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   总被引:113,自引:0,他引:113  
到 2 1世纪初期 ,外资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等经济成分共同推动着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本文描述、分析外资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外资经济的贡献体现在对GDP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出口和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增强研究与发展能力的贡献等许多重要的方面。结论是 ,外资经济不仅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而且改变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 ,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进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举世瞩目.这一巨大成就的创造离不开对外资的充分利用.然而.在中国利用外资的过程中也存在外商"独资化"趋势对中国经济安全构成威胁、贸易顺差过大、外资与内资市场竞争中产生挤出效应等问题.新时期,我们应调整外资利用战略.转变引资方式,调整引资政策,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维掮国家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3.
曹艳蓉 《理论界》2009,(12):37-38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新的趋势,外资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随着中国加入WT0后在经济政治领域与国际规则的逐步趋同,许多外国投资者将目标锁定了我国企业。特别表现在我国的汽车行业,这种并购趋势的日趋加强,几乎所有的世界著名汽车集团都在我国设立了合资生产企业。我国汽车企业利用外资额的迅速增长,表明近年来国际汽车资本对我国汽车企业并购速度的加快。然而,外资并购是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在外资进入中国国内市场进行并购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法律问题,未做事前防范和相应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就对我国的支柱产业进行企业并购很可能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引进外资有利于一国经济增长,尤其有利于加快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理论,虽然作为现代经济学教科书的重要内容已经在相当程度上为人们所接受,但这并不排斥不同同家或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对于外资进入与实现本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并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相应的外资政策。从实践来看,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和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例如东盟各国和“亚洲四小”可视为此种类型;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日本、德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都曾实施过保护贸易和限制外资的政策,其…  相似文献   

5.
1998年,我国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已是第20个年头了。在这20年间,人们从“三来一补”兴办三资企业至国企海外上市、BOT项目的实施等,看到了外资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据新华社1997年12月30日报道,1997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约达6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中国无可争议地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境外资金吸收国,外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与此同时,大规模的外资流入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引发了一场关于引资利弊的论战。一、中国引进外资的成就从改革开放近20年的实践看,中国吸收外资、与外商进行各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6.
姜凌 《学术论坛》2005,(12):93-9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近5000亿美元,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文章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经济的具体数据,研究了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并提出进一步改善利用外资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外资利用理论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以外资利用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主线 ,从两缺口理论、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城市化理论、基础设施理论、托达罗的起飞阶段理论等方面 ,评析了发展经济学外资利用理论研究成果对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中国招商引资对这些理论的借鉴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引用外资战略创新施本植走集约型经济增长道路,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也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围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目标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政策,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引用外资的角度谈一...  相似文献   

9.
外资与山东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将外资视为内资的异质变量,对外资对山东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在山东经济增长中,外商直接投资的产出弹性极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这种对外资的粗放式使用方式,山东省必须调整外资的引进和使用政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经来,引进外资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之一,大量外资的进入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有效缓解了国内资金的相对匮乏,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周边地缘环境与西部地缘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德胜 《阴山学刊》2004,17(3):85-89
冷战后,我国西部周边地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地缘安全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值得我们关注的安全隐患。为确保我国西部开发战略的顺利进行,我们有必要加强忧患意识,采取有效的战略措施,确保国家地缘安全。  相似文献   

12.
罗衍军 《晋阳学刊》2008,(4):96-100
在民国时期的华北乡村社会,土地占有关系与以前相比较并没有明显的集中化趋势,而是趋于相对分散;乡村土地资源主要拥有者并非地主、富农等乡村上层,而是处于乡村社会中间阶层的中农。这种土地占有关系的出现,与灾荒对乡村上层土地扩张的制约、乡村上层的分家析产、匪乱对富裕者的冲击、传统伦理道德对乡村社会的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重新崛起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新的“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壮大会对亚洲的稳定以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形成挑战。我们在研究中国重新崛起现象的基础上,回应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从中国的历史记录和当今的表现,均找不到足以支持“中国威胁论”成立的基础。追求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和平,树立“绿色GDP”观念,内建“和谐社会”,外构“和谐世界”是中国重新崛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自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媒体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其中电视行业的变化最引人注目。1992年后,俄罗斯媒体开始由前苏联的三级管理变为三级独立操作、各自为政的局面。1998年5月8日,叶利钦以总统令的方式宣布以《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为基础,成立以国家股份为主的媒体国家垄断集团,这一总统令的颁布表示俄罗斯联邦政府已经开始逐渐收回自前苏联解体之后各大电视台获得的所谓新闻自由权,中央与地方共同建设新闻媒体的构想已经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的鲜明特征就是不断把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的庄严使命就是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传承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伟大实践历程中逐步创立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国之制"擘画"中国之治","中国之治"彰显"中国之制"."中国之制"越加牢固,"中国之治"令世界惊叹."中国之制"具有组织优势、力量优势、政治优势与文化自信优势的四大优势,"中国之治"蕴含政党之治、人民之治、文明之治与世界之治的四重内涵.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中国之治"引领和推动"全球之治".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层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和社会思潮演变的脉络走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创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地位等三个方面可阐述以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为视角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的学理依据。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应该重视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中国民间社会舆论对维护南海诸岛主权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在撰写著作、宣传和论证南海诸岛属于中国,从历史文献、国际法、国际关系学等视角阐释南海诸岛主权属于中国等。社会舆论的构成、载体与时间分布都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对维护南海诸岛主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民间社会舆论相比政府往往"先知先觉",且学术质量较高,但官民之间难以形成合力,诚为遗憾。  相似文献   

18.
领导者的素质,主要指个人经后天努力和在教育、环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适合于从事领导工作的比较稳定的思想观念、品德操守、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品质。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从一定的政治理念出发,围绕如何提高统治效率,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关于领导者素质和素质结构的思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社会视野下的领导者素质理论,其中不乏在现代社会仍有借鉴意义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欧盟贸易现状 中欧建交后,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加强,23年来我国是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欧盟国家是我国出口产品的传统市场,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资金、技术、成套设备和管理经验的主要来源之一;中欧双边贸易额已由1975年建交时的24.46亿美元增长到1998年的488.63亿美元,增加了18.98倍。……  相似文献   

20.
把中国乡村看成是"问题乡村"是支撑着一批中国乡村研究的学者从事研究的一种范式.原子化、宗族以及村落政治是这些乡村研究者最为集中关注的主题,他们急切地想通过实地的调查来寻求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由于对人类学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的误解进一步导致了只有乡村观察的资料和数据的堆积,而没有对中国乡村理解层次上的提升.中国乡村的研究者可以重新摆正自己作为理解者的位置,从整体性以及文化理解的厚度上去实现中国乡村研究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