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家庭科技》2012,(1):28
据史料记载,每当慈禧出现不适,都会按摩眼窝、腰窝、腋窝等"养生窝",常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被称为宫廷养生"第一窝"。中老年人不妨借鉴此方法,可达到良好的抗衰老效果。降压安神第一窝:眼窝即眼眶之内的柔软区域。中老年人患高血压及失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人体组织由血、肉、筋、骨构成,指为"筋之梢",舌为"肉之梢",齿为"骨之梢",发为"血之梢","四梢"与脏腑功能息息相关。花甲之年后,身体机能下降,通过对四梢的养生保健,可改善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从而疏通血脉、补益肝肾、延缓衰老。筋之梢:搓手泡脚常按摩。手指和脚趾为筋之梢。老人容易循环不畅,常出现手脚冰冷、发麻等  相似文献   

3.
杨力 《家庭科技》2011,(9):28-28
晒太阳,不但能让你有个好心情,还能给你的身体"加加油"。中医认为,晒太阳可以温煦体内阳气,是养生必不可少的手段。如果在晒太阳时结合中医经络,往往能起到更好的养生保健功效。一般来说,要重点晒以下四个部位——晒头顶补阳气。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身体能力却呈弱化态势,健康反为疾病所制。健康与疾病,虽表现为身体状况,本质上却是生命的,更与技术、环境、社会息息相关。仅前者言,健康是心灵、精神、身体合生的生命敞开状态;就后者论,健康是生命、环境、社会的共生进程。从根本上讲,身心无疾病和技术、环境、社会祛疾病化,是对健康之为德的基本定义。反之,疾病之恶,是健康向生命退场。疾病对健康的胜利,表面上源于个人的生活方式或行为习惯,实质上是技术之恶、社会之恶和环境之恶的个人化。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的社会方式,须调整技术、社会、环境方向,使之恢复人的本原性在世方式;远离疾病,保持健康的个人方式,需要新的生活启蒙,重建体力性生活观,加强身体活动,提升身心合生能力。  相似文献   

5.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记录疾病步及人体五官、四肢、体内脏器和神经系统等,主要有眼病、耳病、手病、足病、麻风病、腹心病和精神病等疾病种类.部分疑难疾病名称中,"肿"是血吸虫病并发症,"风"指麻风病,"雀"为三国时期长沙地区方言音,"刑"是指身体遭受锋利的金属器具伤害导致严重致残的外科疾病,"盲"为"盲"字之省笔.  相似文献   

6.
《家庭科技》2012,(2):26
春季是调养身体的最佳季节,也是旧病易发的季节.因此,春季养生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中医认为,春季养生重在阳、阴、气、脑脾、胃、肾热八个方面.时间不等人,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相似文献   

7.
蒋可 《家庭科技》2013,(10):34-34
肚脐,中医称为神阙穴,是全身361个穴位中唯一看得见、摸得着的穴位,其特殊性及与全身的广泛联系,是其他穴位无法比拟的,被称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肚脐是任脉上的腧穴,脐疗具有温通阳气、健脾和胃、强壮祛病、养生延年的功效,广泛应用在内、外、妇、儿等专科疾病的治疗上。现代研究表明,穴  相似文献   

8.
身体装饰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环,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客观地记录了这一现象,从"笄"、"梳"到"珥"、"賏",从"钗"、"钏"到"佩"、"帏"等汉字,都昭示着古代身体装饰文化的鲜活存在,通过对这些汉字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饰品从竹、木到骨、石、玉再到金属之发展过程,推断其从实用到纯粹追求美观之演化轨迹。  相似文献   

9.
正养肾补虚的方法很多,如晒太阳、食高热量和温阳补肾的食品、服补肾的药品等。但从"生命在于运动"这一养生基本理论出发,通过按摩和运动来养肾更利于健康,也更值得推广。简易按摩养肾法腰部按摩法腰为肾之府,常做腰眼按摩,可防治中老年人因肾亏所致的腰肌劳损、腰酸背痛等症。腰部按摩法有2种:①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同时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早  相似文献   

10.
张湛《列子注》继承了玄学"有"和"无"关系问题的讨论,参同佛教之"空"以"虚"为"无",把"至虚"作为万有的宗主,建立了"贵虚"理论。其终极目的则是,神思凝寂、不为外扰以保全,忘怀解脱以入"至虚"之域,超越生死以达"水火可蹈"的类于佛教涅槃的境界。佛教通过对"空"的理解,否定现实客观物质世界,得出一切皆是虚幻的结论,目的是消除人们对于情世间和器世间的执著,从而解脱众生的烦恼。由此看来,佛教之"空"和张湛之"虚"在其哲学构建中处于相同的理论地位,起到相类似的作用,具有不可忽略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正"养生的话题,并不是老人的专利。"这是广东省中医院著名的儿科教授、名老中医罗笑容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这位在孩子面前总是和颜悦色的奶奶已近古稀之年,多年的儿科临床治疗经验在她心中蓄积下一套神奇的"养仔经"。"小不点"养生以养"气"为重罗医生说,现在很多人在认识上对养生有误区,以为养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或起码是中老年人的事。其实,养生是预防疾病和调理身体的手段,应该是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需要的。因为"上医,医未病之病",谓之养生;"中医,医欲病之病",谓之保健;"下医,医已病之病",谓之医疗。  相似文献   

