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书法家有意识的以自作的诗文或他人的文学作品作为书写对象,创作供人们欣赏的书法作品,是书法与文学自觉交融的表现方式之一。这一现象是从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它一方面表明此时文人已将“写字”看作是一种脱离实用的审美活动,另一方面表明文学对书法具有很强的影响和渗透力。以文学作品作为书写内容而产生的书法作品,已不再是一件单纯的书法作品,而是一种书法和文学艺术融合为一的共同体,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书法创作以文学作品作为书写内容从而与文学相互交融的现象,在书法发展史以及整个艺术发展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书法艺术是国学经典的组成部分,作为东方特有的艺术形式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书法艺术家马骏华的书法作品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他的创作题材,字体特点、艺术风格,探讨马骏华书法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书法艺术文化创新和传承的关系,并为相关研究者书法艺术创作提供启发与指导。  相似文献   

3.
书法家把从大自然中获得的美感,概括曲折地反映到书法创作中来,使其作品纵横有象,物象生动,从而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这就是书法创作中的取象。书法取象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寄托性。取象是产生书法意境的先决条件,它决定书法作品的格调。书法创作不仅要通过观察和领悟的途径,还必须运用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在书法创作中的主要表现是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4.
客观造化是与书法相关的四要素之一;书法与客观造化的融会主要通过书法家的学习、创作,物化于书法作品之中,也可通过欣赏者对书法作品的欣赏来实现;书法与客观造化的融会肇自汉字与客观造化的融会,主要包括形象、体势、意味、道理四个层面,并以无形的融会为主,使之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拓展。  相似文献   

5.
书法气韵论     
气韵是书法家、书法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互相感知的产物.气乃书法之真谛所在,强调书法作品气韵连贯;韵指的是旋律、韵味,象外之趣.气韵合一乃书法所求的最佳效果.一件书法作品的气韵,可以说是书法家品德情操、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以及艺术功力等内外因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6.
朴连生     
《阅读与作文》2010,(2):F0003-F0003
朴连生 男,1965年生,自幼爱好文学创作和书法绘画,其书法作品在吉林省劳动保障厅建厅五周年书法大赛中获奖。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7.
接受者在对书法的接受过程中,书法作品的教育、娱乐功能得到实现.目前书法接受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书法家的接受、书法作品的接受、书法名词的接受.各个时代的接受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倾向选取不同的角度对书家进行分析与理解,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出发,人们对于经典书法作品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推崇的理由也不尽相同.书法名词的发展常呈现出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它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审美、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书法名词的接受也要放在特定时代、特定背景下去考察理解.  相似文献   

8.
连江州 《新天地》2016,(11):12-13
中国书法以其独特的形态展示出不朽的艺术魅力.然而,如何评判一幅书法作品的优劣呢?下面的方法是判定的基本标准.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一定具有历史传承性.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名碑名帖传承有序,临习古人碑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不临习古人的碑帖,仅凭自己的一腔热情信马由缰地书写,是不可能有上乘之作的.  相似文献   

