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清是中国戏剧发展的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它是中国传统戏剧向现代化戏剧蜕变的重要准备时期。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常常过分看重它和古典戏曲相联系的部分,把它纳入古典戏曲研究的范围,而对晚清戏曲最重要的某些方面却往往忽略。其实,晚清戏剧对传统戏剧的偏离超过它对传统的历史继承,其戏曲改良理论是中国近代戏剧变革的观念体现,我们应该从现代戏剧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它对古典戏曲所作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晚清戏剧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
略论宋代的请戏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研究它的请戏习俗有助于了解当时戏剧繁盛的文化空间,这对探究当前”戏曲危机”的原因以及探讨戏剧如何走出困境也有着重要意义。宋代的清戏习俗主要有庙会演出,节庆演出,寿庆演出,祀祖演出和宴会演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的浪漫主义戏剧美学是明中叶以来经济、政治、思想、文艺的崭新背景前的产物。汤显祖与当时激进的思想家有着密切联系但有其特别之处,其戏剧美学表现出以“情”为主的浪漫主义倾向。汤显祖所说的“情”与程朱理学所宣扬的“理”相抗衡,包含着“现代的性爱”的成分,又始终带有梦幻色彩。这一倾向贯穿在他的戏剧作品论、创作论和声律论之中。汤显祖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文在戏剧的本质论、功用论、表演论等方面多有发明,显示了深厚的哲学意蕴,是其浪漫主义戏剧美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清中叶学术思潮和学术风气呈现多元化的趋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乾、嘉年间的汉学思潮和嘉、道年间的经世致用思潮.这两大思潮对《镜花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提倡民主;批判封建禁欲主义,肯定人的正当欲望;讽刺抨击空疏不实的学风,提倡博学多闻、经世致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清人笔记蕴藏了大量关涉经史考证的内容,其中《尚书》类条目就多达206种、3265条。清初、清中叶、晚清的学术笔记在训诂《尚书》方面各有特点:清初学者的《尚书》研究接续了明末遗风,以顾炎武、阎若璩为代表;清中叶的《尚书》研究呈现出多领域、全方位的研究趋势,吴派、皖派兼而有之;晚清经学呈现出偏向政治、思想的研究倾向,学者对《尚书》思想更为留心。清人笔记中的《尚书》文献还具有史料学及文献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揭时弊、写民瘼、倡教化三方面探析清中叶洋务运动主将丁目昌政治诗的现实主义内容.  相似文献   

