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渤海的“显州之布”和“沃州之緜”问题,是多年来中外史学界密切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有些学者把研究的注意力放在‘棉’字上,有的说“显州之布”就是棉布,有的说“沃州之緜”是木棉。为了探明渤海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情况的历史真相,作出科学的结论,对“显州之布”、“沃州之緜”问题确有进一步考证和商榷的必要。本文的要旨在于说明:一、“显州之布”是麻布而不是棉布;二、“沃州之緜”是緜而不是木棉。下面根据有关渤海的历史文献史料和客观环境条件,谈一谈我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的棉纺织业,在江南以松江为中心的一些地区,不仅普遍地发展起来,而且已经开始走上商品化的道路,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下面我们将就此作一些初步的考察。一、木棉的种植与纺织工具我国开始种植木棉(明清时期的木棉即今之棉花),据历史记载,时在宋元之际。俞正燮《癸已类稿》说:“宋时,中国稍自为之,……元时,则植渐广。”丘浚《大学衍义补》亦谓,木棉“宋元之间,始  相似文献   

3.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民族相通,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胞波情谊深厚。 公元前122年的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归国,说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蜀布。这种布也称为“白叠”。《史记·正义》说:“白叠,木棉所织”。《后汉书·西南夷传》说,永昌郡(驻今云南保山市。辖境包括今德宏州在内)有“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再往后到晋朝时期,郭义恭《广志》说:“梧桐有白者,剽国有白桐木,其花有白毳,取其毳,淹渍缉绩,织以为布”。从西汉时期张骞在大夏(阿富汗)见到的蜀布(白叠)到晋朝时期汉族了解到来自永昌郡(驻今保山市)的“桐华布”,都是棉织品。从公元前二世纪末的西汉武帝时到公元四世纪的晋朝时期,中国与缅甸之间便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蜀布”(白  相似文献   

4.
还在唐朝时期,吐蕃向甘陇、西蜀和云南西北部一带发展势力之时,藏族人口即以今西藏为中心,散及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一些地方。而元、明、清时期藏族的分布状况,基本上沿袭唐朝时期未变。 元朝时期,藏族的汉文书面记录名称仍作“吐蕃”。明朝时期作“西蕃”,称藏族主要聚居区的西藏为“乌思藏”。而云南西北部的藏族却被称为“古宗”。清朝时期称西藏的藏族为“藏番”,又因其地在祖国之西,故称“西藏”。而《卫藏通志》卷十五则说:“唐古忒,旧为图伯特国,在工布江达之西,又称为康、卫、藏。康即今之察木多(今昌都);卫即今之前藏(以拉萨为中心);藏即今之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也。”  相似文献   

5.
曲子词简称叫词,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配合音乐演唱的,即所谓“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里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词这种新兴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两宋鼎盛,蔚然大观,在中国文学史上,和诗双峰并峙,因而有唐诗宋词之称。 可是,当曲子词兴起鼎盛的时候,云南由于交通阻隔和人为的障碍,这种新兴文体没有传入云南。到了元代,云南才有曲子词的产生和词人的出现。据《滇词丛录》的统计,云南有词人百人左右,词作近千首(这  相似文献   

6.
考证了历史上关于木棉的种种表述,指出在海南岛历史上木棉具有三种不同的涵义。认为木棉科木棉虽不能织布,但可用于联缀贯穿;黎族人民织出令人称奇的吉贝布、黎单等,正是利用了木棉、树棉、草棉等多种原料。  相似文献   

7.
一 郭沫若同志的四幕历史话剧《孔雀胆》取材于元末云南梁王之女阿盖*妃的故事。元朝末年,红巾起义军明玉珍部攻取四川,随即派明二(即万胜)等分三路进取云南,元兵望风披靡,梁王及其高级官员逃到关滩(今楚雄西)。明二攻陷云南中庆府(今昆  相似文献   

8.
白族服饰     
白族约有1,594,800人,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省洱海之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还有一部分居住在四川、贵州等省。 白族人穿的衣服过去主要是自织、自染的棉布。一般姑娘从15岁就开始学纺织、刺绣。在自织的棉布上绣上色彩夺目的花纹,做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在江南苏松地区的踹布业中出现了近代化的生产方式。踹坊主置备生产设施,从布号领取布匹,招募工匠踹布。在这个过程中,棉布商人凭借巨大的资本优势支配了整个生产过程。踹匠一方面是自由的劳动力出卖者,另一方面又被地方政府严密监管。踹坊主本是独立的小生产者,却在经济上被布号支配,在政治上又充当了政府的基层监管者,其本身亦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10.
明代是苏松地区棉纺织业大发展的时期。明初推行的一系列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了棉作区域的扩展,至明中叶以后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为棉纺织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料。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提高了纺织效率,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棉纺织业内部初步出现专业化分工、棉布品种花色的增多,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棉布加工运销体系。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苏松地区专业市镇的兴起和棉货贸易的繁荣,使得以棉布折征赋税成为定制,但伴随之的苛重的布解,成为当地百姓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11.
一 骠国的起止时代及疆域 唐朝时期,在云南西南部有一个疆域广阔的文明国家,中国史籍称它为骠国。史籍没有记载骠国是何时建立的,不过魏晋时期的著作《西南异方志》、《南中八郡志》、《广志》诸书都多次提到这个国家,说它位于永昌郡的西南,出产桐华布及各种香料,以金为刀戟,云云。根据上述各书写作的时代推测,骠国的建立当在东晋以前。据哈威《缅甸史纲》(李意田译)记载:“约当纪元八百年后不久,由于部落的分裂,普罗姆王朝(即骠国)遂告倾覆。普罗姆(骠国  相似文献   

