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汉象郡位置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立的象郡的位置究竟在哪里,郡治又在何处,这是史学界至今争议未决的一个大问题。从清代以来,我国学者根据众多史料和当时的历史实际,历来一向认为象郡位置的南端位于今越南中部以南,郡治在今越南中部的象林一带(亦有人认为在今越南北部)。建国初期,著名史学家顾颌刚、章巽先生编制出版了供大学历史系学生用的《中国历史地图集》(1955年地图出版社出版),采用了我国学者公认的观点,在该书第6页秦代图上将象郡位置南端划在了今越南中部偏南,其首府象定在约北纬15度附近的近海处。顾、章两…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货币目前只具有价值尺度、流通中介、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四大职能,并没有所谓“世界货币职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虽然还保留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通过“二十国集团”发表的《改革大纲》进一步扩大了“特别提款权”,使“特别提款权”成为多国政府在国际清算中的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但仅限于政府之间进行国际结算使用,其作用很有限,离“世界货币”还有十分遥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4.
从距今数万年的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 ,先民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品 ,包括原始岩画、彩陶美术、青铜文饰以及帛画 ,展示了我国早期造型艺术美学特征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先民对色彩、线条的独特的感悟 ,以及作为造型艺术代表的龙凤形象  相似文献   

5.
远古至秦汉,中日交流可分为四个阶段。截止到公元前1万年前,中日两国的旧石器表现出“文化相”上的相同,它是否是文化交流的结晶,尚需深入研究;此后直至公元前2500年,是日本列岛与大陆文化交流的间断期;时当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青铜时代,中日文化交流再度萌芽,且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春秋时期至东汉,中日文化交流臻于繁荣,不仅是物的往来,更重要的是人和精神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毛健 《船山学刊》2014,(1):67-73
湘学是湖湘文化数千年来积淀、蕴育的精髓,其思想源远流长。远古的炎文化和舜文化是湘学形成的重要渊源;古老的湘楚文化是湘学萌芽和茁壮成长的温床;先秦与秦汉时期流寓湖湘的屈原和贾谊,他们流传千古的作品和精神是壮大湘学的重要思想文化养料。  相似文献   

7.
李绍强 《齐鲁学刊》2002,(2):121-127
中国西部以纵深广袤、民族构成复杂多变而成 为历代封建王朝制定边疆政策的重点,因此从秦汉至明清,无不从政权设置、笼络上层和发 展生产诸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考虑,经过两千年漫长的经历之后,西部与中原的关系更加密 切,封建王朝也从中总结出一套较为成功的西部政策。  相似文献   

8.
在纸币无约束性滥发、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加深的今天,回归“金本位”成为了全世界的热议话题.然而,黄金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黄金.“金本位”的时代潮流已经过去,现在的经济不能再支持回到“金本位”.回归“金本位”绝对不再是解决危机的办法,只会加重经济肃条.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最根本的任务首先是约束不负责任的美元及美国的行为,其次是各国要管住自己的货币发行量.  相似文献   

9.
饕餮新释     
饕餮新释陈惠在中国文化史中最突出的动物形象,除了龙凤外就要数饕餮了。饕餮的形象是一个狰狞神秘的大眼睛的兽面。传说这种怪兽是最贪吃的,所以就把它的形象铸刻在商代的青铜饮食器上。也有人认为这是为了表现奴隶制度的威严。在古代文献中“饕”是表示贪的意思。《汉...  相似文献   

10.
地租新释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利用率低下,浪费惊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以上种种现象和我国土地产权不清,无偿或低价使用有直接的原因,而地租理论上的严重缺陷则是其深层根源。本文将界定土地及其产权概念,阐述地租和地租来源,并评论几种代表性的地租学说。 一、重新认识土地和土地产权 1.土地概念界定。自然意义的土地是指地上、地下、空中的一切自然资源,包括土壤、岩石、水文、气  相似文献   

11.
战国秦汉时期云南的商品经济与货币形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征平 《学术探索》2005,46(3):111-115
本文是在考古发现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战国秦汉时期云南商品经济与货币流通发展状况所作的一个初步探索,主要研究了该时段云南商品经济的形成条件,以及其时的货币形态及流通的地域分布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居何种地位,从来就是各国经济学界和实务界激烈争论的问题。一次大战前,黄金是实行金币本位国的本位货币,同时又是世界货币。一次大战后恢复的金本位已不是从前的金本位,而是金块本位或金汇兑本位了。二次大战后的20多年时间(1945年—1971年)里,国际货币体系是以黄金为基础的美元本位。1971年8月,美国单方面决定停兑黄金以后,国际上已经不存在本位货币了。经过十多年的演变,当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多种储蓄货币体系。早在二次大战前后,世界各国和民间学者对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就有两种对立的思潮和主张。战后数十年来,黄金的  相似文献   

