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苏利国 《西藏研究》2023,(5):88-96+162
学界目前对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馆驿“吐蕃别馆”之地理位置基本确定,但对其确切名称尚未深入探究。通过对比解读吕温不同版本出使吐蕃期间的诗文,辨析唐蕃古道赤岭西南道诸驿词汇之特点、考察唐使入蕃事件中关于“列驿”之记载,以及探讨吕温诗作之内在思理等,可以确定“吐蕃别馆”本名为“吐蕃列馆”,即唐蕃古道之“列驿”,而吕温诗文中的“吐蕃别馆”实为“吐蕃列馆”之讹误。  相似文献   

2.
在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带,祁连山和达坂山两大山脉间有块幅员6900多平方公里的金色盆地——这就是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 这里曾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连接交汇点,到中原经商、传教的西亚波斯人、阿拉伯人、南亚印度  相似文献   

3.
《新唐书.地理志》、《通鉴》胡注等,对于唐代石堡城、赤岭地理方位的记载是错误的。依此二书记载,学界曾误将唐石堡城的位置确定、标绘在今青海省日月山附近,而对于赤岭即今青海日月山,及其为唐蕃古道必经地之说更是先后相袭,以讹传讹。其实,唐蕃古道在陇右本有南北二道,石堡城、赤岭皆在唐洮州境内,分布在河州、洮州至河源通吐蕃的南道上,该道为唐蕃往来时常取的一大道,而且自唐至明清,一直对该道及其副线沿袭使用,未曾中断。《新唐书.地理志》所记应该是掺和了几条唐蕃道的内容,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对其出处和所记内容出现混乱或语焉不详的原因,需要进一步考证,所涉各地名方位亟待考定。  相似文献   

4.
唐蕃古道大昭寺的晨雾 尽管这张图片从构图、灯光、色调、意境上来说都是无懈可击的,但为了顾及整篇专题的图片编辑,我们只能舍弃了它。为此,我们特开辟了“编外显影”这个栏目,不让您错过任何一张精彩照片。  相似文献   

5.
李帅 《中国民族》2023,(4):87-88
<正>西藏与中原地区之间虽然很早就有往来交流,但两地大规模、持续性和组织化的交流互动,直到7世纪吐蕃政权建立后才得以深入展开。这条由唐蕃双方共同经营、沟通唐朝都城长安(今西安)与吐蕃都城逻些(今拉萨)的官方道路系统,就是唐蕃古道。它的开创对历史影响之大,可谓唐代版的雪域高原“天路”。从文献记载和文物考古材料来看,唐蕃古道应该是由主线、辅线和众多支线组成的路网。它不仅是唐蕃之间的交通路线,也是沿途各区域的交流通道,  相似文献   

6.
海南州境内唐蕃古道几个驿站和大非川在何地辨析秦裕江,张海生唐蕃古道在翻越赤岭(日月山)以后,进入今青海省海南州地区,沿途驿站共九个,然后于烈漠海(苦海)出州境。其中如尉迟川、苦拔海、暖泉、烈漠海等,因有自然实体存在比较易于认定,学术界也基本上达成了共...  相似文献   

7.
在采访憨厚、不爱言语的永丁·嘉措前,我先在粉红色的青海省版图上找到了在玉树州境内的通天河的位置,它就在长江上游的沱沱河沿上方,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千年以来,要入川藏,越过这道天堑,全靠摆渡、走冰桥,不知多少人丧生于此。无须询问,通天河一定是奔涌湍急的,有着野马般的性子。果然,憨厚、不爱言语的永丁·嘉措说是这样。所以他对27年前架起的、被藏民称为“金桥”  相似文献   

8.
《新唐书·地理志》中对“唐蕃古道”自“截支桥”以南的走向记载如下: “截支桥,两石南北相当;又经截支川,四百四十里至婆驿。乃渡大月河罗桥,经潭池、鱼池,五百三十里至悉诺逻驿。”上述记载虽嫌简略,但对截支桥至悉诺逻驿这段道程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青海玉树大日如来佛堂又称为“文成公主庙”,是唐蕃古道上一处极为重要的文化遗迹,但长期以来对其年代、性质及其意义的认识尚有待明晰,近年来通过围绕其主殿和周边进行的考古调查,新发现一批重要的文字题记和图像,再次确认了此处造像的年代和性质,并对进一步理解造像出现的历史背景也提供了若干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唐蕃古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朝都城长安,经过今甘肃、青海,联结吐蕃都城拉萨的驿道,世称唐蕃古道。由于唐蕃联姻通好,汉藏两大民族建立甥舅戚谊,在这条古道上留下种种优美动人的历史传说,以后双方使节往来,络绎不绝,故而又被称作黄金桥之路。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文成公主进藏是在汉藏人民之间开辟了一条友好之路,那么,电视系列片《唐蕃古道》则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五彩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1300年的追踪 因为没有人同行,摄影师王牧只能在陕西农村一户人家的窗玻璃上留下了自拍像。(上图) 做为一名现代人,我们要感谢现代科技的进步,因为我们的摄影师王牧只花了两个月时间走完了唐蕃古道,而当年文成公主则走了一年有余,甚至更长。他说:“这次旅行漫长而又孤独,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没有比追踪一个唐朝女子的足迹更令人兴奋的  相似文献   