12.
刘宗周《易赞》是其《周易古文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理论纲领,全文由11个篇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点:上天之载,坤以法效;一齐俱到,浑无后先;一气周流,《易》有逆数;体用一源,各正性命;一心是矣,百司为神。这五点概括起来就是:天道阳主阴辅,阳为太极,化生为两仪、四象。太极、两仪、四象并非前后生成关系,而是一齐俱到,呈现出共时性的生生之道。究其原因,在于《易》有逆数,一气流转,无往不复,生生不息。天道元亨利贞,人心亦然。上天赋予人以至善之性,即为本体,此本体之性因心而明,所以,本体即是工夫。换言之,即心即性,即体即用。所谓体用一源,各正性命,即要求人心一念未开之际,以理制欲。如此即是懂得吉凶悔吝之道,从而迁善改过,入于圣域。  相似文献   

13.
尼雅遗址出土的东汉蜡染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遗址出土的东汉蜡染棉布,在图案结构复原的基础上,从研究其文化背景入手,采用综合分析法,分五个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对我们提出的这块蜡染布出自于印度犍陀罗地区以及印度蜡染起源较早的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荀子感应战国末期社会转型的特定需要,总结各家各派的经典诠释经验,重新确立了诠释儒家经典的基本目标,重新建构了关于儒家经典的文本观念,并且以此作为建构新的儒家经典诠释方法论的引导.而就创建新的儒家经典诠释方法论而言:荀子首先重视的是"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亦即通过诠释与思索,而将儒家经典文本之所讲所论贯穿起来以发掘并洞明其中的道理;荀子特别重视的是"布乎四体,形2乎动静"、"为其人以处之",亦即通过诠释儒家经典,诠释者能够对儒学精神学以致用,在致用中加深理解与诠释;荀子十分重视的还有,它能促使诠释者逐渐进入一种理想境界,亦即"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  相似文献   

15.
读了何华新同志的《云南汉族源流述略》(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3期),颇受启发。但对于何文把“庄蹻王滇”视为“第一次沟通了中原地区汉族人民与祖国西南边疆滇池地区少数民族人民间的关系”,即汉族进入云南之始的观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首先,庄蹻是否属于汉族或汉族的前身华夏集团,这是弄清问题的关键所在。《史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即“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WHO《章程 》序言)。换言之,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身心健康的。过去,我们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随着心理科学在国内较快发展,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对之亦做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类型来看,瑶族文化可分为铜鼓文化和长鼓文化两大系统。即布努瑶族系的铜鼓文化和盘瑶族系的长鼓文化。此文不是论述瑶族文化问题,而是根据我在桂、湘、黔、滇等省(区)瑶族地区调查收集的资料,略述布努瑶地区铜鼓分布、历史、打法、社会作用和收藏等问题。瑶族地区铜鼓的分布和使用的历史瑶族,全国有一百四十多万人,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等五个省(区)  相似文献   

18.
【木棉文学社简介】广东中山石岐中心小学木棉文学社,以中国作家群为平台,以打造全国一流文学社为目标,聘请了曹文轩、金波、高洪波等众多作家为顾问。自文学社创办至今,有近500多名学生在《中国校园文学》、《新小读者》《小学生拼音报》等全国报刊发表文章。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我国传统生产方式带来了广泛、深刻的变化。对近代苏州棉布染织业工场的发展历史的考察,可以帮助对近代中国棉纺织工场的发展及内部情况加深了解。鸦片战争前,我国尽管在某些行业中已零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但在手工业诸行业中分布最广、地位最突出的棉纺织业内,却几乎没有资本主义萌芽存在。仅有的例外是苏州的棉布整染业,那些由厂商直接经营的染坊、踹坊,形成了“商业资本同工业资本之间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具有“工场手工业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而作为纺织业主要工序的纺与织,当时苏州则基本停滞在个体性质的家庭手工业阶段。在城市,手工纺织业同样以家庭副业的形式广泛存在,康熙长洲县志载:“(长洲县)地产木棉花甚少,而纺之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产,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  相似文献   

20.
巴比伦王国在它最后的王贝尔莎萨继位后短暂时期即倒塌了.而最后的国王贝尔莎萨的身世在历史记录中与”圣经”记录中不尽完全一致.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直到20世纪才证明贝尔莎萨是被垂帘听政的.本文将展现不同以往的观点,由如下三个角度,即1)从”圣经”中”但以理书有关他的记载;2)从贝尔莎萨一直被假设为尼布甲德尼撒王之子;3)综合证明贝尔莎萨与尼布甲德尼撤王无任何血缘关系;戏剧性地证明事实上贝尔莎萨是其寡妇母后(即前王后)与拿波尼达斯(宰相)的私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