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民族地区一二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乡村旅游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而目前聚焦民族地区县域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效应和机制的实证研究还鲜有报道。论文构建了四川省甘阿凉民族地区3州48县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效应,并使用三步法、Sobel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具体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显著提高了当地的共同富裕水平;此外,经济提振效应在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基建带动效应在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共享性的过程中有调节中介效应,且该效应存在边际递减的特征。因此,民族地区可充分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并通过扩大与乡村旅游有关的产业与就业,适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激活乡村旅游推动共同富裕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县域为载体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2006-2021年我国1672个县域数据,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渠道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正U”型非线性特征,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县域城乡产业融合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引培来推动共同富裕,但只有当县域城乡产业融合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成立。此外,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在区域和城乡产业融合类型层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对共同富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且县域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合适的城乡产业融合模式。据此,要加快推进县域城乡产业融合并优化县域金融扶持政策和加强企业引培力度,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差异化城乡产业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和科技创新正成为引领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双重引擎。文章基于对文旅融合、科技创新与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三者关系的理论探讨,以2009-2019年中国2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科技创新作用下文旅融合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文旅融合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增长,且在中西部城市、非旅游城市更为凸显;文旅融合的旅游经济效应受科技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创新环境上,受科技创新投入的影响有限;科技创新产出对文旅融合的旅游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强化作用,而科技创新环境与文化赋能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续14年间的面板数据,借助SBM-DEA模型测度包含期望产出(经济增长和减贫)和非期望产出(收入分配和环境保护)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指数,采用基础DID模型考察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并进一步利用连续型DID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农村基础设施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效应大于其抑制效应;(2)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减贫、减少收入差距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贫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但此两者也能通过加剧环境污染抑制包容性绿色增长.基于此,建议政策制定者兼顾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大力发挥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适当进行以管护为主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深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续14年间的面板数据,借助SBM-DEA模型测度包含期望产出(经济增长和减贫)和非期望产出(收入分配和环境保护)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指数,采用基础DID模型考察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并进一步利用连续型DID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农村基础设施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效应大于其抑制效应;(2)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减贫、减少收入差距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贫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但此两者也能通过加剧环境污染抑制包容性绿色增长.基于此,建议政策制定者兼顾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大力发挥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适当进行以管护为主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深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连续14年间的面板数据,借助SBM-DEA模型测度包含期望产出(经济增长和减贫)和非期望产出(收入分配和环境保护)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效率指数,采用基础DID模型考察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并进一步利用连续型DID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农村基础设施影响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机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农村基础设施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促进效应大于其抑制效应;(2)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减贫、减少收入差距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减贫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但此两者也能通过加剧环境污染抑制包容性绿色增长.基于此,建议政策制定者兼顾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大力发挥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作用,适当进行以管护为主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深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密切关联。选取西北五省(区) 2000-2017年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对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以及长短期动态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西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正向影响的关系。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在程度上超过了旅游经济增长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正向效应。2)不同类别的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公路和航空交通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是滞后的、长期的和持续的,而旅游经济增长对公路和航空交通的正向影响是短期的和暂时的。与此同时,铁路交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交互关系则不显著。针对此结论,提出了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深度融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武陵山片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其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依赖性。从武陵山片区全域来看,旅游资源禀赋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明显,但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不显著。从局域来看,县域旅游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湖北片区受自然旅游资源的影响最不敏感;重庆片区和贵州片区以及邵阳市的部分县(市)受人文旅游资源影响较小;公路密度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明显;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则存在较大差异,湖南片区的经济带动作用明显较弱。为促进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武陵山片区需以张家界市为龙头打造区域旅游层级体系,并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切实提高区域旅游空间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江西省11个地级市1997—2012年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面板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及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江西省旅游经济效应分异特征。长期内,江西省整体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发挥了正向带动效应,但国内旅游发展水平与国际旅游发展水平不均衡,国内旅游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同时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尚无法形成两者相互促进的良好局势;而江西省内部旅游经济效益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农旅融合减缓农村贫困机理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农旅融合减缓农村贫困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匹配CFPS微观数据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数据,测算农村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进而采用包含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的Probit、Tobit模型,从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两个层面验证农旅融合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及内在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农旅融合能够减缓农村收入贫困,但其减缓农村多维贫困效果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旅融合减缓农村收入贫困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其对农旅融合减缓农村多维贫困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农村居民工资收入水平和人均资本是减缓农村收入贫困的重要传导机制,但其对农村多维贫困的传导作用不显著。因此,在深入发展农旅融合时,“因症施策”“多措并举”方可有效减缓农村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  相似文献   

