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新 《北京纪事》2010,(2):20-23
去年,电影《建国大业》在全国火热地放映,这部由172位明星零片酬出演的电影不仅让人过足了眼瘾,而且电影投资只有3700万却卖出4.2亿元的票房更令人咋舌!  相似文献   

2.
许冠文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作为一个“票房神话”的创造者,其影片的价值并非仅停留在“俗”的层面上,而是有着他追求的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和艺术精神力度。通过分析许冠文作品产生的香港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许冠文电影的时代价值、美学风格及其在香港电影界和香港社会文化层面的重要地位进行探讨,可以较全面较深入地了解许冠文电影以及与之有关的香港喜剧电影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芸 《社区》2010,(24):23-23
“人在江湖漂,手机是把刀。” 前几年创造高票房的冯小刚电影《手机》掀起了社会对现代人生活的热议。近日,电视剧版《手机》落下帷幕,赢得了北京地区第二高的收视率——5.63%,以及460多万的网络最高电视排行榜点击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影快死了。”许多人,包括电影人、电影界的名人忧心忡忡地叹息。网上之言尤为无忌,说得更灰。“死”之意不是指电影创作而是指票房。现在仍不乏拍片的热忱之人敢死之士,拍的影片也比以前精致,奈何拍出来没人看,甚至没人知道。大量影片积压。影院空荡,偶尔冷  相似文献   

5.
一部商业大片《十面埋伏》上映了。老谋深算的张艺谋“埋伏设尽”,“十面立体炒作”。先在首映礼上虚放一枪:只放了电影的片花,而且请了众多大牌明星表演,并将演唱会搬上中央电视台,这一奇招马上引来百倍关注目光。上映不到一周,票房成绩捷报频传,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冠军。张艺谋赚了钱,却挨了骂。声势浩大的炒作背后,是影片单调的情节——江湖恩怨的纠缠,是演员们半文半白的台词,是精美的画面背后的空虚思想。  相似文献   

6.
潘钦楠 《北京纪事》2017,(10):62-64
前段时间,《战狼2》在国内的票房持续走高,在澳洲也是火得不行.上映4个小时票房过亿,上映第5天突破12亿人民币,刷新了华语影视“破十亿”速度的新纪录.澳洲的各大公众号也凑起热闹,说《战狼2》除了票房“燃”,口碑和评分也达到了国产片少有的高度——一向苛刻的豆瓣电影上给出了高达7.6的评分,IMDB、大众、美团等国内外点评网上,该片的评分更是达到了9分以上.看电影之前,微博和朋友圈就已经被刷了个遍;看完电影之后观众一起唱国歌、大家一起鼓掌等等,全是正能量的事儿.  相似文献   

