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测度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农村产业融合指数,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效应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首先,数字金融能显著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这一结果在替换变量和改变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能成立,并且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农村创业活跃度是数字金融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机制。其次,数字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在财政支持、城镇化水平和地区分布的不同影响下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最后,采用空间模型,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以上,本文针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数字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推动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熵值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外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指标,实证检验外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呈现下游县域>上游县域>中游县域的空间分异格局;外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能显著促进县域城乡融合,但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和流入方向异质性,在下游县域、城市群县域中,外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效应更为明显,农村外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的效应更强;机制检验表明,外来劳动力技能多样性能加速形成厚劳动力市场,推进农业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县域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厘清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2)全国层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区域层面,东部、中部、西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中部直接效应最大,东部间接效应最大。据此,本文提出健全金融支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和加强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契合共同富裕发展与分配的双重属性,当前,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都处于探索期,文章首先梳理了县域城乡发展的理论共识、分歧与疑问,进而提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揭示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从遵循梯度发展原则、走产城融合道路、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加强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四个方面,阐述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进路。文章将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为推动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从劳动收入分配视角研究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能够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劳动收入分配对共同富裕的正向赋能作用受到数据要素配置门槛作用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东部地区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正向赋能作用更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后。基于此,提出完善数据要素配置体系、优化劳动收入分配机制、制定区域差异性发展方针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数据要素配置水平,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有效助益。  相似文献   

6.
农旅融合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良好载体和生动实践。在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的基础上,利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设计准自然实验,并基于2008-2019年中国1778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农旅融合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旅融合发展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反事实检验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旅融合发展主要是通过吸引资本流入、加快非农转移和推动技术进步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凸显出要素流动在县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传导作用。此外,从资源禀赋看,农旅融合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不仅依赖于县域内部旅游生态资源,对外部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也有较高要求。同时,东部地区县域的农旅融合发展能发挥出更明显的经济增长效应。可见,基于本地资源优势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并进一步补齐县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是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选项。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民族地区一二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乡村旅游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而目前聚焦民族地区县域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效应和机制的实证研究还鲜有报道。论文构建了四川省甘阿凉民族地区3州48县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效应,并使用三步法、Sobel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具体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显著提高了当地的共同富裕水平;此外,经济提振效应在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基建带动效应在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共享性的过程中有调节中介效应,且该效应存在边际递减的特征。因此,民族地区可充分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并通过扩大与乡村旅游有关的产业与就业,适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激活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城乡空间融合的本质是运用空间的思维和方法将城市与乡村、中心与边缘连接起来,将城市和乡村融合为一个整体空间,构建城乡融合的空间共同体,具体内涵表现为城乡空间关系、空间生产和空间分配的三重正义维度。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空间正义思想和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为城乡空间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系统思维。新时代推进城乡空间融合是我国城乡空间关系演变的时代命题,是均衡配置空间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是在共同富裕目标下实现分配正义的内在要求。基于此,要坚持空间关系正义,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坚持空间生产正义,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坚持空间分配正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空间共享。  相似文献   

9.
经济高速增长和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制约着城市绿色发展,考虑到上述背景以及经济行为存在空间交互影响的事实,在相关机理阐释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7年269个城市数据,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在短期内对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长期内总效应明显;城市创新水平对产业集聚和能源效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能源政策会影响到地方产业集聚模式,短期内对能源效率产生较大影响;城市规模异质和经济发展分层下,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因此,应充分激发产业集聚短期内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提高城市创新水平,尤其关注中小城市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是城市与乡村内部结构、组织功能与相互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需要多主体、跨区域的协同治理。基于SFIC协同治理模型对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的协同治理基础与过程展开研究后发现,现阶段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协同治理需要从分级领导协商、社会力量动员、信息融合共享、快速响应协作与成本责任共担方面做好机制构建。未来,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协同治理范式创新要迈向“统合型包容”,但统合型包容协同治理作为一种持续性过程,仍要立足于长三角城乡融合协同治理全过程与共同富裕发展新需要,从主体统合、任务统合、资源统合与技术统合等四个层面以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虽然城乡发展差距在持续缩小,但距离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厘清共同富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认为当前制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因素主要是城乡发展中仍存在的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城乡生产要素流通不畅和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因此,要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就应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通通道、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助力城乡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实现全方位、高质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城乡发展不协调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体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短板。本文在构建城乡协调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理论机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城乡协调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乡协调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影响;(2)城乡协调发展对共同富裕影响的直接效应、空间外溢效应均显著为正,表明本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区的共同富裕,也可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带动邻近地区的共同富裕进程;(3)城乡协调发展的外溢效应具有空间衰减特征,当区间距离超出500公里界线时,虽然空间外溢效应仍存在,但影响系数很小且不具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国目前的城乡发展方向,县域是我国行政基本单元,对实现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方向包括优化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实现基本设施联通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统筹县域产业、打通城乡市场.乡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连接点,其协调资源配置和实现产品流通的功能可以有效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  相似文献   

