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学模同志在《应当重视对生产力的研究——评介李平心同志关于生产力性质的理论》一文中,基本上肯定了李平心同志在1959年提出的对有关问题的探索性工作。笔者在当时曾经在《也谈我对生产力问题的两点认识》一文中,对如下两个论点作了论证:(1)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范畴,生产力具有二重属性,即自然技术属性和社会历史属性;(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除了联  相似文献   

2.
加速性发展是人类生产力自身演进的重要特征,但是,并不是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采用任何方式都能使生产力获得加速性发展的。生产力能否加速发展以及加速之程度,取决于人们对加速发展生产力机制的把握和运用。确定生产力加速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决策,因此,深入探讨加速发展生产力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抓住关键——优先发展第一生产力,将社会生产的发展转上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生产力是由许多要素按照特定方式所构  相似文献   

3.
通常我们认为,生产力是指人同自然的关系,是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或力量。实际上,这仅仅是对物质生产力的定义,不能代替生产力的全部涵义。哲学界长期以来忽视了人们创造精神财富,获取精神产品的能力或力量,也就是说忽视了对精神生产力的研究。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指出:“货币的简单规定本身表明,货币作为发达的生产要素,只能存在于雇佣劳动存在的地方;因此,只能存在于这样的地方,在那里,货币不但决不会使社会形式瓦解,反而是社会形式发展的条件和发展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主动轮。”①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指出: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在实践过程中,两种生产力实际上都在发生作用,并且作用不同。鉴于物质生产力我们已进行了充分研究,有关论著都作了详细的论述,在此就不赘述。本文拟就精神生产力作一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底,是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体的更迭交替的历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核心和基石。可是,长期以来,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著作,往往是一般原理、原则的复述。现在,应该把我们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步,着力去探求其具体丰富的内容和规定,并通过历史的和现实的过程展现它们交互作用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显示这一学说的巨大生命力。如何实现这一任务呢?我们认为,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作质和量的统一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至今虽已多有探讨,论点纷呈,但仔细考究起来,觉得仍有不深入之缺憾。那么,应该如何发展生产力呢?在此,我试着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谈点个人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也希望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一、生产力概念是个功能概念,而非实体概念在讨论发展生产力问题的过程中,论者大都忽视了关于生产力概念本身的探讨。显然,如果在理论上连什么是生产力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怎么谈得上正确理解发展生产力呢!因此,我认为,在理解如何发展生产力时,首先弄清生产力概念的本来面目,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探讨一个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但又长期为人们所忽视的客观规律,即生产力进步规律。随着生产力经济学的崛起,否认生产力运动有其特殊规律性的说法大大减少了,但对生产力规律体系构成的看法却大相迳庭,其中也表现在对生产力进步规律的认识上。甚至在有些同志看来,这一规律的有无也是大成问题的,其理由是,生产力进步是现象形态,而不是生产力的内在联系,从而将其摒于生产力规律体系之外。为了对生产力进步规律获得科学认识,笔者不揣冒昧,将粗浅认识公诸于众,权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7.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中国共产党80年的实践,始终不渝地为之奋斗。在我党不同的历史阶段,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解放生产力实现形式的转换,并根据中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确立发展生产力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与实现模式。跨越式发展正是我党顺应时代潮流而构建的生产力发展新模式,是对我国现阶段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概括。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党在新世纪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的发挥与生产力的发展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和经济学界在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讨论中 ,片面强调生产力的发展问题 ,而忽视了生产力的发挥问题。生产力的发挥与生产力的发展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和转化 ,正确理解生产力的发挥和生产力的发展之关系 ,正确理解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 ,对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 ,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历来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 ,因为发展生产力才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发展生产力才能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最终实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们党实行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充分证明了我们党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 ,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 ,进一步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地解决好新形…  相似文献   

10.
搞社会主义与发展社会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在很长时间内,我们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科学分析我国国情和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最近,小平同志又深刻地指出: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但要进一步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穷困的社会主义。现在虽然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只有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小平同志这些十分重要而深刻的论述,无疑地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深化。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和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正是由于生产力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才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经历了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将来必将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在生产力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作用,它与自然科学一起共同构成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内涵。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力的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生产力要求改革,生产力的发展又对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发展生产力和改革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特点。认识这个特点,对贵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是一个巨大复杂的开放系统, 所谓生产力的发展方式, 是指生产力系统有序演进过程中其时序状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空间分布从小到大的系统运动形式。生产力的发展方式有两种,从生产力发展的时序状态来看,它表现为纵向传递式发展方式;从生产力的空间运动来看,它表现为横向扩散式发展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对生产力发展方式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生产力独立运动的角度出发,就生产力的发展方式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 任何一门学科的根本任务是要揭示自己研究领域中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就是研究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因此,努力探讨生产力的规律,对于生产力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和我国的现代化事业,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一由于整个生产力“系统”各个方面的运动,都应服从于生产力系统的总目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生产力基本规律的要求,因此,探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就要首先探讨  相似文献   

16.
浅谈发展协作生产力周宝恒生产力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因而,研究生产力问题是关系我国建设速度和发展前景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横向经济联合与...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林彪、“四人帮”一伙,打着极左旗号,竭力歪曲发展生产力和阶级斗争的辩证关系,把阶级斗争捧上了天,把发展生产力打入十八层地狱。这不仅在经济上给我们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且在思想理论上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混乱。今天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决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绩效评价发展的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价作为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科学工具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已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理清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产生与发展的动因,是推动政府绩效评价向纵深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根据动因产生的逻辑起点的不同,可以把政府绩效评价的动因分为基于监督逻辑的动因、基于管理逻辑的动因以及催化因素3类,系统分析这3类动因,可以完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推动政府绩效评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创新教育的动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晓华 《理论界》2005,(3):119-119
教育改革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生因子,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教育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既受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又受整个社会系统及其它子系统如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的影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构成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因,创新教育又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决定了社会的科学发展,没有创新,人类的经济生活就不会有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仅有周而复始的“循环流转”。1郾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创造效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必将使生产方式产生深…  相似文献   

20.
关于生产力本质的探讨张辰龙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罗伯特·索洛在他早期的两篇论文①中,提出了被经济学界称作“索洛模型”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函数关系,用公式表示为;Q=A(t)f(K,L),Q代表产出量,K与L分别代表资本投入和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