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梦碎班会     
我一直以“零食大王”自居,我的雅号——“大口香”。我的名言:“三餐可少,零食不可免,宁可做个‘饱死鬼’,但愿口里常流香”。 向来,我家里吃,学校也吃:下课公开吃,上课偷着吃;有钱的时候,拽拽的买着吃,没钱的时候,借钱买来吃;最无奈是自己穷得叮当响,又借不到一个子儿时,不过也别急,可以向同学们讨着吃。总之,我的小嘴是一天嚼到晚,从没有停歇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批杷、杨梅、葡萄等夏季水果,长期以来果农对它们的管理粗放,一般只注重挂果期管理(甚至出现杨梅上吃露水下吃土,只采无管)轻视其“产后”管理,致使经济效益低下。实践证明:重视夏季水果的“产后”管理,对提高果  相似文献   

3.
“达娃里氏”是我久记不忘的 一句俄语,翻译成中文是“同志”。 “同志”,进入我的心中已经68 个春秋。 我家境贫寒,懂得喜怒哀乐较 早,不足10岁,脸上就挂着忧苦, 口上就多叹息。它来自父亲对地主 的欠债:大年初一见不到新衣,吃 不到白面饺子。12岁的春天,从一 张红色传单上看到了毛泽东、朱德  相似文献   

4.
人到老年,咀嚼力减退,唾液分泌减少,吃干硬食品自然有些费力。然而正因为如此,才有必要吃些干果。中医一向推崇“齿宜数叩,津宜数咽”。嚼硬果如同叩齿一样,能增强牙齿的弹力;常咽硬果又能促进唾液分泌。这不仅能推迟牙齿的衰老,还有益于全身保健.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09,(9):54-54
印度奥里萨邦两个加起来还不到5岁的小姐妹具有惊人的吃辣椒能力.她们的父亲希望这两个“像吃水果一样吃辣椒”的女孩将来能创造世界吃辣椒纪录。现年1岁半的图尼和她3岁的姐姐普尼斯一次能吃下半公斤辣椒。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半年的精心评选和反复考察,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星级社区评选活动落下帷幕。有别于以往评选工作“排队吃果”的做法,首批“星级社区”榜单中,代表最高水平的“五星级社区”全部空缺。这在金牛区数十万居民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相似文献   

7.
如今,吃进口水果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这些水果毕竟价格不菲,老年人该如何吃?吃多少?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搭配起来才能吸收利用得最好呢? 西番莲 西番莲果实甜酸可口、芳香怡人.原产于巴西,后来在南美、南非、东南亚各国、澳洲和南太平洋各地区都有种植.西番莲是集香蕉、菠萝、荔枝、番石榴、芒果、酸梅、草莓、杨桃等数十种水果香味于一身的新型饮料水果,被称为“百香果”,国外则称之为“果汁之王”.  相似文献   

8.
丛新 《社区》2009,(6):6-8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里强调的是,如同吃东西不小心会生病一样,说话不慎就会惹祸。但是现在,无论你怎样小心,甚至你花高价买来的食品,都有可能给你带来比所谓“病”更严重的,想像不到的祸端。  相似文献   

9.
民间有句谚语,“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这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春生万物,气温由寒转暖,这个季节,芽类蔬菜肥硕鲜嫩,可以促进升发,应顺应时令,多吃绿豆芽、黄豆芽苗、豌豆芽苗、韭菜苗、香椿苗等.其中被古人称为“种生”的豆芽最适合春季吃,能帮助五脏从冬藏转向春生.各类豆芽的功效也不同,比如绿豆芽容易消化,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黄豆芽健脾养肝,其中维生素B2含量较高,春季适当吃黄豆芽有助于预防口角发炎;黑豆芽养肾,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含量比绿豆芽还高.  相似文献   

10.
周小平 《北京纪事》2011,(3):102-104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不年不节,老百姓没有下饭馆的。一是贵,二是要粮票,谈恋爱的小伙子偶尔请女朋友去吃碗面,也得扒拉一下小算盘,“粮票定量,如果坚持不到月底就得喝西北风,谁也帮不了。”女单身通常弄个煤球炉做饭,“下饭馆,哪儿能干这么败家的事?”  相似文献   

11.
Nullg 《21世纪》2010,(9):63-63
如果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是中国人,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几乎肯定会换成“我吃故我在”。在中国,吃几乎是一种“宗教”,它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以致中国人的问候语都是“吃了吗”。  相似文献   

