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孟子作为先秦著名的儒学大师 ,鲜明地提出了性善论的主张 ,体现了道德绝对主义的思想特色 :他以人的心性为内在根据 ,以天命为终极依托 ,为道德起源奠定了形上根据。孟子追求圣人境界 ,提出了诸如立志思诚、尽心养性等一系列道德修养方法 ,论证了道德行为的终极目的 ,对当今社会仍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孟子哲学是求善的哲学."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他的崇高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他的处世原则,"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是他的一贯精神.这种道德情感一方面是对当时战争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否定和反叛,另一方面也是与其严格的道德自律、"孳孳为善"的精神追求分不开的.本文对孟子的研究,是将标志其本质特征的道德情感置放于当时社会历史进程和复杂曲折的心路历程之中,试图一方面动态地考察深刻影响他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辩证地审视他的深层心理结构,展示成就其道德情感的强大意志力量,从而把早已被"蒸发"为干巴巴的哲学原理与政治信念象征符号的孟子还原为处于多维文化视野之中的生命之躯,当作一个时代的文化心态来展开解剖,从而有助于更深刻真实地认识孟学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孟子在礼乐文明的教化作用已经式微的战国中期,为道德教化开启了一条新的、即涵养本心的理路。他主张性善,就是鼓励人们的道德自信;其四端之说,是说我们的本性只有善的端芽。以此为基础,存养扩充,才能成善,因为人心本有“向善”的倾向,所以孟子的道德教化是一种类似于自然生长的过程,教育只不过是遵循人心向善的方向,培育一种自然而然、不待勉强的德性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做的教化工夫就是对四端进行推扩而至于无尽,培养人的大丈夫气概,使人具有一股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4.
道德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其内涵因大学生为道德社会化的主角而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社会化;其主体除了大学生外,还包括了学校范围内的教师和其他职工;其过程是教化、内化、外化相统一的三个阶段;其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环境、虚拟环境、人际关系环境.  相似文献   

5.
性善论和仁政说构成了孟子政治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性善论与仁政说的有机统一意味着道德与政治在孟子思想中的高度统一。孟子的政治哲学思想深刻地揭示了道德与政治内在的复杂关系,因而也成为儒家政治思想学说的一个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6.
论老年道德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道德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环节.正确认识并顺利进行退休期的角色转换是老年道德社会化的前提,以生养心是老年道德社会化的我向内场,养老、爱老、敬老的家风与国风是老年道德社会化的辐射外场.  相似文献   

7.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肯定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或他物的特殊性,这就是道德性.孟子把良心称为本心,本心是性善的基础.良心本心、仁义礼智是天赋予人的本性,“天”是人的善性的终极根据.仁、义、礼、智、信等,既是社会道德规范,同时又是本心所制定的法则,即道德理性.恻隐等“四端之心”本身即涵有道德价值感,同时又是道德判断的能力和道德践履的驱动力,成为现实的道德主体自我实现的一种力量.孟子深信,心自身具有的价值本身,有其内在的条理,它并非从理论理性的原则推导而出,却同时是合理的.孟子认为,人是否真正发挥其禀赋,就在乎每个个体是否有修养的工夫.所以,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存养方法.在此基础上,孟子特别重视人格独立和节操.  相似文献   

8.
9.
论孟子“尽心”思想的道德教化理路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子在儒家“心”“性”这两个概念范畴的基础上,实现了从心性分立到心性合一的创造性思想变革,开创了中国心性哲学的思想传统,并构建了以“尽心”思想为核心理念的道德教化模式。孟子这种尽心道德教化模式以心作为道德的本体,肯定了人之本心与先赋之性善、天命之义理的同一性,由此而主张道德教化以人之先验善性作为心性基础,以存养、扩充、求放心为主要方法,最终达到尽心、知性、知天的道德人格境界。孟子尽心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孔子以来所形成的儒家思维框架,为儒家道德教化理论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对于当代道德教育而言,孟子以尽心为核心的道德教化思想,可以推动人们重新理解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本质属性、主体关系以及最终旨归等,实现道德教育与心灵世界的有机融合,最终促进个体的心性与品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个体社会化的双重路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道德个体是道德教育的对象.它的社会化是"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和途径.自我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道德教育构成道德个体社会化的双重路径.  相似文献   

11.
道德选择是人类活动中最重要的选择形式之一。它与人们日常道德行为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理论就是道德选择的理论。孟子的关于道德选择的理论十分丰富。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孟子论道德选择的基础;二、孟子论道德选择的情景冲突;三、孟子论道德选择中的“权”;四、孟子论道德选择中的普遍原理和根本原则。通过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孟子的道德选择理论,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道德选择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孟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学说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子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他身处战国中期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以“正人心,息邪说,距盶行,放淫词”为己任,“讲道德,说仁义”,建立起别具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学说体系。这个体系以“性善论”为其思想基础、以在“民本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仁政”说为其主要内容,以“反省内求”为其入德之方,把孔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学说,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对我们民族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进步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因特网凭借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无以伦比的信息量宣告了网络时代的来临.伴随着新时代的来临,青少年社会化也呈现了新的范式--网络社会化,这无疑对青少年的传统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精神富裕需要以个体心理和谐和社会心理和谐为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中用心理和谐解读《孟子》,发现和开掘《孟子》中丰富的心理和谐思想,使传统经典文本的意义得以创新和转化。孟子的心理和谐之道内涵非常丰富,把它作为当代培育和建设个人及社会心理和谐的资源,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精神富裕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世界各国的大学生德育体系立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价值追求,在一定时空领域培养了满足各自社会需求的人才。马克思人学思想提出,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结合的实现过程是真正的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也是现代德育价值内涵的应有之意。大学生处于社会化过程的实质阶段,按照符合所在社会的规范和理想的方式培养其道德素质是社会和个人的双重需求。因此,准确把握大学生德育价值内涵,就需要我们实现大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视阈融合,建设兼顾个体实际和社会需求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社会化中功能发挥的内在机制,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政治社会化功能,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7.
孟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德治思想家 ,他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他的一整套德治思想体系。他认为“以德治国”的关键在于统治者自身的道德修养 ,核心是获得民心 ,争得民众的支持与拥护。孟子的德治思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孟子对唐尧以来历史盛衰进行总结,从仁义与人心等方面来探讨历史盛衰的原因。其天人观虽存在天命思想因素,但更多的是强调人事。孟子的历史总结不仅反映出其丰富的历史知识,而又体现出其历史变化的观点,在中国学史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社会在践行道德文化理念方面除了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之外,同时存在一些失败教训。后者主要可以归纳为责权失衡、扭曲人性、知行脱节、名实相分、重德轻智、重私情轻公义六个方面。全面总结这些失败教训,探寻其内在原因和历史影响,可以为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和道德实践提供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20.
社会化是个体不断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儿童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为个体成为社会正式成员做准备,即预期社会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失误,往往会导致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畸形"问题。儿童的不完全社会化和过度社会化是其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畸形"问题。信息化给学校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