11.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旨在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是否真的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文章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7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了地区差异.研究发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效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显著,其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对外开放、产业结构等途径产生影响.此外,相比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旅游经济效应更为明显.据此,提出要因地制宜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类指导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着力提升示范区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对外开放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东中西部的跨区域旅游协作.  相似文献   

12.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旨在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是否真的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文章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7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了地区差异.研究发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效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显著,其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对外开放、产业结构等途径产生影响.此外,相比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旅游经济效应更为明显.据此,提出要因地制宜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类指导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着力提升示范区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对外开放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东中西部的跨区域旅游协作.  相似文献   

13.
基于 2010—2019年全国 1486个县域的面板数据,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这一外生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对县域城乡收入差距也具有显著的收敛作用;在考虑模型适用性、遗漏变量、样本自选择等问题后,基于 PSM-DID模型等多种方法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上述结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在东部、融资环境较好以及财力水平较高的县域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作用渠道。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0—2017年中国内地除西藏自治区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旅游发展水平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发展、旅游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旅游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直接正向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需要借助于旅游发展水平这一中介,该效应在多组分析时以东部地区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桂林县域旅游竞争态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其所辖十二县由于各自在旅游资源、交通区位、旅游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旅游发展表现出复杂的竞合关系.在生态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桂林十二县域为研究区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旅游生态位宽度,分析县域之间的竞合态势,并提出要提升生态位效能,发挥旅游辐射效应;深化市场细分,旅游生态位的差异化策略;突破发展瓶颈,旅游生态位的特化等优化策略,平衡发展态势,优化生态位发展格局,以期促进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与社会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旅游产业经济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像新疆这样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的地区,二者关系的确定更是重中之重。该文引入菲德尔双部门模型,将整个社会经济部门分为旅游部门和非旅游部门,运用2001—2018年新疆地区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新疆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新疆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间接溢出效应,而且这些溢出效应主要产生于旅游资源优质且经济发达的地州市;新疆旅游产业的经济溢出效应明显,但旅游产业链过短;新疆旅游产业还处于投资建设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是促进民族县域经济起飞的重要杠杆,是壮大民族县域经济的现实着力点.而县域旅游视野下的旅游市场营销则在推动民族县域旅游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以民族县域旅游经济为突破口,结合县域旅游发展及旅游市场营销现状,提出该县县域旅游视野下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从而提升并形成鲜明的民族县域旅游整体形象,扩大民族县域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以期促进县域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就技术进步“共性”而言,当前数字技术及其在各产业领域的渗透和融合应用,能够发挥推动分工演进的内生作用,从而蕴含了数字化转型发展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逻辑。但从域观经济学角度看,数字经济具有更加独特的垄断形成机制及更容易形成垄断优势等“个性”特征,又会对资源优化配置产生阻碍作用。本文理论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会同时产生竞争强化效应和创新垄断效应,前者有利于推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后者则具有反向作用。进一步的计量检验证实了上述两种效应同时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互联网OTA平台景区销售数据综合测算县域旅游发展水平,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2019—2021年湖南省革命老区县域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扩大-缩小-扩大”的“N型”趋势双重门槛效应;在同一发展时期,旅游发展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要略高于城镇居民;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作用于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经济发达县旅游发展更利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县域旅游发展水平差异导致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具有差异性,旅游发达县旅游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更明显。据此,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振兴机制并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发挥旅游联动效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梳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实证检验其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交通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强化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三条路径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引发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扩散,从而表现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省级空间尺度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本地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直接促进效应,产出弹性在0.043~0.057之间;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会通过经济联系抑制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表现出负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水平、人口数量、城市化率、工业集聚等其他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同样表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