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42~1951年美国在西藏问题上的政策转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42年至1951年美国政府的西藏政策,大体经历了一个从侧重“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转变到支持西藏上层分裂势力,秘密参与谋划制造“西藏独立”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美国干涉中国“西藏问题”日益强化的趋向。影响美国在西藏问题上政策转变的重要因素是:二战之后世界和中国局势的变化,美国全球战略原则和亚洲战略原则的调整,以及美国政府的冷战思维方式和对西藏问题奉行的实用主义双重标准。这种局部政策的转变,主要服务于美国的亚洲总体战略利益和对华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小布什政府执政以来,进攻性现实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导理念.这一理念在9·11事件后促使美国政府出台了"先发制人"战略.在"反恐"成为其国家安全战略主要目标的前提下,美国在东亚实施了以扮演"离岸平衡手"角色遏制潜在对手-中国的新安全战略.目前,小布什政府利用西藏问题和台湾问题钳制中国的对华政策正是"软""硬"遏制战略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系根据美国国会1947年《国家安全法》而建立的美国对外安全政策机构。该法规定,NSC应“在综合有关国家安全的国内、对外和军事政策方面为总统提供咨询,以便军事机构以及政府其它部门和机关能够在有关国家安全的事务上更有效地合作”。具体地说,它“有责任为了国家安全,根据我们实际和潜在的军事实力来确定和评价美国的目标、义务和风险,以便在这些方面向总统提出建议”;此外,它“应考虑诸涉及国家安全的政府部门和机关共同关心之事务方  相似文献   

4.
艾森豪威尔政府亚洲政策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鲜战争结束后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美国的亚洲政策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 1954年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制定的 542 9/2号文件是新的亚洲政策的纲领。与杜鲁门政府的亚洲政策相比 ,艾氏政府的新政策体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 ,在美国亚洲遏制战略中中国已被看成是美国的主要敌人。在实践方面 ,新政策也体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如美国提出了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务体系”及“亚洲自由国家经济集团”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主要外交战略核心部门全面参与了对华西藏政策的制定。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统、国务院、中央情报局、国会、国防部等相关部门在制定和执行西藏政策过程中分工明确,协同配合,体现了美国战略决策部门利用西藏遏制中国目标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政府规制意义重大。美国的能源政府规制包括三个层次:国会、联邦和各州政府。国会参众两院负责能源政府规制的立法,联邦政府依照相关法律制定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并通过能源科技创新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保证能源安全。各州政府则依照相关的联邦法律和地方法律对所在地区的能源进行管理。借鉴美国的经验,中国应从四个方面加快能源政府规制的改革:制定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尽快建立能源部;组建独立的规制机构;尽快建立和完善地方能源规制体制。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了大量的政府合作、政策对接和人文合作的内容,需要政治学研究者对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认真的政治分析。基于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框架,将有关研究划分为国家政权、政府决策和地缘政治3个层次,梳理了涉及政权安全、政府政策和政治危机等议题的研究逻辑,初步搭建起解决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提出利用历史比较方法研究有关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国情,在政府政策分析中采用制度分析法和功能结构主义方法,使用比较政治方法和国际政治的方法来分析国际和地区因素。通过初步搭建起一个政治研究的框架,为今后的“一带一路”战略政治研究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在特朗普政府“大国竞争”的北极政策基础之上,拜登政府北极政策进一步强调对俄“军事威慑”。作为另一个北极大国,俄罗斯政府最新北极政策对前版做了微调,突出了“国家和领土安全”。可以看出,美俄在北极的战略竞争呈加剧态势。究其原因,在于美国在北极的“先天不足”难以对冲俄罗斯对北极开发的“先天优势”,从而产生战略焦虑所致。在此背景下,美国试图主动挑起地区性竞争,以扭转自身在北极的战略劣势,而俄罗斯对此则积极应对,力求为自身北极开发争取稳定的外部环境。但在美方合作意愿并不明朗及俄乌武装冲突影响扩散的背景下,双方在北极多领域的竞争态势恶化了北极地缘政治环境,给地区稳定及未来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高尖端信息技术的转让问题 ,已发展成为后冷战时期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和其在全球战略利益的首要问题之一。 1 999年美国政府颁布的第1 30 94号行政命令、新近公布的部分政府文件 ,显示着世纪末美国严控敏感出口品的外交政策之背景。美国严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高尖端信息技术扩散政策的真正意图是 :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及其在全球的战略利益 ,确保美国“统领”全球的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0.
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在全球范围推行军事反恐的同时,美国行政当局对其国家信息安全政策进行了重要的调整。在反恐战争的背景下,加强国家控制信息流动的能力,成为美国政府保障美国国家信息安全的首要选择。这一变化,改变了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政策制定过程中“开放”与“控制”之间的对比,以积极控制为主要特色的信息安全战略逐渐成形。为了获得更大的心理安全保障,公众愿意付出相当程度的通信自由作为代价。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政治精英已经开始重新思考是否值得以公民自由为代价来换取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1.
杜鲁门政府后期国家安全政策经历了一个从NSC68系列文件、NSC114系列文件、NSC135系列文件到NSC141文件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尼采与波伦在关于苏联领导人的真实目的、美国的对策以及如何看待朝鲜战争等问题发生了争执.在几次论争中,尼采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杜鲁门政府后期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设计师,而波伦虽然没有在国家安全政策的制定上居于主导地位,但他对文件的许多意见作为补充体现在国家安全政策里,深深影响着美国的外交决策.  相似文献   

