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新少年》2002,(11)
对于那些“仗势欺人”借物不还的人,第一就是不怕,第二便要心齐。你想,他们为什么要将你的东西“借”走?还不是因为人多?你越软弱,他们就越认为你好欺负。只要你一身正气,不买他们的账,“恶人”恐怕也奈何不了你。此外,便是团结身边的小伙伴,坚决抵制不良少年的无理要求。必要时,也可以求助于大人。  相似文献   

2.
梁羽生 《社区》2008,(23):38-38
往外地旅游的人,大概可分为两派:“买嘢派”和“睇嘢派”。当然这样的“二分法”,并不是说“买嘢”的就不“睇嘢”,“睇嘢”的就不“买嘢”,而是以哪一方面为主的意思。有的人是宁愿逛百货商场而放弃游览名胜风景的。  相似文献   

3.
要买啥?     
《阅读与作文》2009,(6):43-43
老王上街买东西时遇到了小张。小张问老王要去买哈。老王说:“这件东西爱上墙,当中热来两头凉;每天早晨脱件衣,等到年底全脱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假”“借”“丐”三字所反映的变调构词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历史考辨。其中:“假”字,原始词,义为从别人那里借东西,动词,上声;滋生词,义为让别人借东西,把东西借给别人,动词,去声。“借”字,原始词,义为从别人那里借东西,动词,短入(>入声);滋生词,义为让别人借东西,把东西借给别人,动词,长入(>去声)。“丐”字,原始词,义为向人乞求,动词,短入(>入声);滋生词,义为让乞求得到满足,施予,给予,动词,长入(>去声)。这三对词都属于使动构词,来自上古;后来口语中,“假”只保留了上声读法(今天去声的“假”跟滋生词的“假”词义不同,是不同的词);“借”只保留了去声读法,入声一读至晚宋元之际已消失:“丐”只保留了去声读法,入声一读至晚六朝中后期已读成了去声。 文中附带提及,“反训”一说是不可信的。一个词的词义可以反向引申,但这种反向引申在词义引申中发挥的作用不大;而词反向引中出来的新词,跟原来的词应属不同的词,同一词不可能兼有正反二义。“假”“借”“丐”的原始词和滋生词词义之间是非使动和使动的词义分别,不属反向引申。  相似文献   

5.
图书拒借率是指图书馆的读者在一定时期内未借到藏书的数量占全部合理借书要求总量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在把图书馆仅看成是为读者“借”、“还”图书场所的传统观念里,拒借率是衡量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有效程度的重要标志。然而,近几年来,许多图书馆的图书拒借率非但没有降低,却反而越来越高。常常可以听到一些读者抱怨:“填了好多张索书单,却只借到一二本书。”而且是“越需要越热门的书,越借不到。”或者说:“书架上怎么都是一些老面孔的书?”这些情况确实存在,是不是图书馆的工作越来越不行了呢?为此我们必须分析一下造成图…  相似文献   

6.
从小到大、从古到今,一直被“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熏染着。可有一位著名女作家此前却在感叹:如今想买到一本好书,太难了。她因此声明,自己现在只读旧书,而极少再去买新书了。书,还买不买了呢?这确实成了眼前摆在读书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乡镇财政负债中的"黑洞"该堵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实施分税制以来,各地乡镇在没有足够税源的情况下,为完成财税收入任务,填补财政预算支出的缺口,被迫采取垫税、空转、预征、买税等手段,“拆东墙补西墙,墙补墙,借新账还旧账,账还账”,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已形成了乡镇财政负债中的一大“黑洞”。一、负债“黑洞”奥秘的透视据调查,目前乡镇财政负债的这一大“黑洞”,主要有四条曲径:一是垫税形式多样。所谓垫税,是指在没有税源的前提下,为弥补财政收入计划额与依法征税额相比的差口,被迫通过借款、挪用等方式组织资金,充作税款入库的行为。据四川省宣汉县统计,从1994年…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8,(5):4-5
蓝天野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弟,家里的大人大多不看书,最早的文学方面的熏陶来自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念过书,他每天晚上给我讲,讲的多是《西游记》,还有一些公案,但是讲得多了,就不知道再讲什么了。”于是,蓝天野上小学后不久,有一次书店拉了一车书去学校卖,蓝天野的祖父就吩咐孙子买几套书回去,“他看完给我讲,当时买了《水浒》,还有一些民间的说部,都是说书人传下来的书,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等。”除了祖父,蓝天野的父亲也识字,“我印象中他很聪明,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相似文献   

