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古能任天下之事者。必先得天下之心。得天下之心然后惟所欲为而无不如意。故谋所以裕国者。不恃吾文告之密。而恃吾恻怛之诚。谋所以强国者。不恃吾督促之严。而恃吾爱护之切。令修于庭户之间。而风行于千里之外。必其醖釀者深。而非一朝一夕之所能致也夫子答子贡问政。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训曰。之矣云者。言先须民信也盖民以食为天。非足食何以禦凶年。民以兵卫国。非足兵何以扞外侮。況天灾流行。水旱且与兵燹之灾同至。不有以足之。如竭蹶何哉。虽然。足固未易言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此恒理也。然试号于众曰。尔  相似文献   

2.
历山按孟子称舜生於诸冯迁於负夏卒於鸣条东夷之人也耕处应与始生之似尤为可信故以此山为正而凡地相去不远自当以在山东者为是今济南府厯城县以山得名相沿甚久他处厯山亦各分考附载於后济南府之历山天下称舜耕之历山有八。在山东者三。在山西者一。在浙江者三。在直隶者一。其在山东者。一在今济南府城南五里。一名舜耕山。一名大佛头山。一名千佛山。按历城县志。山川、历山在城南五里。亦名佛山。齐乘曰、图记皆谓齐之南山为历山。舜所耕处。故其城为历城。为信然也。按济南府志、山川、历山在历城县南五里。一名舜耕山。古有舜祠。隋开皇间。因石作  相似文献   

3.
本社纪事     
天地既命我為人。寸心未死。亦心於飢不可得而食。寒不可得而衣者。留吾意焉。聖賢之言。皆不可食。不可衣者也。今之讀書者、以之為飢之食。寒之衣。是以聖賢之言。为俗髠妖巫之科儀符咒也。哀哉。  相似文献   

4.
论者谓伍员之覆楚包胥之复楚。皆於子臣之道有未尽善。(?)以为两人之所处。有轻重缓急之不同。不可以不分辨也。夫子胥之欲覆楚。以其父奢无罪而见杀於平王。故挟弓持矢。去楚奔吴以伐楚之利干吴王僚。不幸为公子光所阻。公子光立。是为阖闾。阖闾欲为兴师。而复(?)於楚。子胥又自止之曰。诸侯不为匹夫兴师。逮楚衅而后动。及楚为沈故围蔡。子胥为吴行人以谋楚。入郢之役。子胥虽为父复(?)。而吴固正正之旗。堂堂之鼓。实非为子胥兴师也。且子胥所痛心疾首者。不徒在奢之死。而在建之不得立。盖欲借兵於吴。扶建之子胜立之楚。废昭王诛谗侒。以成父奢之志。而存楚之社稷。豈肯以复楚之名让之包胥哉。乃不意吴师骤胜而骄。秦人起於  相似文献   

5.
原治     
有王者之治有霸者之治有疆国之治王者之治礼义是也霸者之治富强是也疆国之治诈力而已矣昔者上古之初民之异於禽兽者几希矣有圣人遗作为之宫室衣服之制为之耕稼烹饪之事为之商贾农工之业以生以养以长以遂其人之悍然戾者刑之其水之汤然割者平之其物之棱然(虎武)者焚之呜呼圣人之於民也  相似文献   

6.
孔子政治思想是一个完整自洽的体系,其中贯串着"民信"、"德治"、"公正"、"公平"、"公开"、"维新"、"举贤"、"无为而治"和"给出路"这样九项基本原则,现析之,以为借鉴。一、民信原则《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政务,孔子说:"备足粮食、备足兵器、使人民信任政府。"子贡说:"如果万不得已要除去一项,在三项当中哪一项可以先除去?"孔子说:"除去军备。"子贡…  相似文献   

7.
姜亮夫先生说:“然以本篇细绎之,则山鬼乃女神。而其所言,则思念公子灵修之事。灵修者,楚人以称其大君之谓也,则山鬼岂亦襄王所梦巫山女神也耶?……则山鬼为神女之庄严面,而神女为文士笔底之山鬼浪漫面矣。姑说之以待世之好楚辞者。”(见《屈原赋校注》263、264页)郭沫若先生说:“‘采三秀兮於山间’,於山即巫山。凡楚辞兮字每具有於字作用,如‘於山’非巫山,则於字为累赘。”(见《屈原赋今译》32页注语)马茂元先生说:“象《离骚》、《九  相似文献   

