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济学帝国主义下的法律经济学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树 《社会科学》2004,(1):52-58
近数十年来 ,在西方经济学界 ,经济学不断向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渗透 ,形成了许多以经济学方法作为分析方法或体现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新兴学科 ,西方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经济学帝国主义”。法律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重要表现 ,它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来考察、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的学科 ;它是法学和经济学科际整合的边缘学科。本文在阐述了法律经济学的基本轮廓后 ,提出了法律经济学形成给予我们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作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重要表现,法律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来考察、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的学科;它是法学和经济学科际整合的边缘学科.本文在阐述了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理论框架后,提出了法律经济学给予我们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作为用经济学的思维和方法探讨法律问题的交叉学科,法律经济学目前已形成了几个活跃的理论流派,成为一个开放、竞争的理论系统,分别为法学和经济学提供了若干创造性的思想源泉。运用经济学思维和方法研究法律问题,不仅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更重要的是为法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法律经济学使我们以一个新的方式体会法律体系,从经济学成本收益与资源配置角度出发,对法律及其制度安排作经济的分析,以期使这种安排达到最佳效益。经济分析使法学研究更具说服力,并常常会提出一些超越法律的见解,从而可能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等环节提供符合效率原则的帮助,以使法律制度安排有利于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作为法律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科斯定理给我们展现的就是有关法律制度最适安排的情形与图景。在法律经济学看来,有效率的法律制度便是努力使法律供求趋于均衡。所有法律活动,包括一切立法和司法以及整个法律制度事实上是在发挥着分配稀缺资源的作用,因此,所有法律活动都要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即效率最大化为目的,所有的法律活动都可以用经济的方法来分析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法律经济学:历程、思想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重要表现,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来考察、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的学科;是法学和经济学科际整合的边缘学科。本文在阐述了法律经济学的基本轮廓后,提出了法律经济学形成给予我们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法律经济学: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简要回顾了法律经济学这门新兴学科兴起的历史,从学科的性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等方面考察了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并从学科性质定位与学科研究方法角度,对进入90年代后法律经济学学科的演变趋势做出了基本的描述,提出了作者对法律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6.
法律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法律、经济学和交易成本。法律是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是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而交易成本是法律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对三者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法律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思路,防止法律经济学成为传统经济学或法学的附庸而丧失其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7.
法律经济学的主要方法论特征是将经济学、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法学研究。它一方面可以使法律制度的效率得到较大的改善 ,另一方面则具有唯效率是图的片面性 ,后者集中地体现在作为其主要理论框架的科斯定理上。充分发挥法律经济学的方法论优势并克服其局限性 ,一条重要的出路就在于实现法律分析之“自由哲学”维度与经济学维度的视界融合 ,从而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西方经济学界,经济学不断向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渗透。70年代以来,法律经济学在西方取得迅速发展,经济学分析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分析各个部门法以及重大的社会问题。法律经济学在个人主义方法论的立场上采用了经济学中一系列的基础理论和假设,通过成本收益、激励分析等方法的运用来解释法律,预测特定的法律的影响和以效率为核心价值来进行法律的规范研究,对于法律经济学方法论的认识可以深化对法律经济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由于所持的学科立场及研究视角的不同,对法经济学关注的学者们并没有就其学科性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取得一致的看法。以波斯纳为代表的主流学派把“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于“法律的经济分析”,在研究范围上包括从反托拉斯法到法律和法学的各个领域,在研究方法上偏重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而以麦乐怡为代表的非主流学派则把“法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定位于“经济、社会、哲学等比较分析”,在研究范围上纳入更多意识形态内容,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经济、政治、社会判断方法的综合。主流学派凭借其研究方法上的“技术优势”,在过去40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非主流学派试图突破法经济学研究中“法律的经济分析”这种狭窄的分析框架,发展出一种新的思考法学与经济学的方法。这一发展趋势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取决于其研究方法和分析结论在多大程度上能显示出超过“法律的经济分析”。从根本上讲,法经济学理论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创造性过程。作为新兴的理论学科,法经济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法经济学是法学和经济学科际整合的交叉学科,但四十年来,主流法学界对法经济学基本上冷眼观之,法经济学要真正进入法律实践且实现其学科目的,其基本价值必须涵括公平正义。