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芮文浩 《晋阳学刊》2008,(5):122-123
《史记·孝武本纪》载:“是时既灭南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后世谩怠,故衰耗’。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鸡卜”,张守节《正义》解释为:“鸡卜法,用鸡一,狗一,生,祝愿讫,即杀狗煮熟,又祭,独取鸡两眼,骨上自有孔裂,似人物形则吉,不足则凶。今岭南犹行此法也。”这一段文字说明张守节以唐代岭南习俗解《史记》“鸡卜”之法,然而结合裴驷《集解》及《汉书·郊祀志》颜师古注引李奇“持鸡骨卜,如鼠卜。”之语来看,我们对“鸡卜”之法还是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2.
本校师生论文摘编《漫说鸡入六牲》作者王炜民原载《文史知识》1996年第9期六牲,指马、牛、羊、猪、狗、鸡,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六种肉类食品.其中鸡是唯一被列入六牲的家禽。鸡为什么能获此“殊荣”呢?大概是因为它比其他鸟羽类动物有更多用处。首先,鸡可以“司...  相似文献   

3.
邯郸被命名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这是邯郸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邯郸学术界有责任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提高成语典故之都的学术品位,造福于邯郸人民。文章从哲学的角度,通过对《公孙龙子》中“白马非马”和“鸡三足”进行的探讨,提出了应重视开发那些具有深刻哲理,给人启迪,给人以智慧的深层次的成语典故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狗”的贬斥义是怎样产生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资料告诉我们,狗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家畜。由于它具有易驯性,因此很快成为人类前进的同行者。狗为人类作了许多事情,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在汉语中,许多与狗有关的成语、俗语都带有贬义,常常用于比喻坏人坏事坏行为。例如:“桀犬吠尧、狐群狗党、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狗苟蝇营、狗血淋头、狗仗人势、狗头军师、猪狗不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戴帽子———装人样、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为什么狗会如此被贬呢?让我们看看古代关于狗的传说与记载,看看狗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如何吧。古老的传说“桀犬吠尧”,讲的是暴君桀的狗对…  相似文献   

5.
《周易》成词例说徐传武王国维有《与友人论待书中成语书》,对于《诗经》、《尚书》之成语,多所发正。但王氏“成语”,失之庞杂。姜昆武认为:“在目前的汉语语词研究中把四字句熟语称为成语,这是很恰当而科学的,因为大体它是一个其实的语句。但自宋以来,有人把诸如...  相似文献   

6.
“不胜其烦”、“不可胜数”是两个比较常见的成语,意思分别是“经不起烦扰”和“数不完,极言其多”。满足这两个结构槽的成语还有很多,如“不胜枚举、不胜杯杓、不胜感激,不可胜言、不可胜计、不可胜用”等。其中,“胜”的读音,成语工具书标注有异,有的注shēng,如《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万条成语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汉语近义反义成语辨析词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这部成语词典收录了“不胜枚举”和“不可胜数”条。  相似文献   

7.
汉语语音与语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音与语义的关系朱兰芝直到今天,在对作为语义单位的语音的见解上还流行着这样一种观念:它完全是一种约定俗成,例如我们当初把“人”叫作“狗”,而把“狗”叫作“人”也是完全可行的。这种观念把某一语义单位的语音的起源归结为纯粹偶然的因素,而这种因素又完全...  相似文献   

8.
模仿与从众:时尚流行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模仿与从众:时尚流行的心理机制周晓虹“东施效颦”,在中国是一句妇孺皆知的成语。我们现在关于时尚流行的心理机制的探讨就从这句成语开始。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十分熟练地说出这句成语的由来。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末年,当越国苎罗人西施尚未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  相似文献   

9.
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几乎家喻户晓,它就是从成语“铁杵磨针”演化而来。“铁杵磨针”又作“铁杵成针”、“磨杵作针”、“磨杵成针”,常用来比喻做事要有绝大的忍耐力,要持之以恒,刻苦耐劳;如《中国成语大辞典》(P835,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0.
“趋之若鹜”成语今多指很多人追逐某种东西,含贬义。鹜,所见词书都说是野鸭。此成语之源例,最远只及晚清。按,此语之源当是《商君书·定分》:“名分未定,尧舜禹汤,且皆如骛焉而逐之。”骛,追逐之意。引申为追求。因骛、鹜形似音同,后讹为鹜,延袭至今。此语当出《明史·列传一百二十七·萧如薰》:“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骛,宾座常满。”趋之若骛,趋之若追,趋之若求之意也。非特含贬义。是骛,非骛也。“趋之若鹜”考@牛庸  相似文献   