13.
释文诸说贺兰山地名释文,最早见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图志》。该书卷四“灵州·保静县”条载:“贺兰山,在县九十三里。山有树木青白,望如(马交)马,北方呼(马交)为贺兰,故名。”即远眺峻山之色彩,犹如“(马交)马”,北方民族语称“(马交)”为“贺兰”,于是得名。自此许多史籍在解释贺兰山地名时,多采用此说。当今出版的一些辞书中仍沿用李吉甫之“(马交)马”说。如1931年商务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  相似文献   

14.
萚字新释     
“萚兮”是诗经郑风中一首优美的情歌,诗人在和她爱人散步时,触景生情,唱出了:“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子和女。”这个“萚”字,毛诗注:“萚,槁也。”郑笺注:“槁谓木叶也,木叶槁待风乃落。”说文解字译“萚”说:“草木凡皮叶落(?)地为萚,从草择声。”都把“萚”解作“树叶落地”。历代解诗的也都依承这一说法。最近蘭菊孙在人民日报1956年12月3日副刊发表的“诗经今译”,也把第一句译作“原野上树叶已纷纷脱落”。但是细想一下,把“萚”译作“树叶落地”是甚可怀疑的。从全诗来看,这是一首表示女子热烈的爱恋之情的情歌,是朱熹指责的“淫女之辞”。那么,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秋风肖索、树木雕敝的景色来起兴呢?如果叫“氓”或“谷风”的女主角看到“树叶落地”感而赋诗是合理的,但叫这位沉浸在热恋之中的姑娘唱出“原野上树叶已纷纷脱落”就极难想象了。有的人看到这一点,所以就把前两名译作“草皮儿,树叶儿,好风吹你飘飘起。”不就“萚”是“树叶落地”,显然是进了一步。但是“萚”究竟是什么还没有说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王朝的整个政治结构与权力运作,是围绕着皇帝和各级官吏发展起来的。皇权又是封建王朝基本权力的渊源。皇权的表现形式,既有其各级政府机沟内部的决策运作,也有令其臣民望而敬畏服从的外部象征c二者互为表里。互相配合,形成封建王朝政治的核心。本文拟对皇权的外部象征作些探索,以就教于方家。一、都城与宫室都城与宫室是皇权最重要的外部象征之一。西汉初年,刘邦与项羽争战时。丞相萧何留守长安,修建未央宫,立东阈、北闭、前殿、武库等宏大建筑。刘邦返长安,见其壮丽,很不高兴,对萧何说:“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来…  相似文献   

16.
尹伯成  黄海天 《江海学刊》2012,(2):66-71,238
在西方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一种呼唤金本位回归的声音日趋强烈。这在理念上与200年前大卫.李嘉图的货币理论和"金价论战"有着某种联系。尽管李嘉图混淆了纸币和贵金属货币以及银行券的不同属性和流通规律,然而他的货币理论,尤其是关于纸币发行必须受到约束的观点,至今仍有重大意义。后来西方国家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实行的金本位制度,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了李嘉图的货币思想。今天不可能再回到金本位制度,但黄金的投资保值避险功能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术界流行着一种“新道家”说,这种观点是把战国末年或者说是自秦开始到汉初盛行的黄老学派,称之为“新道家”,并且将《吕氏春秋》等几部“杂家”著作,指为新道家的代表作,这种观点,固然有其新意,然则笔者不敢苟同,本文试图略陈己见,以就教于道学方家。一、道家思想的产生及其理论特点道家学派形成于我国春秋后期,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就是由于井田制的瓦解,宗法政治体制的崩溃而导致周礼的废坏,它是从政治经济危机中引申出的思想文化的危机。在这种危机面前,儒、道二家走向了截然相反的两个极端,儒家以“复礼”为己任,道家却是以“非礼”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18.
“东南有天子气”释———秦汉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有天子气”释———秦汉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冷鹏飞自中国国家形成到隋唐时期,西北地区(指长安、洛阳一带)为历代帝王之都,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重心所在。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西北地区在全国的统治地位经常受到各方面的威胁。秦统一中国后,最担心的是来...  相似文献   

19.
《愙斋集古录》二一·十六有《丙申角》,其铭云:“丙申,王锡箙亚器奚具,在■,用作父癸彝。”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代思想家对义利之辨进行了探讨和争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义利之辨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义利之辨的反思,结合现实,就义利之辨谈点看法,如有不当,望加以批评指正。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动、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时期,义利之辨成为当时争鸣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儒家对义利之辨十分重视。创始人孔子,其学说以“仁”为核心,强调道德教化。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论语·阳货》)“义”成为君子的内在本质,把社会外在道德内化为道德伦理意识的自觉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