13.
这里是万山之宗、三江之源,长江、黄河、澜沧江源远流长;这里是唐蕃古道、康藏通衢,汉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融;这里是歌舞之乡、灵秀之地,感恩、自强、包容、创新、和美的"新玉树精神"生机勃发……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在7.1级强烈地震中遭受重创。转瞬10年。玉树凤凰涅槃,迎来发展新时代。一个绿色、幸福、和谐的现代化高原新城,矗立在三江源头,见证着灾后重建的奇迹。  相似文献   

14.
李帅 《中国民族》2023,(4):91-92
<正>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并未阻挡它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互动,并且这里还成为了中国与南亚等地区沟通交流的前沿。公元7世纪初,兴起于雅隆河谷的强大的吐蕃政权,逐渐构建起以都城逻些(拉萨)为中心、向四方延伸的交通路线。在吐蕃的交通网络中,有两条最为著名的路线,分别是连通东方中原地区的唐蕃古道和连通南亚地区的蕃尼古道或吐蕃尼婆罗道,后者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丝绸之路”南亚廊道。2017—2018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2022,(3):64-66
<正>湟源,位于黄河北岸,青海湖之东,湟水之源,被祁连山支脉大通山、日月山、华石山所环抱,宛如一只美丽的“白海螺”。这里属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结合部,扼唐蕃古道险塞,据南丝绸之路要冲,为通往西部牧区门户,素有“海藏咽喉”“海藏通衢”“茶马商都”之称。  相似文献   

16.
大理,美丽的滇西高原上的明珠。古往今来,白族儿女世代聚居在这里。他们的勤劳智慧将古城抹上了动人的色彩:“下关风”洗“上关花”,“苍山雪”映“洱海月”。远在汉代,这里的各族人民就团结开发了誉为“东西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博南古道”。这条历尽辛劳开辟的古道翻山越岭,渡江飞涧,从成都经云岭横断山脉,由大理直达缅甸、印度。这条古道比西北的“丝绸之路”早了两个世纪。更令人叹服的是,古道线路的科学、准确,竟与多少世纪之后以现代科学手段测定并修筑的“滇缅公路”线路大体一致。大理虽然早为滇西重镇,但始终未能让前  相似文献   

17.
一、绪论 我们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园。西部这块热土,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多民族交融与文化传播的交叉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这里游牧文明和中原文明相映,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贯穿其间;伊斯兰文化和佛教文化同时并存,华夏文明与民族传统交相生辉。  相似文献   

18.
杨军财 《中国藏学》2006,(2):169-171
西方一些学者在他们的作品中,把吐蕃说成具有“主权”的国家。其实,唐蕃时期没有“主权”的概念。只有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彪炳史册的唐蕃“舅甥”一家关系。如果不顾历史事实,硬要用“主权”去套,“主权”属于当时的大中国。  相似文献   

19.
1300多年前,一名年轻的唐朝女子在数百名侍从的簇拥下从长安城的南门出发,她将不远千里,翻越崇山峻岭进入吐蕃王国嫁给一个名叫松赞干布的吐蕃赞普。从此,她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吐蕃大地,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长安。她的名字就是:李雪雁。 当年她进入吐蕃时所走的那条路现在被称为唐蕃古道,这是一条印证历史的汉藏友谊之路也是一条扑朔迷离的传奇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横跨世界屋脊的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茶马古道,它是这个星球上最令人惊心动魄的道路之一。千百年来,无数的劳作者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作为汉藏交往与团结的象征,茶马古道原西康省所辖雅安(现四川省雅安市)至康定一线的“背子”,也许就是诠释康巴人文背景映衬下的古道最为真实的一块“活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