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洋务运动时期,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开始从欧洲传入中国。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西方社会主义思潮大量传入中国,但其主要来源地变成了日本;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伴随各色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了中国。但此时,不少中国人已十分清楚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区别,他们并非盲目地接受或宣扬社会民主主义,而是出于各自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张城 《江海学刊》2023,(5):53-66+255
清末民初之际,作为一种思潮传入的马克思主义就不断与中国历史文化相融合,走过了漫长的中国化历程。在早期传播过程中,深受传统文化濡染的中国知识分子借用“格义”之方法论,用本土固有的思想媒介,如大同、井田制、墨子等,比附接引源于西方异质文明的社会主义。尽管他们学习不够系统,理解并不深刻,宣传介绍不够全面准确,甚至主观上还有各不相同的动机,但客观上的确为近代中国在思想领域开了一扇窗,逐渐让国人知晓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形塑了未来社会之理想图景,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中国产生社会主义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对中国近代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本质上说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就是对饱受封建文化荼毒的国人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改变是巨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再次点燃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革命热情;增加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参加革命的数量;并且让他们的革命能力得到提高。先进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下让中国的革命达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以来,就被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和传播。后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文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知的基础上,得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过程中的启示,以便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一本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立即为一部分立志改造中国的党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成立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确规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但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工人阶级人数很少,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农民,中国革命怎样才能取得胜利呢?当时党内占主导地位的意见是主张采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或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相仿的办法来开展革命斗争并争取这个斗争的胜利。这实际上就是照搬照套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外…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传入东方,从时间上看,都是在19世纪末叶、20世纪初.传入形式方法多数是由海外留学生、旅居海外的爱国人士所发起,把马克思主义引入国内一般均以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起始,通过办刊物和组建共产主义团体的形式去传播,然后建立工人阶级政党.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大都是知识分子领先.中国、日本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主要是以国内为传播、普及的基地,朝鲜主要是在国外创办刊物为主,向国内传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改造中国的正确道路,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如饥似渴地追求新的思想学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革命实践的深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并最终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些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执著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而且还积极投入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去,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和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应该说,正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才最终把中国革命引向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的结晶和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就在欧洲的德国产生了。但是,它之真正传入中国,与中国革命实际日益结合,促使中国人民从思想到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却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特别是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以后的事。在这以前,中国的出版物中,虽已早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记载,但当时它还只是作为西方的一种思潮、一派学说被引介,而且也只是在少数知识分子中流传。由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条件,马克思主义几乎不被当时中国的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从它传入到传播,大体经历了两个时期: 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维新运动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改良派在向西方学习时接触到社会主义;革命派在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的过程中介绍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二、一九一九年前后,五四爱国运动时期。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思潮,在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其他赞成社会主义的人们为主的介绍下,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并开始运用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基本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包括作为它的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俄国十月革命后传入中国至今 ,已历八十多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命运始终同中国共产党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指导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使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变成了昂然独立的、初步富强的、实现了小康目标的社会主义国家 ;同时 ,十分艰难、复杂、曲折的中国人民的实践 ,又确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实本质和时代意义 ,丰富和发展了它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本文试图回顾这八十多年的历程 ,寻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基本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儒学复兴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儒学复兴"思潮呈不可阻挡之势.要区分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复兴"与作为学术流派的"儒学复兴",前者决无可能,后者则有可能和需要.作为学术流派的新儒学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儒学复兴"要处理好儒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现代新儒学要吸取中国马克思主义相关因素,以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儒学复兴”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复兴"思潮呈不可阻挡之势.要区分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复兴"与作为学术流派的"儒学复兴",前者决无可能,后者则有可能和需要.作为学术流派的新儒学可以成为社会主义多元文化中的重要一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儒学复兴"要处理好儒学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现代新儒学要吸取中国马克思主义相关因素,以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推翻旧世界,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建设新世界,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而且应当说,在我们这样原来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否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是决定建设成败的一个关键。但是,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长期认识不足,并且被一些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念纠缠了多年。因此,如何正确对待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问题,就成为当前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1]周恩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下,不…  相似文献   

14.
试论社会主义思潮在华传播的起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接触西方社会主义思潮最早始于19世纪末,最先传入社会主义信息的是个别清政府外交官、译员和外国的传教士。1902—1907年间和1911—1914年间,中国先后出现了两次社会主义传播热潮。一批爱国留日生,康梁等维新派、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江亢虎的中国社会党及无政府主义者皆发表了不少介绍社会主义的论文、译文,对马克思的代表性著作及其主要思想已有所涉及。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沁入和在华的最初传播,除受西欧和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外,与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新兴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密切相关。尽管最初阶段的社会主义传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先导,社会主义在华传播的起始,为尔后马克思主义在华影响的扩展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前期准备,也促进了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孙中山等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初步了解,为其日后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乌托邦社会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强调理论的前瞻性;理想的崇高性等方面具有三大共同点,而在追求社会主义的动因;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等问题上具有两大不同点。对两者进行比较,可以使我们从中获取启示,厘清对社会主义与乌托邦的关系的认识,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以留日知识分子为译介主体开启了日本明治时期社会主义学说著作的译介进程.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重要事件,早期留日知识分子对日本社会主义学说著作的大量译介,为20世纪的中国输入了社会主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术语.该文以村井知至著《社会主义》的汉译为考察案例,通过译介底本和译本的中日文双语对比考证,从翻...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都曾作过精辟的论述。早在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强调指出:“我国的艰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尽可能多的知识分子为它服务。凡是真正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知识分子,我们都应给予信任,从根本上改善同他们的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必须解决的问题,使他们得以积极地发挥他们的才能。”“为了适应新社会的需要,为了同工人农民团结一致,知识分子必须继续改造自己,逐步地抛弃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树…  相似文献   

18.
近代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是"社会主义"概念进入政治的结果,必然与"社会主义"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涵,从起源上来讲,社会主义针对的焦点是自由主义及其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也成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不可或缺的特质之一。而在社会民主主义的最初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之不断变化的态度,反映出两者之间的不同特质和实质区别。如果说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是一种渐行渐远的关系,那么,在其最初的历史阶段,就已经有了这样的预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使其真正具有中国的作风、中国的气派,以真正中华民族的形式和中国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任何时候都是我们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生命力就在于中国化。不论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皆然。过去,中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离不开作为马克思主义进一…  相似文献   

20.
田明孝 《人文杂志》2006,20(5):51-55
在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演进中,经历了两次较大的理论转型。从社会民主主义向民主社会主义的转变,是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第一次转型。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社会民主主义,放弃了暴力革命的主张,寻求以民主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从民主社会主义向社会民主主义的回归,是欧洲社会民主主义的第二次转型。这次转型不是简单的回归,因为社会民主主义不再企求以制度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而是在资本主义体制内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