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学校园里,手机已成为一种覆盖面极广的传播媒体,给大学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个性心理等方面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因而,培养大学生的手机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大学生参与手机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试图找寻提高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的举措,使手机媒介能更加充分地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2.
段严兵 《理论界》2008,(5):80-81
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手机病毒也逐步侵入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因此,加强对手机病毒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手机病毒的发展历程,系统地分析了手机病毒的特点及其发作时的症状,提供了手机病毒的相应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手机消费与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大学生购买与频繁使用手机的现象入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手机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何海辉 《南方论刊》2012,(12):112-112,111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面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手机,我们应从学校、家庭对青少年正确的加强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用手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手机电视产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手机电视产业构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手机电视产业创造文化产业消费的新形态,手机电视产业助推内容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手机电视产业催生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联姻,手机电视产业创新促进文化产业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6.
《家庭科技》2006,(8):21-22
如何给手机正确充电很多人都知道手机的电池要用完后再充电,但什么才是电池用完的标准呢?当手机出现低电警告,不能再接听电话时,表明电池里的电已全部用完。手机充电时一定要充满。电池充满的标准是手机已经提示电池充满后,再继续充电一段时间。对于新电池,第一次充电对电池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一般要求第一次充电时间为16小时(如电池有电应先用完),但切记不可超过 24小时,否则有可能把电池充坏。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手机犯罪成为了新的犯罪趋势,手机取证成为打击犯罪的有效手段,在职务犯罪侦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手机取证技术还不成熟,因电子数据的不稳定性和手机系统软件的特殊性,手机取证在设备配置、软件升级、取证标准、规范,以及技术人员培养等方面还面临着严峻挑战.应对挑战,应当以云技术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建立手机取证数据的统一管理平台,设定取证标准、规范,建立有效的机制培养专业取证人才,最终全面提高取证能力.  相似文献   

8.
除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手机这一物质基础外,手机小说这一新的文学现象的产生及其所具有的文本特性还有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文化背景。消费社会、多元化等后现代主义思想观念是手机小说产生的重要背景。手机的媒介特性和手机小说主体的后现代倾向促使其文本特征的形成。手机小说的语言和文本互动体现了明显的后结构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移动正在积极地进行定制手机的试点。从移动运营商定制手机出发,初步分析了运营商在通信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以及运营商主导的定制手机业务对相关产业链各方带来的影响,并力图用整合营销理念探讨定制手机业务。  相似文献   

10.
张天培 《理论界》2010,(8):159-160
本文把手机社区文化主要分为四个维度:社区结构、社区状态、社区存活系数以及社区活力。社区结构是从内容的供给和接受方面来分析构成手机社区的人员成分;社区状态力图描述手机社区中,每个个体的一种生存状态;社区存活系数,是根据手机使用者对手机网络的粘稠度、忠诚度以及积极的态度建立起的一个维度;最后,是社区活力,是指这个社区成员的信息浏览度、接受度和参与度的状况。四个维度形成了一个立体、多元的手机社区文化全景图。  相似文献   

11.
手机是媒介,也是一种消费品,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的标志。庞大的手机用户数量不能简单归结为手机普及的结果。在"碎片化"的传播语境下,分析受众的媒介需求,考察手机媒介的特质和传播优势,多视角考察受众对手机媒介的选择,结果表明,手机媒介是广大受众的优选媒介形态之一。然而,受众对手机媒介的需求、选择和使用的过程并非绝对的理性,也可能仅仅是跟风和从众。  相似文献   

12.
手机传播充分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传播人人同时参与的事实基本实现。手机媒体文化传播显现出普适性、放射性的传播机制,人际传播动能极强,手机媒体传播机制具有“碎片化”传播的随机性与多样化特点.手机的使用最大限度地缓解了现代人的.心理危机,满足了人们多样化交流的欲望。从手机文化传播受众需求来看,使用与满足正是人们使用手机媒体、构筑手机文化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3.
千夫长的《城外》在2004年以18万元被电信公司的运营机构竞拍买走以后,其它的手机小说作品相继出现。对手机小说的文学生产机制进行考察有利于认识这种文学类型的文学意义。市场催生了手机小说,手机作为传播媒介为手机小说提供了技术支持,手机小说的阅读群体并不是从传统纸质小说的消费群体中分化而来,只是聚集了以年轻人为主体喜欢时尚消费的人群。在手机小说的流通过程中,官方的作协为手机小说颁发了“文化象征资本”,民间的文学评论家为手机小说颁发了“文学审美资本”,媒体为手机小说作了免费的广告,这些都转化为手机小说的经济价值。在经济原则和审美原则的双重挤压下,手机小说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家庭科技》2011,(5):52-52
其实,只要网站上的手机铃声能在线试听,你可以任意下载所有网站的手机铃声!一、首先登录一个支持在线免费试听的手机铃声网站(基本上手机网站都有试听的)。二、进入后,点你想要下载的手机铃声,完整地听一遍。假设这个铃声是mid格式。三、退出试听,但千万不要关闭IE浏览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消费者手机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多元回归分析来检验感知有用性等因素与手机支付使用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个人需要、社会影响、业务范围、运营商信任、个人创新性与手机支付使用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运营商信任对感知有用性与手机支付使用意愿、个人需要与手机支付使用意愿、社会影响与手机支付使用意愿、业务范围与手机支付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8,(9):224-231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依靠手机进行网络社交和休闲娱乐的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也越来越常见。本研究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孤独感量表和解释偏向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解释偏向、孤独感和手机成瘾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有18.8%存在手机成瘾现象,文科大学生手机成瘾比例显著高于理科生和艺术生;大学生消极解释偏向、孤独感和手机成瘾三者两两之间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消极解释偏向可以直接预测手机成瘾水平,也可以通过孤独感间接预测手机成瘾水平。学校、家庭和个人应各自发挥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努力促使个人积极地看待事物,培养健康乐观的心态,增强个人的归属感,预防和抵制手机成瘾现象。  相似文献   

17.
阻碍手机银行用户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用户对手机银行安全的信任度较低。从用户感知的角度,在分析手机银行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借助于传统的风险度量方法,给出了基于用户感知的手机银行风险的度量模型。  相似文献   

18.
手机媒体对社会教育、文化、科学发展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它的社会责任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要建立健全手机媒体管理的行政干预体系,加强手机媒体经营管理中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意识,提高手机媒体传播人员的素质.承担良好的社会责任能够促进手机媒体提高经济效益,并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选用高像素拍照手机拍照手机像素越高,摄影能力就越强,效果也越好。10万像素以下的照片一般在手机上看还可以,但如果希望打印出精美的小幅照片,最好用30万像素以上的拍照手机。◆记住一个取景构图法则初学摄影取景,往往会将拍摄对象放到画面中央, 对准焦点后直接按动快门。这种千篇一律的构图不够生动,建议摄影者采用“三等分法”(亦称“黄金分割法”)构图,即在实际摄影构图中,主体景物与中心要稍  相似文献   

20.
女友的手机通讯录里,老公就一个字,叫“一”。在这个按字数笔画排序的手机里,“一”永远在通讯录的第一个,抓起手机,第一个拨的就是他。绝对不会出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