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挑粮轶事     
汤太吉 《老友》2011,(5):22-22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我高中毕业后到一所乡村小学担任教师。当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我响应党和政府动员干部下放劳动,与群众一起克服困难的号召,于1962年年初回到生我养我的武宁县黄段公社夏柳大队,当了一名公社社员。农民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对我这个"从不事农桑"的文弱书生,摆在面前的困难更可想而知。在那一段虽不算怎么漫长的日子里,我无不领略到了个中滋味。  相似文献   

2.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风云乍起。当时的曲沃县高显公社党委为了紧跟形势,责成公社管委会副主任赵万旺具体承办,从所属各生产队抽调选拔一批文艺演出人才,组成一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经过一番调查摸底,党委任命曾在部队从事过文化宣传工作的西上官村退伍军人刘彦荣为队长,共产党员、北白集村团支部书记邓起高为政治指导员,我因具有"编写特长"进入了编导组。宣传队建立起队委会,下设编导组、演出组、器乐组和后勤组。宣传队驻公社机关,单独起火立灶,队员从自己家拿粮拿面,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文中全面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政权作为社会公仆"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深刻阐述,对于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对洪湖地区的小公社体制循序渐进的进程进行了细致梳理。大公社制度在所有制、分配制和生产责任制等方面的弊端暗含了这一制度必然向小公社所有制方向转变的逻辑。从这一转变的繁难过程中可以看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是以顺应农民劳动积极性为出发点的,也是人民公社在所有制方面所能容纳的最低限度。小公社体制基本稳定下来后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5.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学术界的一大难题,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解读聚讼纷纭。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相关理论的学说发展史是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有效途径。通过探寻他们研究原始社会史的学术轨迹可以找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形成的学术理路,从中揭示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他们从所有制角度考察印度等国遗存的农村公社而抽象出的公社公有制的一个假设概念。他们后来虽然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表述人类早期社会的公社公有制和早期社会形态,但其内涵并没有本质变化。  相似文献   

6.
革命才能建立共和国。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共和国"是基于普选选举公职人员旨在实现劳动解放与社会改造以保证工人阶级免受社会奴役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公社是对"社会"共和国的超越与扬弃,它奠定了"社会共和国"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翟吉 《山西老年》2014,(2):16-16
1974年,李克强高中毕业。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口号下,同年3月,李克强与其他同学在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中,乘坐大客车向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进发,成为一名插队知青。  相似文献   

8.
尹长瑞 《老友》2008,(7):17-17
1964年下半年,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安福县24个公社都开展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吉安地区13个县(市)都以县(市)为单位集中在安福县帮助公社开展"社教"运动,我被安排在平都公社参加"社教"。当时平都公社共8个生产大队、52个生产队,有农  相似文献   

9.
方刚 《源流》2015,(2):52-53
南丰人民公社是封开县最早成立的人民公社,成立于1958年8月31日。公社刚成立不到两个月,10月27日,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就在中共高要地委第一书记罗克明和中共封开县委第一书记路丁的陪同下,来到南丰人民公社视察。我作为公社党委第一书记,陪同这次视察的全过程。陶铸同志这次视察南丰人民公社,首先听取了公社党委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情况汇报,之后视察了南丰公路头的高产试  相似文献   

10.
在"身居茅棚观天下,继续革命永向前"的上世纪70年代,省、地大寨式先进典型——资溪县乌石公社草坪新建生产队曾在荆棘丛生的大草湾垦荒种粮,艰苦创业。在时任生产队队长雷夏林的带领下,全队11户畲民住茅草屋、吃红薯粥,在艰苦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周代的公社是家长制家庭公社,此种意见固然不乏赞同之人,但也受到许多师友的诚恳批评。本文试对周代存在家长制家庭公社的原因加以探讨,以便进一步就教于关心周代“公社”问题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2.
何溥霖 《老友》2021,(4):16-16
1971年3月,宜黄县黄陂公社领导决定将我调到公社发电站工作。虽然时间不长,只有5个来月,但这段当工人的经历令我终生难忘。那时,我已在生产队插队务农3年,突然接到通知,调我去当工人,真是感觉喜从天降。要知道,那时候,当工人是很吃香的。当时,我乐得一蹦三尺高,兴奋得几天都睡不着觉。  相似文献   

