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局部执政时期,面临着复杂的环境背景:政治上两个政权尖锐对立,经济遭到封锁,文化比较落后,无产阶级基础薄弱。在这样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下,党领导人民坚持对苏区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思想文化资源和组织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维护了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2.
"防止堡垒从内部攻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党建实践中的思想结晶。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苏区军民进行"局部执政"的探索中,为了防止堡垒从内部攻破,在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反腐倡廉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建设措施,对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充分认识"防止堡垒从内部攻破"留下许多启迪。  相似文献   

3.
革命时期,党成功实现了维护群众利益与政治动员的有机结合.以川陕苏区为例,党通过维护群众利益实现了有效的政治动员,同时政治动员亦成为党维护群众利益的主要工作方式,尤其在执政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甚至是革命年代唯一有效的方式.从结果而言,政治动员确实发挥了切实维护苏区群众利益的功效,同时亦起到动员苏区群众积极为中国革命最终胜利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依法执政"的治国方针,这是其领导和执政方式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建党80多年来,由于党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处的环境和任务的不同,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身份和所承担的角色是不同的.正是由于角色的不同,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历了由依靠国家政策和群众运动执政而逐渐向"依宪执政"、"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方针发展等重大变化.认真总结和汲取共产党领导和执政方式变革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加深理解当前"依法执政"方针的意义,有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5.
川陕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革命理论、红色文化宣传以及成功的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实践,有力地展示了党的正义性、进步性和人民性及对青年的关爱,形成了对广大青年的巨大感召力和凝聚力,推动了革命事业的迅速发展。苏区时期党对青年的感召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相似文献   

6.
执政理念是指执政党对执掌政权的基本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及要达到的愿景所形成的认识。自党开始执政以来,党的执政理念先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萌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初步形成(延安时期),形成(党的八大),执政理念体系形成(党的十五大),执政理念体系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并且,党的执政理念在此演进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的特征十分突出:坚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展党的执政理念,坚持不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主要动力,坚持把握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实践主导与文化扬弃已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和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能满足于宏大叙事,还要就具体观点“如何化”解决实现路径问题。列宁首倡的“加重对党员判罪”思想,其精神实质就是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以及在此过程中反对特权、从严治党。通过实践主导与文化扬弃,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在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得以继承,形成了“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处罚”论断,在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后得以发展和弘扬。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仍不能止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映衬,文化扬弃仍然要实现“同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8.
试论延安时期毛泽东的局部执政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历史学、政治学交叉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总结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历史经验,认为毛泽东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共产党的局部执政基础进行了理性分析,并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升为党的基本执政理念;在抗日民主政权实践的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构想,并对共产党的执政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延安时期毛泽东的局部执政观,为毛泽东全国执政观的形成做了重要准备,为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对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最辉煌的时期,党不仅积累了建政治国、执政为民的成功经验,而且制定了治理社会的基本方略,为实现社会和谐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为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开端。其主要经验是:开创充满活力、民主和谐的一代新风;均衡各阶级、各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关系;建立健康诚信的新型人际关系;依法建设公信廉洁的人民政府。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中治理社会的方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对今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公平、诚信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作为考察中国共产党执政历程的重要历史文献,全面反映了延安时期党的重大关切问题,立体呈现出党的局部执政图景。尽管这一文献仅仅2000余字、21条,但却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四梁八柱"。该纲领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将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大创新成果,其基本属性有效聚合了"执政方略""准宪法"及"党内法规"三重属性,是三者的有机统一。多维度探讨这一纲领的基本属性,将有助于深化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执政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助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孕育、形成和发展,有助于理解新时代下的"治国理政""依宪治国""依规治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李大钊率先在中国肯定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最先也最彻底地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并由此成为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来的人心目中组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选。从这一点上说,在近代中国"研究历史最有成绩"、"最彻底最先倡导唯物史观"的李大钊,堪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和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过去我们把李达定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这一定位忽略了1920年至1922年间李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的伟大贡献。“一大”召开前,他与陈独秀、李汉俊一起积极筹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辩论”、“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他是论战的主将;他参与了与修正主义思潮的论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思想理论的准备;他主编《共产党》月刊,为建党开辟思想舆论阵地;从1921年2月到“一大”召开,李达一直代理总书记的职务并担任“一大”的发起与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中共党史理论, 包括建国后党的历史分期、两次伟大革命、党的指导思想, 建国后党的历史若干重要事件,党的中央三代领导集体, 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及研究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总的指导思想等内容。这些思想是研究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经营活动,它有助于企业修正战略目标和改善经营管理策略.以平衡计分卡为理论基础,论述建立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根据冶金企业的特点.提出增加环保和社会责任两类评价指标;论述建立冶金企业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基本思路、指标类型划分原则及实施的具体步骤;指出非财务指标量化问题和数据处理等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对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活动的认识,层层深入“抓动员”,打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根基;聚精会神“抓学习”,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新的洗礼;统筹兼顾做实“两个结合”,学习教育的理论成果和实际效果显著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的认识与实践.分析了党开展“组织学习”的历史进程,认为:党在组织学习的历史上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群众路线学习教育作为一种组织学习,高等学校应坚持两手抓、两促进,紧密结合高校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把开展活动与学校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围绕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推动学校改革发展,进行相关教育实践活动,才能有力促进学习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高校要以组织学习方法为指导,借鉴党组织学习的历史经验,创新学习方式,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从而确保学习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历经80多年风雨,有辉煌,也有曲折和失误,但始终获得群众的拥护。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在于中共紧紧抓住并不断满足中国广大群众的根本需求,并以此为契机,把马列主义中国化,为中国百姓所喜闻乐见,使中国百姓坚信中共是他们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从而赢得民心,成为中共群众路线的侧重点。这也是我国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应遵循的基本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从党的性质,还是从政权的性质来说,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在新中国的地位都是至高无上的。那么,在执政之初,首先考虑和满足这一阶级的利益,就成为中共的应有之义,具体表现在工人的劳动保险方面,先是维持原有的,进而再实行新的,并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就推出了《劳动保险条例》。条例的颁布和实行,充满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社会事业和群众运动杂揉在一起,虽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也造成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择斗争哲学作为自己的行动逻辑,不仅是由于受到了苏俄马克思主义者崇尚斗争哲学的理论影响,也是在实践中克服中国传统中庸哲学的消极影响和改善革命行动效率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未能将斗争哲学转换为和谐哲学,与未能成功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角色转换和对矛盾斗争性的地位与作用的误读有关。邓小平强调安定团结与反对"大民主"的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在行动逻辑上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过渡的关键性环节。倡导和谐哲学,是中国共产党对政府公共职能问题与执政党群众基础问题进行科学认识的必然结果。和谐哲学体现了一个成熟的执政党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党的创建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究其实质 ,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 ,而党的创建时期则是这一过程的开端。在党的创建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相伴而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受共产国际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一定的自发性。  相似文献   

20.
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前开展的防止"糖衣炮弹"进攻的反腐败斗争,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反腐败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面对"重磅炸弹"的腐败威胁,坚定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不断深化制度与机制改革,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文章主要从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视角出发,探索反腐的制度与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