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纵观近30年来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发展历程,基本遵循着"问题视角"的工作理念与思路。救助服务的焦点集中在儿童流浪所产生的个体与社会问题及风险,其目标定位于以儿童流浪风险控制与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国家为本和机构为本。将优势视角的核心要素抗逆力理论引入新型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构建过程,可以积极引导现有救助模式转向关注流浪儿童自身的优势与资源,并将救助目标定位为以流浪儿童能力提升与生命成长为导向的"儿童为本",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对国内外流浪儿童救助的典型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入手,解释我国当前流浪儿童救助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以其"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助人理念,专业的助人方法和技巧,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流浪儿童问题进行防治,为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高效的、"标本兼治"的流浪儿童救助系统的建立寻得捷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儿童福利发展正在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对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转型与创新提出了挑战。通过优势视角理论对近10年流浪儿童救助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从构建现代流浪儿童福利政策体系、救助机构功能重新定位、建立社会工作制度、明确四维流浪儿童福利责任与服务主体体系几个方面推动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转型创新。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术研究方面存在的参与主体单一、研究体系不健全、基础研究条件薄弱,以及救助实践方面存在的救助政策不健全、行政性救助色彩过浓、救助主体社会化低、区域性救助合作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其人性化、专业化与社会化发展。应对这一发展瓶颈,必须加快流浪儿童学术研究,构建独立的流浪儿童福利行政体系,构建与儿童福利制度相衔接的流浪儿童福利政策与服务体系,构建社会工作与民间组织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流浪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焦点。流浪儿童的数量日趋增长,严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流浪儿童的流浪成因有多方面因素,流浪儿童的救助也有其特殊性。只有根据流浪儿童的特殊性,创新救助方法,完善救助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儿童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流浪儿童救助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浪儿童是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中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群体,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然而,目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中,普遍存在儿童流失率较高的问题.针对儿童流失问题,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目前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目前流浪儿童救助服务中儿童流失率高的主要原因,是问题视角下的救助服务模式的限制.这种模式注重流浪儿童的矫治服务和康复服务,忽略了流浪儿童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提出要改变目前流浪儿童救助服务的困境,应采用优势视角下的社会服务模式,开展多元化的流浪儿童服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和社会转型加剧,我国的流浪儿童问题日益突出。本论文对流浪儿童的社会工作对于传统社会救助的超越以及二者融合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超越体现在由"政策导向向需求导向"、"关注‘事’向关注‘人’"、"被动向主动"、"说教管制向专业实践"、"系统内资源向社会资源"的转变。融合策略包括"高校和社会工作机构积极参与流浪儿童救助"、"转化传统社会救助人员"、"传统社会救助机构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和"传统社会救助机构设置社会工作岗位"等。  相似文献   

8.
儿童抗逆力是指儿童在逆境中克服困难,展示积极适应结果的能力.本文基于“抗逆小童星”实践项目,总结出优势取向的流动儿童抗逆力提升模式.此模式充分发挥儿童及其环境系统的主体性,以生态系统理论和优势视角为理念,立足于流动儿童及其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的劣势/优势,从系统整合和方法整合两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危险聚焦策略、资产聚焦策略、过程聚焦策略,最终实现流动儿童抗逆力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9.
流浪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救助是儿童福利事业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我国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重要命题.随着社会发展,民间组织快速发育,成为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流浪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救助工作中,政府对我国的儿童保护提供了制度上和物质上的双重保障,而民间组织则发挥了整合社会资源,弥补政府资源不足,推动服务专业化的积极作用,形成了多种着眼于儿童发展的科学救助模式.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间组织的救助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弱势儿童救助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型流浪儿童救助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来,流浪儿童已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据国家民政部门的官方统计,目前我国约有15万人次的流浪儿童。他们的大量存在对国家、社会、家庭及本人会带来严重危害,亟待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和救助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现有救助体系的缺陷的分析基础上,从救助的供给主体、供给措施以及相应的法律和社会环境的角度提出了构建比较完善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流浪儿童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中国的流浪儿童问题的解决也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以社会排斥理论为视角,结合访谈资料提取出流浪儿童面临的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排斥因子,包括:家庭排斥、法律排斥、社区排斥、教育排斥、文化排斥。通过儿童流浪与社会救助问题这两个角度对五点排斥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今流浪儿童救助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国际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一方面制约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数量限制将被全部取消;另一方面,其他的贸易保护将日趋严格。作者主要从几个方面对后配额时代针对中国纺织品贸易的贸易救济措施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社会救济存在价值性缺失、体制性障碍和资金性不足的三大问题,这是由于我国社会救济制度正处于发展转型期,是社会救济领域的“政府失灵”与非政府组织的“发育不全”所致。因此,要改革当前我国社会救济,首先是建立健全社会救济的法律法规,其次是解决现实与观念的问题,完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济工作中的科学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湖南的农赈和合作事业是当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的基本内容。它们主要是在灾荒的环境里发生和成长起来的,这对于赈灾救灾和加强农村的赈务具有积极意义,但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终南捷径。关键词:湖南;农赈;合作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各国民法的发展进程表明,亲权与监护制度在外延和内涵上逐渐接近,呈现互补与融合之趋势。我国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应根据这一趋势,科学合理地设计我国监护法的立法体例,采用"大监护"的立法模式,以不断完善我国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的调解制度在促进纠纷解决机制的多样化发展中扮演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中权利意识的苏醒、主流信仰的偏移和调解协议效力的微弱,当人们将传统调解机制遗忘并寄予诉讼来解决所有纷争时,诉讼的弊端却也开始显现出来.由此,建立ADR模式的诉前调解机制,使传统调解制度在现代法治中得以延伸就成了一种必要而可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从素质教育 ,到创新教育 ,再到中学语文教学从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的转型 ,这是新的时代的要求。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应定位在“在获得新知中学习创造” ;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入口是“以实践为中心组织教学” ;“培养创造思维与创造想象能力”是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重要内容 ;“全方位调动动机因素、情意因素以及智慧因素”是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正确途径 ;“学习滋养法、讨论激发法、每天思考法、科研培养法”是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科学方法 ;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还要把握“扬弃适应性 ,发展个性”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18.
试论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救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案件分为两类:一为野生动物园内的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实践中主要由野生动物园承担民事责任;二为野生状态下的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我国目前尚无立法规定如何对受害人进行救济。作者试图从国家补偿的角度对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救济的法理基础、赔偿义务机关的设置等问题提出一点设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粗放推进,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引发的群体纠纷层出不穷。此类纠纷具有利益牵涉面广、当事人范围不确定,因果关系复杂、举证困难,隐性矛盾多、冲突容易激化等难以调处的新特性。若因循传统的司法救济模式,则会使审判工作背离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目标,给社会公众留下司法能力不足的观感。基于保障公民环境诉权的平等行使和群体性纠纷有效解决以及维护司法公信力的实际需要,迫切需要对现行司法救济机制进行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特定主体代表受害群体提起的公益诉讼,发挥社会力量来推动环境司法接近正义;二是拓展现有的法律机制,为因环境受害群体提供支持,使其不仅能在程序上享有平等权,而且能够在实质上捍卫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