14.
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县域城镇化因其广阔的承载空间、较低的转移成本和户籍门槛,且能较好地维系转移人口的地缘、亲缘关系,对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作用突出。因此,本文利用2020年陕西1997个县域农业转移人口的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法进行县域城镇化路径与个体富裕水平的因果效应推断研究。研究发现,县域城镇化路径能够独立影响个体富裕水平,且不同路径导致不同效应;不合意的县域城镇化路径会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产生阻滞作用。县域城镇化要分层次、分类型、多途径推进,并不断优化成本分担机制与地方政府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绿色经济效率测度城市绿色发展,基于277个城市面板数据,结合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发现,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不过,短期直接效应、长期直接效应大多显著,间接效应并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区域锁定现象,财政分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导致产业协同集聚推动城市绿色发展被锁定在本地或一定距离内的圈内城市之中。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在构建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基于2008—2019年30个省份的年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推动劳动力转移促进共同富裕,上述结论经相关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促进效应呈现“倒U型”变化;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异质性,东部地区最明显,中部次之,西部促进效果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针对性提出建议,以期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劳动力转移推动共同富裕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金融生态学和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采用2006—2018年国别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东道国金融生态发展对中国海外并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东道国金融生态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显著的地区内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即中国企业对东道国的海外并购不仅受到东道国自身金融生态状况的影响,还受到周边国家金融生态的溢出影响。其中,东道国金融深度和金融规模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同时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东道国金融效率和金融监管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机制检验发现,东道国金融生态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信息搜寻水平等机制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产生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道国金融生态发展基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开放水平和“一带一路”沿线分布的差异性存在异质性影响。拓展性检验发现,东道国金融生态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成功率同样具有地区内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本研究为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引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根基在于产业振兴。分析市场的社会属性及其建构路径,是发展县域市场、促进城乡互融互通的重要议题。文章聚焦探讨市场公共性何以推动产业发展中各参与主体获得发展机会与实现空间拓扑,探索市场建构、扩展城乡互联社会秩序的路径。基于对农村电商产业市场拓展的研究发现:市场通过要素聚合建构了生产秩序,通过分工合作建构了经济和社会交往秩序,通过公共生活参与和规则共识建构了公共精神秩序。市场促成多层级有机互动联合、多元行动主体目标互利共容,将村落、乡镇、县域市场有机链接至全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共同体。市场的建构、维系、拓展机制对县域治理秩序的影响不断推动着传统乡村共同体的开放和转型,由此市场扩展社会秩序的公共性机制随之形成。文章通过对电商产业拓展中的市场公共性的探讨,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寻找到一条可以推动的道路,从而形成城乡协调融合发展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追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城乡融合发展充分保障城乡居民共同参与现代化建设并分享现代化成果。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对个人与共同体的生产关系进行考察,科学揭示了共同体形态演变规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则是前者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为共同体构建提供行动指南。共同体思想与我国县域城乡融合存在契合之处,具有现实指引作用,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县域空间单元在实现全面乡村振兴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已受到高度重视。在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得到了极大关注。从空间视角通过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青岛莱西市县域案例研究,旨在探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实践与经验。研究发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需把城乡空间整合置于更大的空间尺度和层面才会得到更深入认识和理解;在抽离化和再嵌入两种重要的空间整合机制及“空间冲撞”作用下,莱西市县域城乡空间格局正在发生重构。其城乡空间重构表现出的基本变化趋势是:由空间分隔走向整合,由空间分散化走向集中化,由空间同质化走向差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