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科学地论述了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原理。虽然《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但由于任何社会生产过程都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特殊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如果撇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那么,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一般理论,就远远超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界限。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曾指出:“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决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一切社会形态——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生效力的许多关于再生产的基本原理。”从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看,斯大林的这一评论也是十分正确的。这里,我就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协调发展问题,谈以下几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厦门召开的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资本论》学术讨论会,是一次空前的盛会,在这次会上共提出了几十篇研究社会再生产问题的论文。我拜读了其中的大部分,感到有两个问题需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实际,进一步加以研究。第一个问题是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十分重要的篇章。马克思在该篇中,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考察,全面地论述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科学地分析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间、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之间的关系;深刻地阐明了社会再生产中积累和消费等问题,从而创立了根本区别于资产阶级的、崭新的、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具有资本主义商品价值关系的形式;但它同时揭示了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它的许多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再生产也是适用的。因而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特别是正确掌握和运用两大部类平衡发展规律,对于我们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市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是再生产的客观条件马克思对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是从多种角度进行考察的。他对再生产的客观条件的研究也是这样。他从社会生产方式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再生产的客观条件是既得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围绕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考察了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相联结的流通过程,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原理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出来的,那么,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否适用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及到这个问题。列宁、斯大林对此也作过明确的论述。列宁指出,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甚至在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不也有Ⅰ(V十m)和ⅡC的关系吗?还有积累呢?”(《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人民出版社1976年12月版第3页)斯大林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这一切基本原理,不仅对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高度抽象的理论,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但与社会主义经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社会主义经济实践要求有比较具体的理论来指导,因此如何循着马克思的思路,引入现代科学的分析方法,把社会再生产理论具体化,就成为我们经济理论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任务。本文仅仅是一个粗浅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不仅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有效的,而且任何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计划国民经济时,不运用这些原理也是不行的。”今天,重新学习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于组织我国的计划经济,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仅依据马克思关于固定资本补偿和积累的原理,分析我国固定资产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必须遵循的基本比例关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过程就是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任何社会再生产都要遵循一定的比例才能实现的。马克思说:“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三六八页)所以,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因此,进一步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对于加深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认真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是有其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和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有着直按的联系。它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具体应用和发展。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从经济上阐明整个社会生产如何发展的理论。它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此如:关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的原理,关于再生产过程是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谈到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时指出:“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保持适当的比例”。“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这是保证经济比例关系协调、社会再生产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明的社会再生产的现实条件,就其基本内容来说就是要阐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因此,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理论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中的具体运用,很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一研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是以顺利通过社会流通过程为前提的。如果在社会流通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生产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能够顺利卖出,  相似文献   

11.
一1.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虽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形式。但它却包含有一切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原理,社会主义社会在计划国民经济时,不运用这些原理也是不行的。而关于社会再生产实现的原理,又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就是“实现”的理论。正确地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的光辉巨著《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全面考察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问题,深刻地阐述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许多重要原理,其中包括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特别是正确理解和运用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科学地计划、组织、管理国民经济,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在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争取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  相似文献   

13.
<正> 山东省《资本论》研究会1983年年会于去年12月1日至3日在济南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75人,提交论文23篇.会议还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卫兴华同志和中共中央党校的刘炳瑛同志作了专题学术报告.这次会议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1.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会上不少同志结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论述和设想,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并探讨了二者的相互关系.2.关于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不少同志认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考察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中心是说明社会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如何补偿和实物上如何替换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社会生产的按比例发展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揭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一三年,列宁在读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一书时,鉴于该书的理论错误以及对马克思和列宁本人观点的歪曲,曾打算著文进行批评,并拟就了写作计划,编制了《说明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社会总产品结构变化的表式》(以下简称表式)。列宁的表式不仅正确地批评了罗莎·卢森堡的错误观点,简明扼要地分析了奴隶制和农奴制以及资本主义的再生产问题,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中第一次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效果等重大问题,作出了伟大的科学预见。这是继《论所谓市场问题》、《评经济浪漫主义》、《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等光辉著作之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又一个重大发展.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已经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进行新长征的时刻,学习列宁的这个光辉文献,无论对于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预测今后发展变化的趋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最早见于1851年3月题为《反思》的一篇手稿中,后来,在著名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这一思想得到显著发展。但是,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完成是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关于这一理论的系统论证;它的完成形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商品实现问题。认为实现问题是由生产的社会性和商品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仍然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基本形式,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的原理对社会主义再生产仍然有效。并对社会主义商品实现的规律性和新形势下的实现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科学地区分社会再生产的类型,正确地选择生产发展的路子,是制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胜利实现“七五”计划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指导。社会再生产类型的再探索建国以来,经济学界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类型的理论,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多数同志认为:马克思对社会再生产类型的考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所研究的,是抽去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交换经济,即一般商品经济。马克思正是在论述私有制商品经济的过程中,创立了他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进而在这一学说的指导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习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的理论,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有几个问题,觉得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在考察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时,马克思把主要精力放到了简单再生产的分析上。关于这点,马克思曾写道:“主要的困难……不是发生在对积累的考察上,而是发生在对简单再生产的考察上。” 直到目前,我国经济学界不太重视简单再生产的研究,主要的兴趣在于分析扩大再生产,这是一种很大的片面性。任何社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