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东 《东岳论丛》2006,27(4):22-26
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分为经济学研究为主的三个手稿,并将《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一部分完全纳入“第三手稿”的长期通行做法,不能真正体现马克思思想进程。应将其作为相对独立的“第四手稿”,甚至是以哲学手稿为主的手稿下篇。论据有六点:①马克思本人《序言》的提示;②《手稿》出版史的版本学比较研究;③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④相对独立的理论内容;⑤相对独立的理论意义;⑥梁赞诺夫、阿多拉茨基、科尔纽、波特莫尔等先论者的研究成果。这不是无关宏旨的编排技巧问题,而是关系到这部手稿的整个版本结构的大问题,从而关系到对其理论内涵、逻辑主线、理论贡献、历史地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需要重新研究、重新阐发、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2.
异化问题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人文主义哲学的主题和中心。它不仅对当代哲学、经济学,而且对当代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特别是文学和美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九三二年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出版,西方掀起了“异化热”。一些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派别,出于各种动机和目的,将《手稿》视为马克思最重要的“代表作”、“新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鼓吹通过异化理论“重新发现”、“重新接近”、“重新解释”马克思。他们并且把自己形形色色的异化理论称作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是既有研究中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有学者甚至认为这一部分应该独立出来作为第四笔记本。在考察文本的历史变迁和原初结构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部分在逻辑和文本上都是开放性的,其哲学讨论与第三笔记本中的经济学研究错综交织在一起。而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态度的细微转变则反映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存在的两条逻辑此消彼长的理论态势。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理论定位的问题上,西方“马克思学”和苏联马克思主义都有意无意脱离了文本的原初写作进程,转而以某种外在的理论框架为出发点进行阐发。对此,我们必须加以审视、反思。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从抽象、理想化的"人"及"人的本质"出发来说明社会历史问题的,因此《手稿》不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著作.笔者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根本性质疑,认为《手稿》历史观的真正出发点,不是抽象、理想化的"人"及"人的本质",而是感性、现实的劳动实践活动,马克思正是以劳动实践活动为根本出发点来说明社会历史问题的;劳动实践的观点,是理解《手稿》历史观及其理论实质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这一问题和他的社会历史发展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手稿》中人的本质是马克思的历史发展几个阶段的基点和起点,是贯穿整个历史阶段的线索,而《手稿》中,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发展观也渗透着人的本质。通过对《手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手稿》中不同的社会形态里人的本质是不同的,并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扬弃,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资本论》创作之前的两部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劳动、资本逻辑、共产主义这三个概念成为始终贯穿在两部手稿之中的思想主线,共同构筑着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论形成与思想发展。有必要基于研究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文本,努力理解马克思对劳动、资本逻辑、共产主义的认识与把握,努力把脉马克思两部手稿创作的理论思路,努力研究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之前的这两部手稿已蕴含的共产主义观,认为马克思在两部手稿中对劳动、资本逻辑的理解具有的一致性体现在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与共产主义观的形成上,以此探索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论思路、思维方式、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对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开辟的新的领域,而《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方法论》,对经济学手稿方法论所作的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是第一次。本书体现了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新角度和新的思考,十分令人兴奋。 在马克思三部经济学手稿(《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1857年—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发表之前,人们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是从其完  相似文献   

8.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篇《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但手稿在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并未发表。目前对该篇手稿的编排已经有了不下十个版本。可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的编者陶伯特等人推翻了“把手稿编辑成一部著作”的传统,将《德意志意识形态》变成了由若干独立的文稿组成的论文集。这种实证主义的编辑“新思路”与西方马克思学“解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图一脉相承,实际上否定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确立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史地位。但《费尔巴哈》篇的手稿包含了马克思、恩格斯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起草《绪论》的两次尝试,即从历史的前提(“现实的个人”和物质生产)以及人类历史的具体发展过程(所有制形式)这两个角度出发,正面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因此,必须在正视上述文本学事实的基础上,把《费尔巴哈》篇编排为一个完整的文本,而不是独立文稿的结集。  相似文献   