8.
北宋军队“衣食天子”、“不耕而食”,给国家财政造成极大负担,因而使“冗兵”问题成为引人瞩目的重大问题;由于士兵的职业化、终身化,军队有进无出,形成了一支由老弱残疾组成的非战斗兵种——厢军,是积兵成冗的基本原因。这一切正是唐宋之际土地占有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在军事领域中的反映,是“兵农合一”的征兵制被“兵农分离”的暮兵制所取代的必然结果。透过北宋“冗兵”问题的种种现象,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衡阳王船山先生与顾亭林先生黄梨洲先生并称为三大儒而学说之昌显独後至有清末造经邓湘皋曾涤生郭玉池诸先生之表彰而其人与书始大著於世民国以来日益光大最近湘省府即增辑遗书流布国内而船山学社诸君在恢复祠祭之馀编辑学报公开讲演於先生平日著述阐述甚详向之绝迹人间声影不出林莽者一旦学说所及如日中天视顾黄两先生之身後荣誉尤远过之则信乎为濂洛关闽後之一人而非其他诸儒所能企及者矣然吾於此窃有感焉  相似文献   

10.
中庸大義     
宋朱熹中庸章句序中庸何爲而作也。子思子憂道學之失其傳而作也。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其見於經則允執厥中者。堯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堯之一言。至矣蠱矣。而舜復益之以三言者。則所以明夫堯之一言。必如是而後可庶幾也 蓋嘗論之。心之虛靈知覺。一而已矣。而以為有人心道心之異者。則以其或生於形氣之私。或原於性命之正。而所以爲知覺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難見耳。然人莫  相似文献   

11.
蒋伊 《船山学刊》2000,(2):90-90
知敌之所攻,则知我之所守;明于守之要害,则可以知战之利钝。方其始也,汉中平阳之间,利用守;长沙澧岳之间,利用战。何则?蜀之馈饷难继,而长沙财赋甲天下,不虑转输也,主兵者反是,能无败乎? 今则荆楚之势,进不得战;而秦蜀之势,且退不能守矣。此可以为长叹息者也。在陕之所传者,沿边之劲旅耳,而馈饷之途,无由自致。夫以数万之众,而欲责其枵腹荷戈,是不战而先自败也。至荆岳之间,则以不生不息之财,养不耕不战之兵,使寇得安意肆志,而养其全力以出于秦。天下之势,方如敝庐,补其奥而虑其隅,整其桷又虑其栋。者持之道,…  相似文献   

12.
答蘇孝權問上問春秋之所以與宋襄為開國王伯姬為中興者以宋襄臨大事而不忘大禮而賢伯姬之守禮耳夫既同此一禮而有開國中興之殊何也且二人之美不多著乃僅以一事之善卽與為開園中興者將舉其一以例餘耶抑別有故歟 答殷滅國也春秋賢宋襄而興之是開國王矣襄不忘大禮而其後得伯姬守禮是開國於宋襄中興於伯姬也以隆禮張王法不取其餘  相似文献   

13.
右岣嵝禹碑者神禹刊定九州四隩宅九泽陂九山旅九川涤源方岳之奠终于南衡逐告成功而媒焉书曰禹锡玄圭告厥成功者是也诗曰信彼南山维禹甸之亦谓此也不然禹迹方行天下诗何以独詠南山吴越春秋亦纪其事唯两汉魏晋罕言及之至李唐刘禹锡首为歌詠韩昌黎继之并言字青石赤北宋何致子一刻其文於湘之岳麓川蜀夔门杨子江之小洞亭禹迹遂徧传於天下南宋朱晦翁张南  相似文献   