7.
很久没有这样的一部电影让人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能又箕又哭。关于爱情的电影,票房总是会不错的,饮食男女,总是千古不变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电影《建国大业》由172位明星零片酬演出,投资只有3700万元却卖出4.2亿元的票房。提到《建国大业》就不能不提到影视巨擘韩三平,而韩三平的成功,是因为有一位红色母亲一直对他大力支持,一直给他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临近岁末,喜欢看电影的人们终于等到期待已久的贺岁档,冯小刚的粉丝们等到明星阵容依旧豪华的冯氏新作——《私人订制》。而让电影市场和多数观众们没想到的是,这部电影引来恶评如潮。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年底,一部投资仅890万元的电影《失恋33天》,三周票房就达3.3亿元。2012年年底,投资仅3 000万元成本的电影《泰囧》一路飙升,竟突破11亿元票房大关。诸多中小成本电影的高票房收入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试以传播学理论为研究视角,从受众、故事本身以及营销模式等三个方面对中小成本电影高票房现象进行探析,得出满足受众心理和情感需求是基础,故事本身是根本,而综合运用多种营销模式是这些中小成本电影成功的助推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明星”成为一种广泛流行、初具规模的社会现象和工业制度。本土“明星”承载起传播传统文化意识和时代精神状况的重要责任,并呈现出三种典型角色一是“悲剧明星”成为黑暗社会的控诉者。二是“左翼明星”成为人民大众的代言人。三是“有声明星”成为时代风尚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2.
继2008年《画皮》以2.29亿的票房大获成功之后,宁夏电影制片厂又动起了续集的念头,打算请陈坤和周迅再续前缘,计划明年年初开拍。而另一边厢,陈嘉上导演却已经在北京怀柔抢先拍起了《画壁》,也是一部根据蒲松龄《聊斋》系列改编的古装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本文选取了2008至2012年连续五年国内电影票房每年排名前60住的电影.合计300部样本。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引入影视文本要素研究模型,并以框架理论切入,通过内容分析发现:无论是单一的、抑或是融合的电影类型,制作或添加动作、冒险的类型要素,将有助于电影票房的提升;拍摄现代都市题材的电影更有可能提高电影票房的收益;在电影主人公特质中设置“斗争性…‘平庸性”,将剧情基调定位成“常态性”“现实性”,可以提高一部商业电影冲击高票房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电影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后,迅速崛起为广受国人欢迎的大众艺术,为近代中国女性步入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到20世纪30年代,电影女明星成了上海引人注目的社会群体,“明星制”成为一时之风。针对“明星制”的弊端,左翼电影采取多种措施,对其予以批评并试图突破其藩篱。但宥于当时中国电影发展之现实,“明星制”终究未能发生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国庆期间,电影《建国大业》在全国热播,这部由172位明星零片酬演出的电影不仅让人过足了眼瘾,而且投资只有3700万元却卖出4.2亿元的票房更令人咂舌。这不能不提到大导演韩三平,他创造了这些难以想象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随着3D等电影科技的普及,当代电影愈加重视特技和视觉特效,而对“文学性”的观照越来越少。以周星驰“西游”电影对比其他“西游”题材作品,可以发现,周星驰“西游”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其对“文学性”的追求,“文学性”在当代电影中,仍然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周星驰“西游”电影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言艺术与精巧的情节构建上,这两个因素使得周星驰 “西游”电影在故事性、喜剧性上达到了同类题材电影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也是其票房成功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17.
看好莱坞电影,我们时常为它们眼花缭乱的场面所迷惑,以为好莱坞就是以情节、特技、大牌明星等等外在的东西取胜。其实,好莱坞电影的内涵也是颇令人咀嚼的。这个庞大的“梦幻工厂”,每每码准各个时期观众的普遍心态,动用各种艺术手段,演绎出一个个“真实的谎言”,给人一种亦真亦幻的奇妙感受。早期好莱坞著名导演、悬念片大师希区柯克给电影下的定义便是“把平淡无奇的片段切去后的  相似文献   

18.
马丽娜  秦绪芳 《国际公关》2023,(22):118-120
2019年暑期档的中国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从众多动漫电影中脱颖而出,其屡次刷新的高票房纪录令人惊叹。作为取材于中国传统元素的高质量内容电影,它的亮眼成绩自然离不开“话题营销”“卖点营销”“参与营销”“口碑营销”等网络营销方式的加持。但其网络营销后期也存在衍生品网络营销内容性欠缺和连接性缺乏的问题。本文分析影视市场网络营销对《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助力情况,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发现其中的价值平衡点。  相似文献   

19.
商品物质利益同质化的背景下,社交作为情感利益开始更多地影响消费选择。将社交影响消费区分为消费者内部和外部视角,提出了社交指数的概念。构建社交强度和社交距离两个一级指标,分别包括被认同和炫耀、权威度和亲密度四个二级指标。利用大学生电影消费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证明,社交指数及其下属指标对消费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将电影分为高票房和低票房进行分析后发现,社交指数及其下属指标对高票房电影影响依然正向显著,而对于低票房电影影响的显著性明显下降,表明社交因素对消费存在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由百事可乐制作的一部关于其商业广告明星的电影,刚在美国戏院上映,第一个周末票房收入就达1550万元,名列票房排行榜第二位。《德鲁大叔》是一部由波士顿塞尔特人篮球运动员厄文主演的剧情片,根据2012年百事可乐Max系列广告中首次出现在电视荧幕上的同名角色改编而成。参与演出的还包括近代最强中锋欧尼尔、退役溜马神射手米勒、前沙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