9.
王云岩 《社区》2014,(32):20-20
书法作品在章法上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因此,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总能看到作品中有形断而意连的留自,也正是因为这些留白,才使得整幅书法作品虚实相生、灵巧飞动、神韵天成。如果说书法作品中的留白是书法章法布局中的一种技巧或安排,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懂得“留自”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艺术家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的和谐为宗旨的中国哲学,渗透到艺术创作的精神领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书法和诗歌,体现出传统哲学生命理念中强调个体生命和精神自由的精髓,两者在含蓄蕴藉的审美旨趣上相互融通,书法作品给诗歌意境的阐发和拓展开辟了无尽空间,诗歌意境对于书法创作进行了诠释和解读;同时,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两者又大有异趣。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书法和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书法作品的品位与层次,历来是个争论颇多的领域,也是学习书法和欣赏书法最难懂的地方。人品和书品是分割不开的,优秀的书法作品,虽然形式各异,审美取向不尽相同,但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书法传统是一个由“技”、“法”与“道”三个层次构成的,以艺术家的内在情感体验、审美与情感抒发为内在动力,书法艺术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为外在驱动力的不断流失与替补的动态螺旋状发展系统.书法传统伴随着传承而产生的信息流失与解读的信息差异决定了今人对书法传统全面准确把握的缺陷性与不可能性.书法传统对于当代书法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基于特定目标的书法创新主要通过书法作品层、技法层和道这三个层次的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一毅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研究我都相对比较熟悉,因为跟我读的博士,他的书法作品我常常看到,今天到牧风堂参观了一下,还是好。这里我第一次来,今天的展览,包括作品的装裱与展示形式,我是第一次看到,看后有一些新的感觉,它会迅速地跟漆艺等艺术形式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契合自然是书法创作的基本规律,唯变所适是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充满激情是书法创作的自我状态,气韵生动是书法创作的生命主题,返璞归真是书法创作的人格真谛.只有从创作体验的角度来审视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审美原则,才能对中国书法艺术创作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笔墨当随时代,社会逐渐进入“读图时代”,书法创作也由之前的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排遣自己的情绪,变成了主要为展览、交流、装饰或赠阅的一种艺术形式.从近20年的书法发展来看,对形式感的追求改变了人们欣赏书法作品的角度,也改变着我们的创作方法.书者们开始对作品的幅式规格、章法样式、笔墨结构的运用、载体材料和装裱样式等方面按照美的要求进行包装和设计,使之更具有观赏性.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套完整强大、意义明确的话语体系,其中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显而易见.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字,对文字的解释与运用构成了我们的日常话语.进一步讲,文字体系始终在凸显、深化和强化着话语体系.我们如何将国家长期形成的文字体系融入新时代的话语体系,建构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中以汉字书法最具特色,它作为我国文字体系中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对深化和固化中国的话语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和核心价值.中国书法的内在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吻合,凸显儒家文化,符合实用主义的理念.我们完全可以将书法之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将书法之精神以新的文本、新儒家的话语表达出来,将书法之精神与实用主义哲学相结合,即通过书法情境、书法作品、书法实践、书法文化来带动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带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形成.  相似文献   

17.
展览是书法产业中重要的一环。书法创作者将展览当作检验、展示自己书法创作和获得艺术与市场双赢的一种主要方式。为展览而创作、为市场而展览使得书法创作过份看重形式表现,而乏功力、缺内涵、少自然,这些都会对公众审美期待、艺术共鸣造成挤压。书法创作的终极目的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是人格魅力的自然展示、是人文精神的自然体现。因此说书法产业化的目的不是“去书法化”,书法创作的最终目的不应该在产业化中消解。  相似文献   

18.
书法作品通过点画、结构、章法的美学效果潜合着人格美、个性美,反映了书法家的审美观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文章通过“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阐述诸如书学理论、书法美学、书法史、古文字学、诗、词、碑贴鉴赏等等对一个书者的书法学习和创作的各个层面的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钟孟盛 《老友》2014,(1):44-44
正近日,笔者收到诗友眭明朗赠送的《江山花木诗书篇》一书,细读起来,发现他的诗词既有丰富的想象力,又符合格律。这是他汇集退休后创作的数百首诗词和部分书法作品出版的诗词书法集。从行云流水的字体中,不难看出这是出自一位功底深厚的老人之手。在谈起创作诗词和练习书法的话题时,眭明朗便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诗词是他在退休之后才开始学习的,书法则源于他从小打下的深厚基础。今年74岁的眭明朗,出身于南康市浮石乡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者杨沂孙的《在昔篇》是古文字书法学上的重要文献,是古文字书法学独立成科的重要标志。杨氏手书拓本对这篇流传极少的文章进行了录文,从而为书法学特别是古文字书法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为杨沂孙的古文字书法学理论探讨奠定了基础。他初步总结了古文字书法创作和研究的历史,明确提出古文字书法的创作要与古文字的研究相结合;古文字书法学的研究要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研究相结合;古文字书法的研究和创作要取用新材料,用不断发现的古文字材料来丰富古文字书法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