12.
筷子     
《社区》2008,(24):60-60
小时候爷爷曾告诉我,只需到厨房看看筷子就知道这家的家境了。筷子越长,多半这家越富裕,原因很简单,大户人家吃饭菜多,筷子长了好夹起远处的菜。爷爷的话有道理,那时没有转盘,站起来夹菜又失礼,如果没有长筷子“武装”自己,多好吃的菜也吃不到嘴里。时过境迁,现在恐怕再也没人凭看筷子来猜测人家的家底了。中国筷子多半是平头或圆头的,主要就是“夹”。爷爷曾告诫我,吃菜时夹得起就吃,夹不起就别吃。有一年吃猪肉丸子,丸子表面滑溜溜的,我夹了几次也夹不起来,一急就用筷子扎起丸子放进嘴里,当时爷爷一巴掌就打了过来,呵斥道:“谁让你扎的?”后来父亲告诉我,在我的老家,只有祭奠死人时才用筷子扎菜。我这一巴掌挨得不冤。  相似文献   

13.
王瑞红 《社区》2014,(21):54-54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这句话简单地说明了理财对家庭生:舌的重要性。理财就是懂得花钱和挣钱,让钱生钱!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盘活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4.
曾一度在上海的就业市场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几句话:“以前只听到外国有大学生失业,现在阿拉也有大学生失业了。”“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三校生更不要讲了。”“大专生也没面包吃,三校生算老几?”“找工作不要太难呵!”另外的几句话却恰恰相反:“上海的就业市场不要太大呵,一个上午就能  相似文献   

15.
正常言道:“人靠衣裳马靠鞍,三分长相七分妆扮。”说的是青年男女的美容妆扮术。而一些不法水果商贩为了谋取利益,也开始“易”花接木,使用各种化工原料给水果“易容”。我们购买水果时,难免“以貌取果”,购买到危害身体健康的水果。怎样才能识破不法商贩的水果“易容术”,吃得放心健康的水果呢?打蜡苹果苹果皮上的蜡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苹果自带的果蜡,二是果农用的食用蜡,三是不法商贩用的工业蜡。前两种蜡都是可以食用的,但工业蜡中  相似文献   

16.
一先从“秀才识字认半边”谈起。我们使用的方块字有百分之八九十是半边义符和半边声符的“形声字”。“裹”“蜾”“菓”等都包含声符“果”,于是我们可以判断这几个字都读“果”,这样给我们识字带来方便。但是“裸”或“倮”中也包含声符“果”,却不读“果”,而要读“瘰”(luǒ)。如果有人把“赤裸裸”读成“赤果果”,这就闹出笑话来。因此“秀才识字认半边”成了“读别字”的同义语。不过要知道,这只能怪“汉字”,不能完全怪“秀才”。“工”与“空”“红”,在读音上声母虽有差异,但发音部位全一样,都是舌根音,只是发音方法小有变异,所以读为k′-、x-①。这类语音变化现象比较容易解说。可是“果”是k-声母,而“裸”是l-声母这是怎么变来的,便成了古音学中研究的问  相似文献   

17.
“果不然”是在加强料定语气的作用下,由“果不出所料”和“果然”叠加组合并进一步缩略而来的.在现代汉语中,“果然”与“果不然”的意义基本相同,后者的使用范围和出现频率都不如前者,但它比前者具备更鲜明的主观色彩.“果不然”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包含了汉语悖义结构的一般形成机制,其使用上的特殊效果也体现了悖义结构在语言中得以存在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动词“吃”论元结构扩张的汉韩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吃”的非典型论元成分的种类以及出现机制,通过韩汉对比,我们发现:韩语“吃”带非典型论元的比率高于汉语。此外,我们还发现:“吃”的非典型论元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提喻、转喻或隐喻所引起的“吃”的用法的扩展。“吃”带非典型论元,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反映人类在认知上的某些共性。  相似文献   

19.
Nullg 《社区》2011,(11):59-59
如果法国哲学家笛卡儿是中国人。他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几乎肯定会换成“我吃故我在”。在中国,吃几乎是一种宗教,它深入中国文化的骨髓。以致中国人的问候语都是“吃了吗”。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爱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入冬了。这天,一对父子牵着手走在大街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漫不经心地看着街边那一棵棵掉光了树叶的大树。这时,儿子突然惊叫了一声,指着路边的一棵树,对父亲说:“爸爸,你看,树枝上有好多小鸟噢!”父亲指了指小鸟,对儿子说:“儿子,你看这几只小鸟,它们一入冬就得到处飞来飞去找东西吃,因为找不到东西吃,就将会被饿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