9.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说的话。二十六岁的青年马克思能够写出象《手稿》这样思想深邃的著作,应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虽然这是一部关于经济学、哲学的手稿,但其中涉及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美感的产生等重要美学问题,至今仍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当时的马克思,从青年黑格尔派分化出来,又接受费尔巴哈的思想影响。在他的《手稿》里,不仅保留着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曾经使用过的某些概念,而且整个文风受到德国思辨哲学的影响,这就增加了阅读《手稿》的困难。因此,今天来学习《手稿》,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确切地体会马克思原话的意思,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马克思原话的理解,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停留在一般的推论阶段,而要把马克思从人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还原到期实际中来,从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美的规律”这个概念的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著作。它主要论述的是经济学问题.同时广泛地论及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里,拟对《手稿》中的认识论思想作初步的探讨。 《手稿》并没有论述认识论的专门章节,马克思是联系其他问题来发挥他的认识论思想的。把他的这些论述加以综合、分析,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马克思此时在认识论上所达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全文发表以来,引起了世界理论界的广泛兴趣,特别是马克思在《手稿》中使用的异化范畴,成为各种观点争论不已的焦点,评论者大多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所谓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而我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并没有泛泛而谈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的异化现象,而是从经济异化入手发挥了确定的、具体的异化劳动理论,因此在评价《手稿》以及异化劳动理论时,应着重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进行闸释。 一 从马克思创立异化劳动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不难看出,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最初的一种经济理论。 那么,马克思在《手稿》中所详尽发挥的异化劳动理论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从马克思在《手稿》中叙述的顺序看,首先,马克思借助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尤其是斯密所达到的理论成果,具体分析了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籍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基本阶级,即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特征。在分析了三个阶级的经济关系之后,马克思才用其异化劳动理论对以上的分析进行概括和总结。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把理解劳动和资本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根源的钥匙”。(《马恩全集》  相似文献   

12.
朱波 《理论界》2010,(12):26-2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作为早期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首次系统的研究成果的体现,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其间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而其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及其经济学、哲学论证,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理论资源和探索空间。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归《手稿》文本来进一步探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掌握其思想内涵,对现实实践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军 《东岳论丛》2006,27(4):43-4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实践观思想的发源地,是马克思哲学创新的起点。其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都是将《手稿》中的实践观思想外化到存在观、真理观、历史观和世界史观等问题上的结果。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诸多组成部分在《手稿》中都能找到原生态基因。所以,《手稿》是马克思哲学创新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但并非思想最高峰。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天津美学学会和南开大学于1982年9月在天津召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美学问题学术讨论会。现将这次会议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手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还是人本主义的? 这个问题实质上是确定《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一种意见认为,1844年,马克思在哲学上已经由黑格尔转向了费尔巴哈,并且酝酿准备着新的变化。总的来讲,马克思开拓了  相似文献   

15.
苗田川 《兰州学刊》2004,30(1):52-53
文章认为马克思在《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的异化劳动学说和《185 7~ 185 8年经济学手稿》里的资本的毁灭学说反映了马克思在不同时期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的思路。这种思路的转变是马克思思想成熟的表现 ,而这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所导致的。也正是这一新思路使马克思的理论成为科学。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哲学史上,从亚里士多德开始逐步形成了把哲学分为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传统,前者研究形而上学、认识论和语言逻辑等,后者研究伦理、经济、政治、社会、历史等人类实践领域。在该传统中,亚里士多德从最普遍原理和终极原因出发解释一切,包括实践,从而形成了一种以理论哲学为第一哲学的模式;康德把知识限定在现象界,把道德奠基于本体界,从而形成了一种以实践哲学为第一哲学的模式。以此为参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也可区分出两种模式:一是由老年恩格斯所建构的、以理论哲学为第一哲学的模式,它用物质解释一切,包括实践;二是从青年马克思的手稿、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发出来的、以实践哲学为第一哲学的模式,它用实践解释一切,包括自然。不管在哪种模式中,马克思本人都只提供实践哲学。可实际上,马克思也有自己的理论哲学,那就是他的理论辩证法。一旦马克思的理论哲学得到阐发,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第一哲学的模式就可以期待。  相似文献   

17.
论青年马克思对社会概念的初始规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笔记研究张一兵过去我们对青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笔记中的第二部分,即异化劳动理论。我也说明过,对这一理论的异质界定...  相似文献   

18.
在 2 0世纪 60年代 ,弗罗姆最早明确指认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人。他以青年马克思的《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理论依据 ,将历史唯物主义重新诠释为人本主义。本文集中讨论了他对马克思哲学中人性、人的本质的理论定位 ,并对其基本理论意向提出了批评性评论。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7,(6):27-33
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1932年首次全文刊发以来,对异化劳动理论的立场及其基本性质的不同理解引发了国内外广泛而持久的争论。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不过是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学逻辑的再现,仍然立足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立场。但笔者认为,马克思虽然在《手稿》中借用了费尔巴哈的术语,但只要严格遵循异化劳动的文本逻辑,准确把握异化劳动的理论内涵,就会发现,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关注点、出发点、核心精粹、理论结论、提出任务、遗留问题以及遗留问题的解决等,都不仅鲜明地呈现出与费尔巴哈的本质性差异,而且可以把《手稿》及其异化劳动理论看作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发源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思想结晶,作为马克思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同时又是一部卓越的哲学著作,马克思运用当时所掌握的哲学观点来概括其经济学研究成果,异化劳动就是这样一个经济学哲学范畴。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理论逻辑联系的四个规定来探索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