13.
1982年11月17日至1983年元月2日,我在湖南南部常宁、祁阳、新田、江华、江永、道县等六县的瑶山中采访。在江华县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一种特殊文字的线索,循踪追寻到江永县,终于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原始材料。现将有关情况简述如下: 我在江华县上游公社新沐泽大队一个平地瑶居住的村庄进行调查时,本村小学教师奉居楚同志说:“这里过去的一些瑶族歌书上有许多奇怪的符号,是一些代用字,如用‘军’代‘花’等,种类在一百以上,解放前,这些特殊的文字有的还写在扇子上,有的被作为图案绣在装扇子的布袋、女子的腰带、男子的钱包、儿童帽子的披风上。”回到上游公社社部,当我向干部们谈起此事时,公社副书记提供了一条新线索。他说:“我小时候,在家乡亲眼看见姨娘手里拿一把扇子,根据扇子上的符号唱歌。当时我已经小学毕业了,可是那些符号我一个也不认识。我的家乡在江永县消江公社白水大队。”后来在江华县城,又听教育局李本贤同志讲,在江永县上江圩公社,的确存在一种特殊文  相似文献   

14.
当年吃派饭     
孟慧理 《山西老年》2012,(11):19-19
1964年春节刚过,奉组织之命,我去参加长子县“大四清”运动。当时,我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两三年的毛头小伙,二话没说,就和几个工作队员骑上自行车,一口气从长治市骑到了长子县的南呈公社。当时,我们所在的单位叫长子四清工作团南呈分团,负责南呈公社的“四清”运动。分团办公地点设在公社粮站,那里原是一座旧庙,房子虽老,但非常干净、清静。  相似文献   

15.
雅克·欣提卡在诠释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命题时创造了一种新的范式——践言性诠释。在这种诠释中,"我思"被解释为一种与"言语行为"逻辑同构的思想行为,"我思"的功能则被阐释为"我在心灵中对自己说‘我不存在’",因而"我在"自身得以确证,"我思"命题成立。欣提卡关于自我是通过他人的目光得以确证这一最具革命性的观点,后来虽有修正,但为继续探寻"我思"命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蔡恩泽 《老友》2011,(2):66-66
10年前,我在儿女心目中,是够"土"的了。当许多人都用电子邮件相互联系时,我还是用笔写稿。有一次,我见女儿在网上玩QQ,就指责她是"不务正业"。想不到10年过去了,我这个"土老帽"也玩起了网络。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对巴黎公社革命做了光辉的总结。他说:“即令公社被搞垮了,斗争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它必将遍于全世界”。今日的历史证实了并将继续证实这一科学论断。关于巴黎公社的原则在理解上并不尽一致。过去一个阶段最流行的说法是:“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摧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中期,王安忆大多数作品中,由于叙述人还没有成为充分自觉的独立叙述人,因而,也没有建立起统一确切的视点和角度,小说的视角大多呈现断裂错落的状态。"我"在引导读者关注这个故事,叙述人"我"虽然是第一人称,但"我"的叙事却是全知全能的。"我"时时侵入"她"或"他"的内心世界,因此,"我"的视角在某种意义上仍是一个全知视角,已经隐伏了王安忆日后叙事方式转变的萌芽。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汉英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第一人称和内隐动词共现"结构出发,探讨"我想"和"I think"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演变情况。文章认为,这一结构经历了从"思考义"到"认知义",再到"话语义"的语义阶段。在整个语法化过程中,"我想"和"I think"经历了句法再分析,由"我+想+NP+VP"逐渐演变为"我想+NP+VP"作为话语标记的常规构式。并在这一过程中,受内隐动词"想"/"think"的影响发生语义演变。  相似文献   

20.
今天是星期天,妈妈去买菜,爸爸去上班了,我在家里画画。 忽然我听见了敲门声,我跑到门前问:"谁啊?"那个人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