新的多元认同,在这方面,经过后现代语境下重新建构的新儒学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5.
文化软实力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文化亲和力、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能力的文化价值表达。民族认同内含民族成员对所属民族的理性认知、情感依附与心理归属。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与民族认同命题的强调,是全球化时代文化交融交锋的历史脉络和时代凸显。文化软实力与民族认同息息相关、内在契合,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认同不仅是文化软实力生发的基础性环节和内生性力量,而且是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性呈现和价值性归旨。聚焦文化软实力与民族认同的关系视域,探讨文化软实力的物质转换和现实强化,诠释民族认同特质的多维阐发与文化意蕴,既有助于软实力的现实强化,又有助于民族认同的时代固基。  相似文献   

6.
7.
王超品 《学术探索》2014,(10):15-18
“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中国梦”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处在一个多维关系的统一体之中.本文旨在阐述“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深入理解“中国梦”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观认同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协调三者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不断加剧,所谓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日益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探讨和论述。文化软实力实际上指的是一个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所具有的、由于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精神特质及其发展态势而对其他民族国家的受众产生的精神魅力。能够作为文化软实力而发挥作用的文化的吸引力,是作为文而存在的饱含情感的感性符号所具有的吸引力。作为文化软实力而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文化的吸引力,尽管仍然具有满足人们追求和享受精神性自由的功能,但这种功能已经变成了今天的民族国家用于参与国际竞争的某种手段和工具。作为软实力而发挥作用的文化吸引力本身,实际上隐含着不断推动现实个体通过超越和扬弃各种对立和竞争而走向和谐的基因。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21世纪的强盛--兼论祖国统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共同的民族渊源,二是共同的国家,三是这个国家的主体文化,这三个层面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认同。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是对中国国家及中华文化的归属意识,对增强民族的团结与凝聚力有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的中国政治格局中,中华民族认同是最能达成一致、最具有广泛性的要素,它对于在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上形成强大向心力、抑制分裂中华民族的思想、促使中国早日实现统一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共同体既是文化共同体,又是政治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的选择,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领和主线,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等构成共同体意识产生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文化认同是核心和关键。本文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文化认同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进行分析,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文化认同的实践路径,以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有一定拓展。  相似文献   

11.
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已然成为当今时代国家间实力消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具有丰富资源和良好基础,同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与问题。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代中国强国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12.
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不但使得文化、中国文化、审美文化和中国审美文化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暧昧不清,而且因为其自身所带有的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导致了对中国美学研究本身的学术性消解。其实,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是一个现代性建构,而不是天经地义的。这种建构是所有现代化后来者的共同策略,也是文化与民族主义联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关系到如何界定异国文化中的中国文化问题。在美国的语境中,华裔所指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美国华裔文化,并非我们所认识的中国文化,其间的差异被想当然地忽略了。正因为如此,美国华裔作家所声称的身份认同往往与中国读者所理解的有很大的差异。讨论美国华裔作家的文化身份认同,首先要确定美国华裔作者所指的中国文化的内涵,以及其间的差异所具有的意义。提出“美国华裔文化”的概念适可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学热的持续升温与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段时期以来持续升温的"国学热",原因复杂,既有积极的元素,也有消极的因子.为使其健康发展,必须端正研究和普及国学的目的,正确认识国学在当今中国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分清国粹与国渣,既尊重历史又与时俱进,既强调研究又重视普及,同时要以客观和宽容的态度看待"国学热"的争鸣.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是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的中国化表达,但二者又存在很大的差别。正是由于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化的学术概念,中国学术界十多年的研究也是大相径庭的,不同学者从各自的学科出发对文化软实力进行了阐释,形成了对文化软实力的不同理解。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人文精神,即重天道、法自然、尚人道的人本主义、反省自求提升自我的内省主义、尚中贵和的中和思想、克己复礼的礼仪主义。这是中国品格所在,也是世界普存的中国元素,它们不仅能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柔性,而且作为资源要素也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元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社会进行价值整合和规范整合,从而达到塑造中国全新自我的目标。这些思想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同时在经过当今中国的全新阐释之后而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6.
风水作为风俗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风水的本来面貌,与中国数千年"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审美观相一致,是中国古代先人关于选择居住环境的一种实用而朴素的技能。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风水也难以避免地被一些职业术士增添了不少玄乎的东西,发展成为一种粗鄙的迷信体系。文章从了解风水的基本内涵,探讨人类如何利用风水,总结人类对风水的认识和教训三方面着手,分析了我们的祖先琢磨出的风水经验理论的利弊,披沙拣石,以期揭开长期以来覆盖风水的神秘面纱,真正做到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有选择性地吸收其对现代社会有益的内容,正确看待风水,正确利用风水。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多元化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自己的路”,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地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8.
胡伟希 《齐鲁学刊》2002,(3):111-117
运用精神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胡适思想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中国文化情结”。这种中国文化情结不仅与其少年时期接受的传统教育有关,而且为他后来“反叛”传统、走上“全盘西化”道路提供了“内驱力”。但胡适的这种“全盘西化”只是一种学术主张甚至于意识形态,并不代表其具体的学术实践。终其一生,胡适的学术思想与其说是“全盘西化”,毋宁说是“西方学术的本土化”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9.
环绕国学与软实力这一新论题,深入探讨国学与软实力关系,有四个前提性问题需要首先予以注意:一是对国学的理解,不应作经学的狭义理解,而应作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广义理解;二是对软实力的理解,不应笼统地从文化建设来理解,而应明确地从意识形态领导权来理解;三是对传统的理解,不应只重视中国文化古代传统,还应更重视中国文化现代传统;四是对中国的理解,不应只重视文化中国,还应更重视政治中国。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败落及中国学人对西方文化认识的深入,使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在20世纪20~30年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转向文化自觉——即文化的自知、自省和自我超越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价值重估与主体地位的坚持,在文化“会通观”指导下构建现代中国文化的实践探索等方面。其结果是奠定了现代中国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