11.
女儿嫌我丑     
俗语说:“狗不嫌家穷,儿不嫌母丑。”我的女儿却因我穿戴打扮;再好而嫌弃我,令我心酸。  相似文献   

12.
汉语成语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语言和文化结合的视角 ,论述了成语新概念、成语文化、成语研究三个命题。成语新概念认为 ,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 ,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和“全息块”。进而 ,文章提出了“成语文化”这一新概念 ,并论述了成语文化的基础特征。文章还从理论和应用、动态和比较、成语的辞书研究等方面对成语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报数     
《快乐青春》2011,(9):64-64
冯笛参加军训回来,妈妈让他数一数鸡是不是都进窝了。 冯笛便走到鸡窝前扯着嗓子对鸡喊:“报数!”  相似文献   

14.
李悦 《社会科学论坛》2007,(10):151-155
据科学家说,人类豢养狗的历史已经长达一万五千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狗的境遇也在不断改善。时至今日,在欧美社会,狗已经能够跟人类一样享受各种现代文明的惠泽。比如法国,狗食超市、狗服装店、狗美容院、狗婚姻介绍所、狗医院、狗饭店、狗殡葬馆、狗公墓等等.可谓应有尽有。各种公共场合都是“绅士靠边,小狗优先”。  相似文献   

15.
成语的“新义”现象和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重阳 《理论界》2008,(1):145-147
本文拟讨论近些年出现的一些成语“新义”现象的规范问题。这里的“新义”,指的是成语新出现的意义,这些意义已经在一定范围内运用于人们的语言实践,但尚未取得规范资格。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一、类型和用例。二、评判标准:动态的规范观。三、新义成因:语言内外因。四、引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近10余年来,学术界对畲族图腾与史源两大课题,可谓公开争鸣各说各的,至今仍然未获共识。本文就此两课题进一步作些考释,续陈微见矣!关于畲族图腾方面:“神不歆非类,民不祀二祖。”畲族历来认高辛夷裔,其图腾当是继承高辛夷的凤凰(鸟、太阳)、葫芦和龙。高辛“盘瓠即狗”“畲族狗图腾”说,是历史阶段的误会。其一,畲族盘瓠,本源是葫芦;是母系氏族社会早期的葫芦图腾崇拜的继承。盘:葫芦形容器,即瓠、葫、壶;瓠:瓜类,统称葫芦。“盘瓠”本是葫芦也。从旧石器时代起,人类经历漫长采集经济时期,天然葫芦中有籽,妇人妊娠腹…  相似文献   

17.
开心果     
《快乐青春》2010,(11):80-80
冯笛:“老师让听写4个字,我错了5个。” 爸爸:“怪事!哪4个字?” 冯笛:“就是成语‘肆无忌惮’。我听成了‘四五鸡蛋’,觉得不通顺,便写成了‘四五个鸡蛋’。”  相似文献   

18.
开心果     
冯笛考驾照 冯笛去考驾照,主考官问:“当看到一只狗和一个人在车前时,是轧狗还是轧人?”  相似文献   

19.
常见的一些英语成语,其语法结构是“系动词十表语”。它们的使用率高,表现力强,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充当这类成语中的系动词主要有:become,come,cut,fall,get,go,hold,lay,lie,look,make,run,take等。系动词后的表语绝大多数是形容词。这些成语在被人们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它们特有的性质,即结构的固定性和语义的统一性。某一系动词和某一形容词的具体搭配已约定俗成,不能随意拆开或替换,而成语本身的意义绝大多数不能靠把系动词和形容词原来各具的词汇意…  相似文献   

20.
“不胜其烦”、“不可胜数”是两个比较常见的成语,意思分别是“经不起烦扰”和“数不完,极言其多”。满足这两个结构槽的成语还有很多,如“不胜枚举、不胜杯杓、不胜感激,不可胜言、不可胜计、不可胜用”等。其中,“胜”的读音,成语工具书标注有异,有的注sh叆ng,如《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万条成语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汉语近义反义成语辨析词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这部成语词典收录了“不胜枚举”和“不可胜数”条,分别注为sh埁ng和sh叆ng,情况特殊,暂归入第一类)、《现代成语巨典》(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