9.
借,本是一个极平常的字眼。但,古往今来,凡投降派,都善于在这个字眼上下功夫。换句话说,就是他们都谙熟“借”的捣鬼术。《水浒》里的宋江,可谓投降派的标本,也可谓官迷的典型。为了达到投降做官的目的,宋江也真是花样耍尽,手段使完。然而倘概其要,又不外三“借”。其一,曰借砖敲门。宋江“自幼学儒”,“曾攻经史”,满肚子的仕途经济,是很希望用孔孟之道的破砖头,敲开升官发财的大门的。其二,曰借名博官。宋江专标一个“义”字,今天为这人买棺,明日为那人送药,借剥削来的钱财沽名钓誉,企图扩大影响,抬高身价,以期引起封建主子的青睐,达到受聘做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犯笔”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中一种常见的技法,也屡屡被一些评论家们所提及。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水浒传》有许多文法,非他书所曾有,略点几则于后……有正犯法,如武松打虎后,又写李逵杀虎,又写二解争虎,潘金莲偷汉后,又写潘巧云偷汉;江州城劫法场后,又写大名府劫法场……正是故意把题目犯了,却有本事出落得无一点一画相借,以为快乐是也,真是浑身都是方法。有略犯法,如林冲买刀与杨志卖刀……。”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也有类似的见解:“《三国》一书有同树异枝,同枝异叶,同叶异花,同花异果之妙。作文…  相似文献   

11.
书中陶然梦     
黎武静 《社区》2013,(29):11-11
读书的人,谁没听过那句“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至理名言?可明白是一回事,行动起来又是另一回事,遇到中意的那一本,还是宁愿使囊中羞涩,也不愿意和一本好书在这茫茫人世间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万物齐一、因任自然的自然观,决定了《庄子》一书行文表达上采用了“三言”的形式。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寓言”,“借外论之”,借寓言以论“道”;“重言”,借重“往古佐证”以申明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学说;“卮言”则为“无言之言”,是庄子表达“道”的“言”之最高境界。庄子的自然观与“三言”的表达方式的高度统一,正是庄子“以天合天”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难舍的书瘾     
我这个人,一无烟瘾,二无酒瘾,三无赌瘾,惟独有着难舍难分的书瘾。一是买书有瘾。如今生活好了,买书算不了什么难题。但在生活困难之年,买书却是一件沉甸甸的难事。鲁迅是我一直崇拜的偶像。解放后,首次出版《鲁迅全集》,是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那时我  相似文献   

14.
轻松一刻     
《社区》2005,(14):63-63
买早点有三个人到早餐店买早点。第一个人跟老板说“:老板,我要一个煎蛋,但是不要蛋黄。”老板就照着他的话煎了一个蛋。第二个人也跟老板说“:老板,我要一个煎蛋,但是不要蛋白。”老板也照做了,但是已经有点不耐烦了。轮到第三个人,老板就不客气的问他:“你呢?你的蛋不要什么?”第三个人有点胆怯地说“:我……我的不要蛋壳……”毛毛虫两只毛毛虫正爬过草地,公毛毛虫跟母毛毛虫说“:让我们回家去,如何?”母毛毛虫说“:好啊!”这对毛毛虫回到了母毛毛虫家时,公毛毛虫却发现,母毛毛虫戴着结婚戒指。公毛毛虫说“:我不跟已婚母毛毛虫约会。”…  相似文献   

15.
蹭书之乐     
鲁峻峰 《社区》2013,(32):7-7
或许我是过早地接触了这句名句:“书非借不能读也”,抑或是中毒太深,这半辈子很是干了许多借书或者说蹭书的事儿,让我一想起来就觉得有趣而又有些无奈。  相似文献   

16.
娱乐广场     
古代笑话搭配“同志,我要买一本《老年天地》。”“买它要搭一本别的书。”“搭配的是什么书呀?”“一本《儿童时代》。”松紧带甲:“这根带子恐怕太松!”店员:“不,系上去就紧了。”乙:“这带,太紧吧?”店员:“系一系就松了。”为何脸肿甲看到一个商贩鼻青脸肿,挑着担子快步走过,就问乙是怎么回事。乙说:这是个卖桃的,他曾向顾客发誓说:“我卖的桃品种名贵,个顶个的甜。要是不甜,你们往我脸上扔。”属于肉类甲:“8种副食品调价,怎么我去洗澡也涨了价呢?”乙:“你属于肉类。”10分钟与30年在收款处的窗口。交款人按捺不住说:“我在你们的窗…  相似文献   

17.
乐书     
宗璞 《社区》2012,(14):7-7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绿满窗前草不除”一句,是形容生意盎然的自由自在的情趣。“瑶琴一曲来熏风”一句,是形容炎炎夏日中书会给人一个清凉世界。这种乐境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有。 作者写书总是把他这个人最有价值的一面放进书里,他在写书的时候,对自己已经进行了过滤。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不只是书本身的力量,也需要读者的会心。  相似文献   

18.
当企业的“反庐舍联盟”是否该存在,成为职场的争论焦点时,偷菜、养猪、买奴隶,这些曾经让很多职场人疯魔的虚拟“开心”生活,如今正在被“腻”,并被职场人总结了三宗“罪”:浪费时间,泄露隐私,身价过亿却没有现实满足感。  相似文献   

19.
未来在心中     
三个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答:“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的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他  相似文献   

20.
“松桂”、“鸾风”、“桃李”三种意象在李白的咏物诗中最具象征性。诗人咏“松枝”以象征自己的高洁人格 ;描绘“鸾风”以表达自己的凌云之志 ;借“桃李”来讥刺趋炎附势的小人品格。这三种意象从正反两方面体现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