14.
曹胜高 《中州学刊》2023,(12):144-149
周有七祀制度,王祀泰厉、诸侯祀公厉、大夫祀族厉,以厉祀祭祀无后者。殇祀则祭祀二十岁以下的殇者,使其附先祖从食。二者皆以祭祀的方式,使其魂有所归而不为祟。兵死者不入兆域,通过集体安葬而享受祭祀。楚有厉神,又有武夷掌兵死者,皆使兵死者享受祭祀而有所归。由厉祀、殇祀制度观察,《国殇》当为楚国为兵死者举行的公祀仪式,以安其魂。按照楚汉的魂魄观念,神灵魂魄合一,常人则魂飞魄散,故《礼魂》当为安魂曲,用于人鬼之祀,其当为《国殇》的附歌,而非送神曲。  相似文献   

15.
同治三年粤賊由蜀竄入隴分其黨(去刄)燒南山諸邑河渭以東囘酋羣起應之關中大震天子用四川總督南海駱公之薦於是以四川布政使湘鄉劉公蓉為陝西巡撫公至官檄告屬令諸山谷往來要隘之所各具圖以進每聞警按圖部署諸將兵所出入諸將用其言往率有功賊以連蹶我軍敗於渭上也賊復振村民疑賊且大至倉皇走入城城中人望見驚恐請閉門為備公不許西安去渭不四十里訛言洶動僚屬皆惶  相似文献   

16.
思問錄内篇     
衡陽王夫之撰事人誠而巳矣正已而無求于人誠也誠斯上交不諂下交不瀆故子路問事鬼神而夫子以事人告之盡其敬愛不妄冀求必無非鬼而祭之諂再三不告之瀆無他不以利害交鬼神而已按盡其敬愛誠之事人也不妄冀求誠之正已也事人正己皆根於誠則得於蒙以養正之功深矣道莫盛於趨時富貴貧賤夷狄患難極於俄頃之動靜云為以與物接莫不有自盡之  相似文献   

17.
(一)《定公四年》;“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败诸雍澨,五战及郢。”杜预注:“奔食,食者走不陈,故不在战数。”(上海人民出版社《春秋左传集解》,一九七七年版第1629页) 此条错误有三:(1)“奔食”连读(系从杜注),殊误。当作:“奔,食而从之。”“奔”者楚师,“食而从之”者吴人,皆蒙上文而省主语。传谓楚人将为食,吴人追而及之;楚人不暇食而溃逃,吴人  相似文献   

18.
学还需疑     
《论语·颜渊》有这样一段记载:“子贡问政,子(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读了这段记载后,反问:“使治无食,民饿,弃礼仪;礼仪弃,信安立?” 在封建社会里,礼仪是什么东西,我们暂且不去管它,这里要指出的是:王充这种不以书上说的为是,非为非的大胆怀疑之精神,倒是很值得我们读书、学习时效法的,古人不是说“学则须疑”吗?这就是说,读书要多动脑筋…  相似文献   

19.
先生讳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明崇祯举人。明亡隐於湘西蒸左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云。先生理究天人。事通今古。探道德性命之原。明得丧兴亡之故。流连颠沛而不违其仁。险阻艰难而不失其正。穷居四十余年。身足以砺金石。著书三百余卷。言足以名山川。遁跡自甘。立心恒苦。寄怀弥远。见性愈真。奸邪莫之能撄。渠逆莫之能慑。嵚崎莫之能踬。空乏莫之能穷。先生之道。可以奋乎百世矣。其为学也。由关而洛而闽。力诋殊途。归宿正轨。观其於大学补传。为之衍曰。经云、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递推其先。则曰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而意诚。以及於天下平。皆因焉。是事之始。而为先所当知者。明矣。故以格物为始教。而为至善之全体非朱子之言也。  相似文献   

20.
春秋义序     
传称孔子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自有春秋逾二千年。其义或用或否。讫未大行。乌覩所谓后圣者耶虽然。信经义必行于天下。抑有以信斯言之不诬也。夫天生兆民。林林总总。不有以牧之。孰得而定之。不有以教之。孰得而齐之。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圣。皆彼苍笃生。作之君师以惠黎庶者也。圣人不常有。所恃以存圣人之道者书。编诗书。订礼乐。作春秋。孔子以继前世之圣统。贻万世之谋。而春秋名为空书。实见行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