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家的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 ,往往决定着其作品的风格。我们在研究作品风格的时候 ,不能不关注作家的人格。只有对作家的人格进行全面深入的审视 ,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风格。探讨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及其特征 ,是深入研究陶渊明作品风格的至关重要的途径。从陶渊明的作品中 ,从他的言行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他的情趣和胸襟 ,领悟到一种具体的人格。陶渊明自然率真平和旷达的个性特征构筑了他的诗化人格 ,即未经世俗异化的高尚贞洁的人格。这种人格的内在思想根源是自然化迁的宇宙观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这种人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他任真自得和固穷守节的行为方式。他的作品中常见的酒与菊、孤松、孤云与归鸟等艺术形象组成了陶渊明诗化人格的象征系列  相似文献   

2.
作家人格是其作品风格的内在因素,透视雄壮浑厚的“盛唐之音”背后是盛唐诗人之种种诗化人格,通过对这种诗化人格的分析和把握,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诗。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陶渊明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他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情韵极浓的诗歌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与诗人平和、自然的创作心态有直接关系.本文从哲学思想基础与生理心理基础的两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自然"心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从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独特的思考.他拒绝在天国中求得永恒,更不在乎死后流芳百世,而是希望在"纵浪大化中"实现自我的超越."纵浪大化"就是返回自然,其意义包括返回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两个层面.对陶渊明来说,返回外在自然就是弃官归隐,享受山水田园之乐;返回内在自然则是实现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同节律,让生命随大化而永在.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在其诗文作品中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 ,反对创作的形式主义 ,所以他的作品显出“真”、“朴”的风格 ,而证据显示此风格源于崇高自然的老庄思想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风格真挚、纯朴、自然、平淡;他的这种真纯、自然、平淡的诗风,反照出他的真淳人生。 下面,我们从陶渊明亲自参加躬耕,不辞辛劳;与农民交往,毫无介蒂;田园诗风真淳、平淡等三方面,来说说陶渊明归隐后的人生道路。 陶渊明生于一士族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时叱咤风云的人物,祖父陶茂是武昌太守。他归隐前也做过州祭酒、州召主簿、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官。虽然到他时家境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真"作为一种诗歌意象在他的诗歌中多次出现,究其内涵,就是朴实无伪的自然本性.陶渊明的复杂思想、独特个性和他的出身阶层以及当时的生活环境都促使他在人格上追求率真朴实,在诗歌创作上也形成了一种描真景、抒真情、表真意、悟真理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从陶渊明反反复复的仕隐经历,"质性自然"的本性,魏晋社会思潮的影响及其归隐后的主要作品四个方面分析了陶渊明的归隐心态。不为官场所容,是归隐的直接原因;"质性自然"的本性使他与官场格格不入;魏晋社会思潮下个体意识的觉醒对归隐起了促成作用;通过对陶渊明归隐后所作诗文的分析,认为陶渊明归隐后一直处于孤独矛盾痛苦的心理状态,他固守自己高洁人格,摆脱矛盾痛苦的办法是酒醉下的审美想象。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汪曾祺这对师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作家,他们大大发展了抒情小说这种文体。从结构散文化、语言诗化、恬淡静谧的叙述方式、不选取重大题材等方面分析了这类文体的特色,阐释了两人不同风格的内在、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对陶渊明现存的三篇辞赋进行探讨 ,认为这些作品对于我们把握归隐的深层原因和了解他作品的不同风格具有重要意义。陶渊明的归隐 ,既有他向往大自然、厌弃黑暗官场的原因 ,更与他政治理想破灭后 ,恪守“忧道不忧贫”的理念有关 ;在表现手法上 ,陶渊明的辞赋继承了屈骚之思和《楚辞》注重辞章文采的传统 ,形成了与他的诗歌颇不相同的华丽绵密、郁勃含蓄的另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