12.
小儿营养不良是小儿消化吸收功能长期障碍所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中医称为疳证。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轻者仅体重减轻,身体消瘦,重者会出现各器官的功能减退。用柔术按摩配合中医的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营养不良,效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人自古就有养生之道,人们通过各种方法来养生,比如吃补药。但是,是药三分毒,补药吃多了会对身体产生影响,那么,有其他方法可以代替补药吗?中医认为,脚上有很多穴位与内脏相连接,能够调节五脏六腑,如果睡前适当施以外物刺激脚底,可以起到保持身体血液顺畅,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因此,睡前按摩脚部和泡脚,保健养生的效果胜过长期吃补药。  相似文献   

14.
刘纪新 《兰州学刊》2011,(10):102-105,156
纪弦的创作风格形成于"大陆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在其一生的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纪弦也是在穆旦之前身体意识最为鲜明的中国现代诗人,他的诗中还蕴含着深邃的"存在之思",身体意识与"存在之思"在诗歌中水乳交融。一方面,他把身体从某些新月诗人的颓废中提升起来,使之饱含着形而上的精神,成为"诗性身体"。另一方面,他又将深邃的"存在之思"与鲜活的身体融合,踏出了一条通过身体探寻存在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李小平 《云梦学刊》2012,33(2):136-139
"窠"本义为"鸟巢",引申指人及其他动物的栖身之所或植物和颗粒状物体。作为量词最初称量的是植物,隋唐以绛称量的对象非常宽泛,包括动物、草本木本植物、印章、文字图案等。"窠"称量的草本植物主要指一蔸由多株组成的丛生类植物,木本植物主要指低矮的没有明显主干的小灌木。后来称量鸟兽昆虫及人的"窠"被"窝"替换,称量植物的"窠"被"棵"替换,称量印章的"窠"被"颗"替换。"窠"的量词用法没有进入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6.
踩卵石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健体养生方法,由来已久.其原理是通过卵石高低不平的表面,对足底相关穴位按摩,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传统医学认为,脚相当于人的"第二心脏",分布有肾经、肝经、膀胱经、脾经、胃经和胆经等六条经脉的60个穴位.中医有"病从脚底起"的说法,足部的气血通畅与否,关系到人的整体健康.赤脚踩石,对足部穴位的按摩,较之手搓脚心、脚踏木轮的刺激更为强烈,使足部气血流畅,促进周身血脉流通,提升精神状态,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齐志家 《理论界》2012,(3):144-145
本文从时尚与身体的内在关联出发,分析并指出了身体是"时尚到衣着之中介的身体"的观点;由此,反思了时尚研究中无关身体的现象。最后,基于"切身化"的角度探讨了"一种从身体出发的时尚研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虚静"的含义及渊源问题,自古便颇多争议。很多人认为刘勰所讲"虚静"与《庄子》中的"虚静"在含义上有很大的差异。事实上,刘勰中的"虚静"与《庄子》中的"虚静"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只有《庄子》中出现了"虚"和"静"连在一起"虚静"的情况。其次,用来说明刘勰"虚静"的"疏瀹五藏,澡雪精神"来自《庄子》。第三,庄子中的"虚静"有两种状态: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之时"形同槁木,心若死灰"的状态及庖丁解牛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状态。这两种状态分别与刘勰"神思"的两个过程互相对应:搦翰之前"神思"的过程,搦翰时"神思"的过程。第四,《庄子》中达到"虚静"的一个重要条件是"顺物自然",这与刘勰对于为文时须遵循"自然之道"的要求是相合的。  相似文献   

19.
梁武帝和“竟陵八友”曹道衡"竟陵八友"是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在齐武帝永明年间招集的"文学之士"。《梁书·武帝纪》上云;"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王融、萧琛、范云、任、陆等并游焉,号曰八友。"其实这八个人年辈相差很大,进入萧子良府邸有所先...  相似文献   

20.
在1950—1970年代,独具个性的个人化身体被规范化、模式化的阶级、集体身体所取代,知识分子张扬自我意识、改造社会的意愿遭遇国家意识形态的整合与压抑,知识分子成为被社会所改造的对象。在这种政治文化语境之中,知识分子不仅丧失了为国家民族、为普通民众疗伤治病的资格,而且也失去了把疾病作为凸现自我身份、救赎受难灵魂的可能性。在为数不多的涉及当代现实生活的疾病叙事中,疾病治疗取代了疾病表现,政治意识形态成为疾病隐喻的唯一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