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危机就是危险加机遇。面对危机,政府必须加强危机管理。一套完备的危机管理体系应当包括危机预警、危机救治、危机评估复原三个部分。这次SARS事件暴露出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危机管理体系的欠缺。我们应把握SARS事件带来的机遇,树立危机意识,加强危机管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危机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可能遭遇产品、人事、财务甚至天灾等带来的危机。而随着媒体的日益发展和信息传播的无国界化,企业所面对的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存,一个危机频发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从“9.11”到SARS,我们不仅看到了危机所具有的的破坏性,同时也看到了政府在应对这些危机时所采用的技巧以及应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份从容。而相对于政府,企业所面对的危机更具有破坏性和致命性。如何面对日益频繁的企业危机,如何将危机管理提升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日程上,使之纳入企业的正常管理体系,不仅仅是企业的问题,也是每一个研究公关、研究企业危机管理的机构和从业者的使命。作为全国性的公关专业杂志,我们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3.
SARS危机对中国政府及其公信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突如其来的SARS危机 ,不仅给中国的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深远影响 ,它带给中国政府的是一次突如其来的冲击和挑战 ,是对政府危机处理能力和公信力的一次严峻考验。1、中国政府公信力已在SARS危机中经受住严峻考验面对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 ,政府的公信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政府的行为不能违法 ,另一方面是政府行为必须公开、公正和透明。在紧急状态下 ,信息公开应当成为政府工作的行为准则。保持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畅通 ,才能提高政府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才能尊重公众的知情权 ,让民众知悉和了解与他们利益休戚相…  相似文献   

4.
虽然自然灾害是由于客观原因所导致,但是在自然与社会的交互系统中,也可能使社会形成灾变危机,因此,作为危机主体的政府对危机的应对十分关键.通过分析2010年4月有关玉树地震的危机传播,可以发现政府对框架策略的应用.在危机传播过程中,政府作为消息来源的报道存在紧急救援框架、灾后生活框架、哀悼总结框架和重建发展框架,而且,在这四个框架背后还有一个更宏大的框架——大爱框架.政府在进行危机传播的过程中,这两个层面的框架共同发挥作用:四个低层框架界定、诠释和澄清玉树地震,并正面评价政府在危机中的作用,以及展示解决危机的步骤;高层框架——大爱框架则侧重重构被危机瓦解的共识经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持社会政治经济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危机管理体系.2003年春SARS病毒在全球的流行和蔓延,也充分暴露出我国社会危机管理体系的严重不足.为此,应当多管齐下,尽快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危机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政府危机传播中新闻信息的有效评估必须建立在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但有效的评估指标的确定是离不开评估知识体系的确立,从政府危机新闻传播管理体系入手,重构政府危机新闻信息传播的评估知识框架,认为政府危机新闻传播的知识框架体系,应立足于网络新媒体参与的媒体群落的新认识,进行以政府为核心、以危机信息传播主体关系为导向的评估知识框架的建构和梳理,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深层次、理性地把握政府危机新闻信息传播的内在机理,为建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是政府公共组织系统的核心部分。对于一个社会和政府而言,面对各种危机,最重要战略选择应该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和应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本文以山西王家岭矿难和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为例,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对比分析,从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建立应急处置措施的角度出发,寻找两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差距及原因,并从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应急预警机制、建立统一指挥的应急指挥平台、组建专业的应急处理队伍、开展权威的应急调查和评估等方面,为政府提升公共危机管理和应对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SARS背景下中国政治体制的调适及其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春天 ,一场灾难突然袭来。SARS先后出现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加拿大等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其传染性极强 ,且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致使疫情快速蔓延 ,进而引发了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中国成为SARS疫情的首发、高发地区 ,这对中国民众和刚刚成立的新一届政府不能不说是一次十分严峻的考验。中国新一届政府如何应对这一危机 ,成为全球注目的中心。疫情爆发初期 ,中国政府反应迟缓而导致疫情扩散 ,这在相当程度上暴露了我国政治体制中的某些弊端。 2 0 0 2年 4月 2 0日以后出现转机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坚决、果…  相似文献   

9.
上期回顾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可能遭遇产品、人事、财务甚至天灾等带来的危机。而随着媒体的日益发展和信息传播的无国界化,企业所面对的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存,一个危机频发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从“9·11”到SARS,我们不仅看到了危机所具有的的破坏性,同时也看到了政府在应对这些危机时所采用的技巧以  相似文献   

10.
媒体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尤为必要,特别在社会深刻转型和充满风险的当下中国.本文以"媒体建立危机应对机制"为分析框架,从"社会舆论引导"、"政府管理"、"危机事件"三个基本角度,阐述"媒体建立危机应对机制的必要性".媒体建立危机应对机制.是对流言、谣言传播的有效预防、纠正和瓦解,是对政府信息行为的一种敦促和回应."突发性"体现了危机爆发的不确定性与集中性,要求媒体既要有预防危机继续连锁反应的应对策略,又要建立机动弹性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学意义的消解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商品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大潮冲击下 ,文学面临着意义的流失与消解。文学的这种现状是与整个人类文化的困境紧密相关的 ,是人类发展特殊阶段上的必然产物。中国当代文学应致力于意义的探寻与重建 ,这表现为在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理想的重新肯定 ,对现实中的物欲的批判性把握 ,以及对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理论有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persona)、阴影(shadow)、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自性(self)。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挖掘和分析《远大前程》中的郝维仙这一悲剧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她的悲剧有着其自身的人格面具、阴影、阿妮玛和阿妮姆斯、自性等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论述了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在语法运用、单词拼写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充分体现了当代美语既保持英语传统又从传统中革新的特点。并从这些差异的分析上进一步论述美国英语由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语言由繁趋简、活泼生动、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On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Lead¥LuDongAbstract:Thisarticledealswithwhat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  相似文献   

16.
圣西门的实业思想与法国近代的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西门的思想以实业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认为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以实业活动为基础,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为目的;为此必须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实现工业化;圣西门还就发展法国新型的金融业和改进农业经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圣西门的实业思想和工业化主张成了第二帝国时代工业化的主导思想,对法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然的和谐     
科学创造文明 ,也使世界受到损害。当代人的生存被合法地虚无掉了 ,这种合法化的生存危机只有通过艺术的“解合法化”才能克服。艺术是人类感情的全音阶 ,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人与世界的和谐 ,是自然而然地拥有的。只是由于人的不断超越 ,这种本然的和谐被遗忘掉了。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本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城市景观小品需求增大。速生的景观小品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设计质量较高的景观小品也因奢华而与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将野草文化、就地取材纳入设计理念中,可以实现在绿色城市背景下景观的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20.
广告语与幽默语的顺应性特征有显著的可比性。广告语是通过顺应受众、"投其所好"来达到目的。顺应受众是显性的"褒扬的"顺应过程;使受众顺应广告语者的目的、产生购买行为则是隐性的顺应过程。幽默语的特点是:幽默制作者有意违背或不顺应受众或听者的预期,这是一个显性的不顺应过程;而通过某种"线索"或"关联"(即隐性顺应因素)引导受众朝意想不到的或隐性的意义上思考,这个意义就是幽默制作者的意图,这是一个隐性的且具备"贬损性质的"顺应过程。广告幽默语具备广告的特征和幽默的顺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