将基于经验而非先验建立法经济学的公平价值,先从行为经济学的行为博弈实验中实证人们公平偏好的普遍性,再以此为基础推导出法经济学的公平内涵及其与理性的兼容性和功利主义的一致性,进而确定法经济学的公平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把“科学”置于经济运作的中心位置,是对传统工业经济以“资本”或者“权力”为中心的一种扬弃,这两种新的发展观都要求运用创新手段解决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生态经济和知识经济要求社会主义,要求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全面互补。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少人常常使产业经济学与工业经济学不加区分地交叉使用,存在互相重叠的问题。这种研究状况,无论对两大学科的自身建设与发展,还是我国当前的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本文认为发挥两者在市场经济与现代化进程中的指导作用,本文从历史、中外比较、研究对象与内容、方法论的角度分析和揭示了产业经济学与工业经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六大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经济学界,越来越多的人赞同"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是同一名称的不同表述这一西方主流观点。然而,这种认识并不客观。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之间虽然有密切的历史渊源,但两者在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角度、范围、主体对象、方法、内容和理论结论等各个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甚至对立。这些因素相互之间构成一个结构严谨的逻辑体系,某一因素确定,其他因素也就同时确定,因此造成两个体系在各方面都不能同时兼容。两者名称的变化或取代,是以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所谓"边际革命"和主观经济学对古典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取代为标志的,所以,"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之间在各方面都不是等同的。由于是对同一经济现象的两个不同视角,因此各自既有客观的一面但又都是片面的;逻辑上要求的一致性,却又使得两者之间无法相互兼容和补充,这使得以追求达到"科学标准"为目标的现代经济学难以摆脱片面和狭隘。这说明,经济学研究既不存在一个公认的研究范式,更不存在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评析凯恩斯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至60年代期间,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然而,这个新正统的凯恩斯经济学从20世纪70年代迄至今日,在西方经济学界不断演变,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三个派别.这三个派别及其观点瑕瑜互见,不分轩轾.它们的前途将是怎样,不可端倪,有待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行为法经济学与法律经济学:聚焦经济理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林彬  黄健梅 《学术研究》2004,90(12):63-72
法律经济学大量的借助于理性选择理论来考察法律规则和制度, 然而随着这项理论在法律分析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越来越重要时, 许多学者却对这项法律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基础理论表现出许多不满。行为法经济学的出现更是把矛头指向了以波斯纳为代表的主流法律经济学背后的理性选择理论。本文在分析行为法经济学与主流法律经济学之间的冲突的基础上, 探讨了行为法经济学对我国法律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并初步分析了行为法经济学在我国法律实践中的应用问题。分析表明, 我国法律经济学界亟待认识理性选择理论的前提与局限, 行为法经济学与主流法律经济学的调和、充分利用行为法经济学的优势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他们既有历史渊源和内在联系,又存在较大差异.对他们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有利于我们批判性地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学的文化本位及中国经济学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尝试明确文化最初的本位含义及其鲜明的经济学思想内涵,初步论证了作为文化本位的经济学思想既是对于社会文明发展核心理念的总结和概括,同时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创新也受制于文化发展的束缚。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经济学学科化发展相互关系的典型分析,探讨了中国经济学发展所面对的传统文化理念的局限;指出中国经济学建构中传统文化本位的滞后是必须克服的难题,克服的途径是文化及经济学本身所必须经历的二次否定和三次整合。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卓云 《学术研究》2006,1(5):12-17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经济学体系。本文就两门学科在研究视角和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等方面作了简明概括的比较,论证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科学性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缺陷,提出在坚持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扩展和细化马克思经济学宏观分析框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界定与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建奇  王丹 《河北学刊》2005,25(6):180-185
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边界如何确定?本文认为,经济学总体上是指关于在稀缺资源约束下如何使产出最大化的学问体系,它力求多角度地挖掘有限资源中的“潜在利益”,由此形成了多角度的经济学。经济学学科分支体系的发展正是新的挖潜途径不断被发现的过程。社会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人与物的关系)和交易(人与人的关系)两个基本方面,把人“假定掉”的“纯经济学”和把“努力看作由人控制的变量”的政治经济学,正是从生产和交易两个方面研究如何提高经济活动效率的两大经济学分支体系。  相似文献   

20.
梁建洪 《理论界》2014,(4):36-39
数学化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主流趋势。从技术层面考察,经济学数学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作为技术中介,起到了沟通经济学与数学桥梁的作用。虽然经济学数学化是西方经济学家长期探索的结果,而马克思经济学则对这一问题做出深刻的解读。马克思主义认为,货币的实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价值形态上,货币与其他商品没有差异,这一质的共同性是货币能够发挥价值尺度职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经济诸量才能够转化为同一的货币量,进而进行数学上的计量和运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