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政治哲学相对于作为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来说,它是关于局部世界即政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政治 活动本身内含着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因而,政治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应当沿着求善-求真-求美这样的思维路径来展开, 主要包括政治价值论证(求善)、政治理论基础(求真)、政治理想追求(求美)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从关于政治的价值论证出 发,进而阐明其政治理论基础,然后形成关于政治发展的理想追求,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便构成了整个政治哲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美国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在当代复兴政治哲学的尝试备受当前国内外学术关注。施特劳斯对政治哲学的重建基于其对政治哲学的独特理解。他认为,政治哲学是“第一哲学”,它有双重意蕴:以哲学的方式处理政治问题,或者是以政治的方式让人们走进哲学。施特劳斯特别强调后一维度,并从这一维度重新审视了政治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批判了以现代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政治科学,主张放弃将政治科学化的企图。  相似文献   

3.
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与继承传统哲学中创立,在批判与反思来自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的僵化、教条化的理解和运用中完善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热潮在世界范围内一浪高过一浪。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  相似文献   

4.
哲学一经诞生,哲学家就注意到了人性的自为性和社群性两种基本特性,并将其作为思考和探索的重点,于是就有了重点关注人性自为性潜能及其现实化的伦理学和重点关注人性社群性潜能及其现实化的政治哲学。政治哲学与作为哲学主体部分的本体论、知识论和价值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因此,政治哲学在哲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在哲学整个学科体系中,政治哲学与作为主干学科的价值论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政治哲学研究的政治主要属于价值的领域,因此它属于价值学科,与价值论间是一种交叉关系。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共同目的是根据人性的要求研究人类怎样过上好生活,但两者在研究对象、使命、关注的主要问题上存在着区别。不过,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它们都有可能全口径地涉及社会成员好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在两者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之间有宽阔的界限模糊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政治思想一般性质的哲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思想在广义上包括政治心理和政治理论两个层面,是人们对一切社会政治现象的感觉、情绪、期待和理性认识的总和.政治思想总是同时具备特殊与一般两种形态的性质、规律和功能.对政治思想一般性质的研究不能采用一一详细论述的列举式方法,而只能依据一般与特殊相互关系的哲学原理提供研究某个具体政治思想一般性质的某种视角,这些视角同时也是各种政治思想的最一般的性质,即哲学性质.政治思想的一般性质,从哲学方面看,大致包括时间性和空间性、发展性和不平衡性、民族性和世界性、多样性和统一性、依附性和能动性等.  相似文献   

6.
近代社会的发展促使了政治哲学的产生,就当前政治哲学发展的态势来看,其在世界范围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中国的发展极为迅速。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在指导思想几十年的发展中,共产党人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将中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特色的指导思想,体现在政治方面就是政治哲学。政治哲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件极为具有影响力的哲学事件,这一学科的兴起积极回应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为中国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利的范式政治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政治社会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入手,建构自己的、适应于现实生活并能引导时代思想潮流的政治哲学理论,本文将探讨在政治哲学发展的前提下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7.
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和精神实质.实践批判、理论批判和自我批判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完整内涵."三内涵批判"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关联的、功能互补互动的方法论系统.实践批判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和革命性品格,理论批判赋予了其科学性品格,自我批判赋予了其彻底性和开放性品格.  相似文献   

8.
正金林南教授的新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以下简称《沉思》)从学科哲学视角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入手,立足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出现的各种"病症",以人类政治文明整体图景为立论视野,"以哲学沉思的姿态探究作为独立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学科范式(P1),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以及成熟的现代学科辩护。《沉思》的此番努力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国家起源方式等,中国自周代初年起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以政治伦理为思想史主题的文明发展模式。此种文明模式以德治主义为核心,虽然具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其学理本身也存在诸多方面的悖论,并且由于这些悖论而给古代中国的历史带来了至深且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把政治理论看成是一种结构复杂的思想体系的同时,着重分析了它的四个构成要素——叙事理论、因果理论、价值理论和应用理论——在这一体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并高度概括了它的三大内容,即对政治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的三个研究层面,从而为认识和研究社会政治生活的“软件部分”提供了一种宏观分析的角度。  相似文献   

