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征的道教美学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贞观名臣魏征是由道士入仕的政治家。因而 ,他的基本思想和治国方略中也体现出道家、道教的审美心态和价值标准。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认为魏征的美学思想对于初唐道教史和唐代美学思想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孔子执政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影响深远,若能吸取其民主性精华,并发扬光大,必将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政者,正也”、“政在选臣”、“富之”“教之”等思想都是孔子提出的治国方略。尽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级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但由于其中包含有很多的合理因素,至今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孔子执政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影响深远,若能吸取其民主性精华,并发扬光大,必将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政者,正也”、“政在选臣”、“富之”“教之”等思想都是孔子提出的治国方略。尽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级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但由于其中包含有很多的合理因素,至今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治国思想 ,为新中国的人民民主治国作出具体的政治设计和方略探索。他开创的人民民主治国新路 ,为新时期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民主法制治国思想和依法治国方略 ,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它批判地继承了古今中外德治的思想和治国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期治国方略的理论探索和重大理论创新.提倡以德治国,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对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依法行政思想来源于他丰富的行政的管理工作实践,其依法治国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源泉和理论基础,同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党治国思想是孙中山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如何治党、治国进而统一全国的方略。它既是国民党重获新生的一个表现,也是孙中山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最辉煌的时期,党不仅积累了建政治国、执政为民的成功经验,而且制定了治理社会的基本方略,为实现社会和谐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为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开端。其主要经验是:开创充满活力、民主和谐的一代新风;均衡各阶级、各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关系;建立健康诚信的新型人际关系;依法建设公信廉洁的人民政府。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中治理社会的方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对今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公平、诚信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史家常称唐太宗圣明,为政多善而足法,故有“贞观之治”。然考诸史实,唐太宗失德、失策、失治之处甚多,若非忠智之士有所补救,他的许多过失都足以导致败家亡国。贞观之所以称“治”,一方面由于唐高祖广用贤能、直言纳谏、安静养民的治国方略在贞观前期存在功效延伸,与隋末战乱形成了对比;另一方面则是唐太宗与唐高宗授意史官在贞观历史记录中大肆隐恶饰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知识分子开始组成了不同的派别,都想来拯救世界。各派争芳斗艳,都抱着相同的历史使命,对如何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各派都设计出一些理想的治国之策,对于儒学来说更是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治国方略。儒家治国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经孟子发展,荀子集大成。孔子坚持"礼治",主张"宽猛并济";孟子倡导"仁政",主张"推恩于民";荀子"隆礼重法",礼法结合。他们的治国思想基本反映了先秦儒家治国的思想。儒家治国理念在中国封建社会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治国方略是李觏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社会规范又是治国方略中的核心内容。在李觏的治国方略中 ,“礼”“法”是两个基本范畴 ,而李觏关于“礼”“法”的理论与现代社会综合治理中的软规范和硬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是江泽民同志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这一治国方略既体现了我党“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 ,又顺应了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它是我党在治国方略上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行政思想是行政实践的指导依据和理论源泉,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接受历史的长期检验,中国作为历史文明古国,积淀了大量的政治和行政思想。为了挖掘中国古代行政思想和行政智慧,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以历史典籍《贞观政要》为蓝本,采用文本分析法、历史文献疏理法、比较论证法等研究方法,由浅入深剖析《贞观政要》深层文本中的治国理政思想和行政智慧,总结和比较贞观年间采用的具体行政措施和方法,考证《贞观政要》所记载的行政实践的历史进程和行政效能,从而解读和分析《贞观政要》所蕴含的行政思想、行政智慧和当代意蕴。研究发现,《贞观政要》蕴含着丰富的行政思想和中国智慧,如施行仁政、以民为本、按需设官、任用得人、行政追责、有效行政、权力监督与制衡等思想。结果表明:《贞观政要》的行政思想不仅适应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提高了行政效能,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甚至一度出现读书人不愿从政做官的社会现象;而且这些行政思想在历史时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普遍的适用性,对于今天的行政改革仍不乏启迪意义;从而为修正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思想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例证,同时也为今天的行政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和经验法则。  相似文献   

14.
从《尚书》可看出我国周代以前德治思想的演变轨迹。部落与氏族的出现,形成了人类社会,也就出现了德治与法治。尧舜禹时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抗争最激烈的时期,也是原始德治最辉煌的时期。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夏、商时期,神权思想越来越严重。夏、商的灭亡,使周代统治者重新审视民的力量,因此对德与礼又有了更多的反省与认识,提出了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的治国思想,确立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 ,通过对西方国家道德素质教育和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分析 ,进一步理解和阐释以德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官”与贞观之治沙宪如治国不可无法,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强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律的健全。唐太宗贞观时期之所以成为封建社会的“盛世”,也是与建立了完备的封建法制分不开的。治国之本在于依法治民,但其关键则在于依法“治官”。官良则民治,民治则国安。故...  相似文献   

17.
《康熙政要》论倡廉反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熙政要》仿《贞观政要》而作,记录了康熙诸多言行事迹,反映了其治国思想与实践活动,并且突出体现了康熙在治国实践当中的倡廉反腐的言行、举措、事迹。其中的精华部分值得当今借鉴。  相似文献   

18.
韩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的治国方略集中体现在《韩非子》的五十五篇宏论中,它们分别是:循天守道、因情而治、赏罚依法、治吏引纲、务力耕战这五个方略,而赏罚依法是基本方略。认识其赏罚依法基本方略的内涵,对认识韩非的整个治国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思想是党中央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大的治国战略思想.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基本概念进行辨析:阐述了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分析了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是古今中外德治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德治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揭示了"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外延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20.
先秦诸子百家的和谐法律思想及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秦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活跃,学术上一片繁荣。尤其是儒、墨、道、法四家,他们的法律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和谐理念,其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和德法并行的治国方略,凸现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推动和借鉴作用;而在学术上,他们之间既相互争斗,又相互影响,从而促进了法律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