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法学的核心问题,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是其中分歧较大的问题之一。该文首先界定了确立经济法调整对象范围的标准,然后对争议较大的有关市场主体、市场运行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法律调整问题进行探讨,并对相应的经济法调整范围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科学,许多基础理论性问题还长期处于争鸣与探讨之中。对于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以及定位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单纯地从经济法自身来着眼研究,似乎总难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笔者试图转变视角,将经济法放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整体中去考察,沿着...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法学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基石,但法学界对这一概念的界定一直存在着争论。文章从法与经济法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具有突出的现代性,这是经济法不同于各类传统部门法的重要特征,但相关的研究却微乎其微。深究经济法的现代性问题,不仅有助于经济法学乃至整个法学研究的深化,而且有助于消除不同学科学者之间的对话壁垒,从而能够促进法治水准的全面提升。该文从三个方面阐述:第一,经济法的产生具有现代性。第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具有现代性。第三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具备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学在我国2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其调整对象以及其作为一个法律部门的独立性一直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本文从分析经济法调整对象划分的差异性入手,提出了一种经济法部门划分的新标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独立经济法部门的体系构成。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法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之一。以经济法学说史的角度考察经济法调整对象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截至目前,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可谓已经具有了丰富、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但是相关学说理论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未达成共识与统一。文章试图立足于当前有关经济法调整对象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总结出他们的共性与差异,并对经济法调整对象达成共识所应当努力的目标与方向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概念之所以不能统一,是因为学者们从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和法律规范体系等视角进行观察分析,而经济法的首要特征是其经济理性。从经济理性的视角能够对以往经济法概念进行正确认识。因此,有必要从经济理性的角度审视经济法概念。  相似文献   

8.
邢会强 《南都学坛》2011,31(2):90-100
根据中国知网(CNKI)1980年至2010年上半年的数据,对经济法基础理论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和排序后,其中被引频次在50次以上的共30篇。通过对这些论文进行分析可见,2000年是中国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高峰。通过与其他法学学科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可见,经济法学界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与我国法学界的整体研究水平和能力基本相当。作为法学园地上的一株新苗的中国经济法学,在为自己的"合法地位"而斗争的过程中,花费和耽误了太多的时间和学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经济法制度规则的提炼。目前,中国经济法学正在由"前科学"加速向"常规科学"过渡,其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理论与制度的互动研究,提炼和整理出越来越多的具有可操作性和解释力的经济法规则范型。当然,经济法学界的引文分析和引文规范性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经济法学界内部的交流和对话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最终形成一个强大的经济法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法律部门调整对象的研究中,法学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是最多、争议最大的,并且至今尚没有一个一致公认的结论。因此,很有必要从法理的高度对经济法调整对象进行反思。本文选取了两个视角,一个是从法律部门的角度进行反思,认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不能拘泥于传统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一个是从整个法学的角度进行反思,认为经济法调整对象是一个历史与国情相结合的范畴,也是一个经世致用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法从无到有.历经了从误解到理解再到被普追认同的过程,可谓饱含着艰辛和喜悦.回顾过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济法学体系已初步建成,但反恩正在发展中的经济法.却有着诸多困惑.  相似文献   

11.
法的原则是法制定的必然要素,是法律实施、防止法律运行异化的重要需求。农业法原则是农业法制定、实施及主体参加农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准则。农业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济法学是新兴法律部门,加之经济法的自身属性,使得农业法的原则研究存在着多元化现象,学界对此还没有达成共识。农业法应属于经济法的子部门法,重构与发展农业法原则要从经济法这个本源中寻找答案。农业法原则为经济法的局部性原则,具体包括:"三农"利益协调与保障原则,"三农"实质公平、效率、安全共进原则;"三农"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法用权与权责统一原则,最小限制、最大促进原则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法学界对经济法的法域归属问题存在颇多争议,主要是经济法的公法属性和社会法属性之争。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类别,对经济法的研究方向应作些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有益探索。尝试对经济法进行从单一视角转向跨法域的研究,探讨经济法同时涉足公法与社会法的问题,将能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调整原则及调整方法进行更为合理的解析。  相似文献   

13.
语境中的经济法 --关于经济法的话语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论作为研究法律制度的一种新的进路,对于法学,尤其对于作为新兴学科的经济法学如何形成自己的解释方法、价值判断及理论范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经济法学领域内面临着政策性语言、经济学语言及其他部门法语言掺杂糅合的混乱局面,这迫使我们不得不从语言哲学及语言背后的文化维度出发,对经济法的语境问题进行重新考量,进而实现对经济法话语体系的理论重构,厘清经济法应当具有的基本范畴与理念。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部门的独立性问题是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的核心问题。表面上看,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分之所以成为难题,主要是因为国家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直接由行政部门实施所致;实际上,国家权力对市场主体与社会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干预或协调,并没有改变原有经济关系的双方主体,也没有产生新的经济关系,因此,经济法与行政法之间的界线应当是清晰的。经济法独立的调整对象是需要国家权力干预的特定市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经济关系,因此,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经济法部门独立的另一个重要根据是,经济立法与执法遵循着与行政立法和执法完全不同的原理与精神。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经济法与民法之间关于调整对象与地位的争论受到太多的误解,需要重新阐释以发现其历史意义.通过考察特定历史背景,我们发现这次争论的价值不仅促使经济法获得独立法律地位,增进对法学研究的理解;而且有助于经济法学研究转型,在因应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三元结构、问题取向、法外论法、结构性研究等有别于传统法学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6.
自从法学界提出“经济法”这一命题后,论争与质疑就一直存在,这些争论最为根本的分歧集中在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上,即经济法是否具备独立的调整对象。笔者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经济法调整对象具有动态性。经济法作为需要国家干预之法,它是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经济形态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正是这一特征,表明社会经济中许多经济关系必须由经济法来调整。  相似文献   

17.
政府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市场失灵,其研究对象是政府如何干预国民经济。经济法是调整一定的经济关系的法规,也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政府经济学与经济法或经济法学有共同的研究起点———市场失灵,政府对市场失灵的规制,即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则构成了政府经济学和经济法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政府经济学与经济法学关系密切,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一面,二者相互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部分学者力求分隔真正的经济法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界限,这种努力不仅未达目的,还导致种种矛盾。以学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三地面个基本共识为标准,可以发现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真正的经济法,可由于情感、认识和技术原因的存在,学者长期努力分隔经济法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关系。“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真正的经济法”的结论有助于形成理性的经济法历史观、渐进的经济法发展观、多元经济法观和善恶经济法观,对经济法研究以及经济法治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功能是经济法学的重要理论问题。针对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法功能的定位问题,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阐述了在中国西方现代经济法功能的失灵及其原因。同时指出,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由于没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必须抛弃“规范政府调节经济、弥补市场经济不足”的经济法功能的定位,并将其确定为“界定经济主体地位、培育市场经济、消灭行政垄断”。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的调整范围是学界多年来最为关注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文章指出划分法律部门的实质标准是利益,而不是调整对象和方法.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利益需求,才造就了不同的法律部门.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是经济法的立身之本.一个法律部门出于对某种利益保护的需要,往往调整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同一性质的社会关系由于承载了不同的利益,也往往需要不同的法律部门共同调整,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的关系正是如此,它们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