11.
郑敬高  王涛 《东方论坛》2006,(4):108-113
政治哲学依其承担的学术使命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哲学在政治研究领域的展开,被当作是政治学精华的浓缩;一种是在政治学中与所谓实证研究对立起来的规范研究,主要使命是阐述政治的本质或价值;一种以统一政治学研究中的价值理论与经验科学为目标。本文认为,政治哲学不仅要阐述政治生活的价值,还要承担起政治学的反思、批判职责,还要把政治认识和政治思维过程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关注政治学发展中提出的一切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理性是政治哲学的论题,理性的分裂与整合直接影响到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动向。当代政治哲学对于reasonable和rational的理解存在明显的冲突,这种冲突也是自理性被概念化以来本身就具有的。理性的分裂影响着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动向:使政治学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及其科学化的转向,完成了政治和行政及事实与价值的分离,促使政治智慧转向政治知识,引发了政治统治合法性的现代转译。理性的整合也使当代政治哲学出现了新的研究趋势:政治事实与政治价值的整合,经验方法与规范方法的互补和政治与行政的联袂。  相似文献   

13.
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荀子与孔孟相比,其思想虽无本质性的差异,但在许多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在思想表达方式上采用"隐晦言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思维方式上从政治与哲学的双重纬度出发思考政治哲学问题;在政治价值追求上表现出明显的权威主义与专制主义。这些思想特性加速了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官学化和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14.
在洛克那里,政治哲学的理论不仅仅只有认识论的基础,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哲学基础,即是人性论的基础.从人的财产的角度,洛克不但对于人的自我保存进行了论证,同时重要的是洛克指出这种自我保存与人的自由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分析,公民是它的主体要素,政府活动或公共政策是它的客体要素,客观的政治活动性是其行为要素,参与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活动或公共政策,表达自己的利益主张是其目标要素。从它的属性来分析,理性和道德是其内在属性,参与的规范性是其外在属性。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探究,政治参与以平等为前提,以自由为界限,以民主为原则,以和谐为目标,从而形成一个四位一体、有机统一的思想架构,其终极目标是构建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6.
论罗莎·卢森堡政治哲学的理论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莎·卢森堡的政治哲学不仅从第二国际的教条主义禁锢中打开了马克思主义,并且真正继承和发展了它,而这首先得益于她所使用的方法,即牢牢把握住历史与社会的整体,现象与本质的整体,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整体。卢森堡的政治哲学也因此具有了一种总体的理论视野:反思历史,批判现实,瞻望未来。这种总体的理论视野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这个日益丰富多彩和纷繁复杂的时代尤其显得重大和不可缺失。  相似文献   

17.
给政治理论确立坚实的认识论基础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传统。但政治哲学是对政治权力作道德评判,而道德和价值判断与其说反映了“对象”,不如说仅仅出于人们的偏爱和选择,所以当逻辑实证主义揭示了政治哲学的“虚假性”时,政治哲学衰落了。然而,人类情感态度的表达和对政治生活的规范又离不开“非科学”的道德语言,当实证主义者无力证实可实证原则时,政治哲学再度复兴。  相似文献   

18.
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乌托邦理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一个方法论设计,这一设计是为了协调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化解两者之间的张力。乌托邦将最终实现哲学与政治的完满结合。但在乌托邦被建构起来之前,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张力持续存在。柏拉图建议哲学家学会运用意见来设定标准和建立规范,在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中,最高的人类活动是哲学而非政治。  相似文献   

19.
哲学史研究通常轻视甚至忽视廊下派的政治哲学。其实,廊下派哲学不仅有政治性,而且包含三个鲜明的政治维度:普适性、保留性以及顺从性。廊下派认为世上所有智者乃至常人都是或应当生活在同一个城邦之中,彼此互爱并受共同律法的支配。作为社会动物的人不只是理想城邦的公民,他还有义务“有所保留地”参与实际的政治生活。不过,廊下派尤其是罗马廊下派宣称现实的国家政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命运的结果,因而人应该对它首先表示顺从。其中,普适性最决定性地构成了廊下派对传统城邦政治以及古典政治哲学的超越。廊下派通过暗中接续智术师的政治信念,为近现代的启蒙思潮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