7.
试论西方戏剧的潜在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戏剧的潜在叙事机制是《戏剧叙事学》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小说直接改编戏剧的实践以及在戏剧叙事中如何区分叙述声音和叙事眼光这两个角度出发,描述了西方戏剧的潜在叙事模式发展历程,试图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陈烺是清中叶福建地区一位较为活跃的戏曲家,他不仅创作了《紫霞巾传奇》《花月痕传奇》两部传奇,而且通过对两剧的评点展现其传奇语言创作中善用文法填词构句、巧妙化用诗词和典故、人物语言本色当行等方面的特色,为戏曲作者的语言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9.
朱筠在清中叶以学政大吏操持选政、广开幕府,以儒林而兼文苑的通才培育为根本,不惟笼罩清中叶学术,亦是清中叶文章通变之先导。他把“识字以通经”作为文章写作基础,有意改造制义文风;以振兴古文为己任,力倡清中叶史学派古文,推动了清中叶传记文的发展;倡导以学养气,于“不名一家”格局下,引领并加深了清中叶常州骈文群体根柢经史的创作,扬州汪中“骈散之迹泯”,洪亮吉骈散兼容,这种骈文方向的生成壮大均离不开朱筠之点化推动。其对通才的培育在文章理论及创作上孕育了通变之思,进而引发文体及文风的转变,以学济文、不论骈散渐成为文章主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荒诞派戏剧大师贝克特的《克拉帕最后的一盘磁带》与荒诞派戏剧的另一重要代表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这两部戏剧在主题、人物塑造、语言运用、道具安排以及戏剧结构和写作风格等诸多方面的对比研究,本文探索了两剧之间的相似之处,同时对比了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1.
清乾嘉年间范照藜稿本《乡音正误》载有二十余条山西方言,主要涉及三个问题:深臻曾梗通五摄韵尾互易、曾梗一二等非颚音声母入声字带有i介音、上声和去声之间纠葛。这些材料反映了清中叶山西方言独特而显著的方音特征,它们已成为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戏剧确实有所振兴。戏剧改革一直在进行着,但还没有十分成功的经验。戏剧危机的根本不是体制问题。从剧本到演出,从内容到形式,从发扬传统到紧跟新潮,许多方面超越前人,但观众稀少,没有市场。当代戏剧的这种状况,不能笼统视为戏剧衰败。戏剧具有意识形态及商品的双重属性,怎样科学地解决这两重属性的关系,使戏剧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既取得社会效益也产生经济效益,是戏剧改革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一部中国戏剧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部雅俗艺术互动的历史.梳理汉剧产生的历史轨迹,考察汉剧文学形态与音乐形态的各种特色,不难发现,作为一个古老剧种,汉剧堪称中国戏剧史上雅俗之变的一个经典个案.可以说,没有清代中叶以后的花雅之争与雅俗之变,就不会有汉剧的问世;而不了解汉剧的前世今生,也就难以深入理解清代中叶以后中国戏剧的历史嬗变与本质特征.汉剧在"花雅之争"的戏剧史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命运始终与汉口的经济发展及都市化过程密切相关.汉剧剧目偏重历史剧的特色,体现出剧本内容雅俗互动的明显特征;汉剧独特的音乐形态与风格,也充分表现了汉剧以俗为雅的审美特征.从这一意义上说,汉剧是中国戏曲史雅俗之变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14.
明清两代(亦即明中叶至清中叶),是中国图书馆学的经验科学内容大发展乃至成熟的重要时期。明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元王朝不到百年的统治,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明中叶嘉靖年间开始不断滋长,虽途中曾一度遭到抑制,但至清中叶乾隆年间,已逐渐获得较大发展。科学、教育、文化的进步,新的社会思潮也不断涌现;活字和整版印刷技术,亦从明中叶起盛行于世,官私刻家之众,刻本之多,内容之繁,实属空前。因此,国家图书馆和私人藏书得以大发展;同时,出现了一大批图书馆学研究者,产生了一大批图书馆学论著。笔者拟从这一时期人们的图书馆学认识的三个逻辑发展阶段,试论其主要著作的图书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出现在16世纪90年代,相差只有三年.两个剧本在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戏剧结构、戏剧冲突与节奏、悲剧风格与结局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汤显祖戏曲和莎士比亚戏剧的异同,也有助于探讨东西方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晚清社会兴起了一股激烈地反传统的重商思想,一些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因素伴随着重商思想的发展而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这些具有近代化性质的因素,从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奠定了晚清社会近代化转型的雏形。在重商思想的实践中,晚清中国开始了举步维艰的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商业社会转型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7.
一部戏的结构,一般包括纵横两个方面。纵的方面,指一部戏有几条情节线,戏剧冲突怎样设置;横的方面,指一部戏有多少发展阶段,戏剧冲突怎样分层次。这里着重从横的方面,谈谈剧本结构的几个组成部分。从横的方面来分析剧本结构,最早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提出戏可分“头、身、尾”三段的主张。我国的戏剧理论家也认为戏剧结构应象写文章那样,有一个“起、承、转、合”的发展过程。这些分法,实际上和现在对戏剧所分的开端、进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是一致的,它是根据生活中客观事物发展的节奏而来的,也是符合戏剧情节发展更化的规律的。下面分别谈谈这四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爱伦·坡的<乌鸦>一诗具有明显的戏剧性,其戏剧性主要表现在戏剧场景、戏剧情境、戏剧结构、戏剧张力、戏剧对话、戏剧独白和戏剧冲突等方面.诗人正是运用这些戏剧手法真实地表现了忧伤、痛苦、绝望这些人类永恒的情感,并以此创造忧郁美和确立忧郁美的价值.坡创造美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带来欢乐,因为他坚信,"诗之直接目的是欢乐,而非真实".  相似文献   

19.
明中叶以前的复古思潮使正统文学创作陷入困境,文学批评也是因循前代。李贽的“童心说”一出,从哲学和文学两个层面开创思想启蒙之先河,他还通过评点的方式有意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促进了小说、戏剧的繁荣与发展,其学术启蒙意义影响深远,直至现代。   相似文献   

20.
作为清中叶文坛终结期的一部世情之作,《品花宝鉴》在创作手法上体现出了世情小说的写实精神,同时兼有才子佳人小说风雅纯正的格调,审美追求上体现出了清中叶“性灵”思潮所高扬的任情率性、自得风流的精神底蕴。作品的艺术手法、文体风格、审美追求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