12.
美国政府目前已解密的关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外层空间政策的文件有三个 ,即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 5814号文件 (简称NSC5814 )、第 5814 /1号文件 (简称NSC5814 /1)、第 5918号文件 (简称NSC5918)。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外层空间政策的核心内容是 :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 ,缩短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方面的差距 ,争取军事优势 ,继续保持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世界领导地位 ,以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外层空间政策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此政策的出台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考察了裕固族先民与藏族先民在唐末五代时发生关系的具体过程,并对后来至今关系的发展做了简要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两族的关系结构:地缘政治因素是两族关系产生发展的可能性基础;文化交流是二者关系结构中的主体构件;经济上的一些共性特征是二者关系结构中的现实基础。进而认为藏文化对裕固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二者关系不平衡发展,但总趋势是日趋紧密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甘孜藏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从1986年起步以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成效,对甘孜州的改革、发展、安定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因经济发展落后、地域条件制约、传统观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改进和完善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藏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渊源众所纷纭,有来自古印度医学、波斯医学、中医学和藏族苯医等几种观点。本文根据藏族远古有关藏医药最初起源的神话传说、藏族早期史料记载以及苯医著作《本玉)与藏医药学奠基著作《四部医典》的比较研究,证明藏医药学是以苯医为基础,汲取其它国家和民族医学的许多精华而形成的一种民族医学。  相似文献   

16.
战后美国军事当局依据JCS 1607号文件对德实行严厉的管制政策.随着冷战形势的变化,1947年7月美国军方发布JCS 1779号文件,开始复兴德国经济.1949年5月联邦德国在美国的策动下建国.朝鲜战争期间,1950年9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NSC 82号文件,正式决定重新武装西德.1951年8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NSC 115号文件,加快推动包括西德在内的欧洲防务一体化进程.随着美国对德政策的转变,西德与西方国家建立起平等的盟国关系.正是借助于冷战兴起的背景,西德在战后迅速摆脱战败国受压制的地位,发展成为西方阵营中一个自立、自主、自强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上声源于某一韵尾”说质疑@薛才德$上海大学文学学院!中国上海200436~~  相似文献   

18.
藏医药学理论是从对客观世界物质属性的认识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朴素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藏医学认为 ,人体生理组织是由自然物质所构成 ;病理变化是由引起疾病的自然物质的属性所决定 ;治疗的本质是平衡体内自然物质的失衡 ;藏药是天地精华的结晶。藏医药学中贯穿着“天人合一”思想 ,与自然生态密切相关 ,堪称“绿色”医药学  相似文献   

19.
新疆塔城地区大多柯尔克孜人信仰藏传佛教,这个特殊的族群由于被动接触,缺乏对藏传佛教的深刻体会和情感联系.其信仰特征如下:1.对藏传佛教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但普遍对藏传佛教有深厚的情感;2.藏传佛教给塔城信仰此教的柯尔克孜族提供了安全感和归属感;3.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对佛的观念日趋淡化,宗教已是世俗化趋势;4.宗教融汇于其生活和风俗习惯之中,并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20.
明朝对西北民族地区的经营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对西北民族地区的经营 ,总的趋势是逐步从西域退缩 ,结果不仅使明朝丧失了统一西域的良机 ,而且也加重了河西防务的压力。但在甘青藏区的治理 ,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有效地巩固了甘青藏区的社会安定 ,从而得以集中力量对付北方蒙古势力的侵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