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主体、主体性原是哲学中的概念。在哲学史上,主体这一概念至少有三种用法:第一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主体,其含义是指运动或属性的承担者或物体的主要部分,近似于“实体”或“主体”的概念。第二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其含义是指认识和实践的承担者,这一概念是与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对象(客体)相对应而使用的,具体就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入(包括个体、社会焦团、阶级以至全人类)。在哲学家黄埔森看来,“主体这一概念,除了有实体、主要部分等含义外.最主要的含义是指某种活动的主动又出者。……主体是人·但不等于人,人只…  相似文献   

2.
“物化”这一概念是马克思在1844年提出的,是对象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的、物化为对象的劳动,是劳动的对象化。”①这表明,物化其观念性成果是人的基本实践方式之一。个体认识的物化即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将其主观认识逻辑地外化为现实物质成果的过程。由于个体认识的物化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物化过程中或物化结束时总要对已经或正在进行着的物化活动进行评价,以利于下一步物化活动的展开。这里的评价,就是主体对个体认识物化意义的观念掌握,是对物化活动的价值这种主体性事实的…  相似文献   

3.
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近两年来特别强调并分别系统阐述了“求真务实”和“和谐社会”两个重要概念。对“求真务实”这一概念的阐释,无疑为党的思想路线充实了重要内容;对和谐社会这一概念的阐释,使科学发展观得到具体的展现。本文试就求真务实的科学含义及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做一分析,以为我们深入认识这两个问题提供管窥之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求真务实”精神认识上的深化,有着深刻的时代和现实背景。第一,“求真务实”精神是着眼于在新世纪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提出的。建设中国特…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的地下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下经济”这一概念,有多种表述,如洞穴经济、非正式经济、平行经济、第二经济。隐蔽经济、黑市经济、秘密经济等等,涉及到极为广泛的经济活动。现在,还没有一个概念能准确全面地概括不同领域、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地下经济。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是用“地下经济”这一概念作为最一般表述。地下经济有四个层次。一是“总与不光彩的行为有关”的活动,比如走私、贩毒、盗窃、卖淫、赌博等,这些非法行为,是显明的地下经济。二是从事创造财富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与公开经济活动不同的是逃避国家税收和监督。三是通过地下工厂、…  相似文献   

5.
论"审美妙悟"概念之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美学应当确立“审美妙悟”这一概念。作为中国人重要的认识方式之一 ,妙悟具有潜在的美学特质 ,具有类通审美认识活动的特性 ;作为审美认识活动的妙悟 ,和一般审美认识活动具有不同的特性 ,它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认识活动 ;妙悟是一种审美直觉活动 ,但它与西方审美直觉理论具有明显的差异 ,它是一种“慧的直觉” ;妙悟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直觉活动 ,表达的是天人相合哲学的精髓。在世界美学中 ,应确立“审美妙悟”作为一个独特美学概念的位置 ;在未来的世界美学建设中 ,应注意吸收中国“审美妙悟”学说的滋养  相似文献   

6.
王开春 《兰州学刊》2008,(1):181-183
江西诗派是宋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文章通过对宋人使用“江西诗派”这一概念的情况进行梳理,揭示这一概念的出现及其内涵变化、丰富的过程,为全面理解这个概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民营经济与市场化经济改革沈滨现阶段中国的民营经济,是伴随着经济改革起步开始出现的,而这一概念的提出,则是在经历了十几年改革之后。民营经济从“自发”走向“自觉”,反映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由模糊到清晰的认识过程,有关民营经济与市场化经济改革关系的研究,也日益...  相似文献   

8.
“通古斯”一词,不见于中国古代经传与史乘,但作为语言分类学上的一个术语,则已为中外学者所普遍采用。“通古斯”这一概念已被引入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史各领域。但由于对这一概念的含义理解得不准确,造成了各学科在使用上的不一致。为了正确认识和使用这一概念,谨撰此文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 在近年来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中,马克思在晚年放弃了“亚细亚”这一概念的说法,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很流行。这派意见认为,“亚细亚”概念是马克思的早期用语,是当时马克思对原始社会的一种称呼。这一概念“只是马克思在他几篇文章中  相似文献   

10.
价值作为一个普遍意义的哲学概念,在中国是近代才开始使用的。与这一概念相近或相当的,在汉语中有“好”、“善”、“贵”。“好”是指能满足自己的欲望,符合自己的需要;它是与价值这一概念最为切近的汉语词。孟子曰:“可欲之为善”(《孟子·尽心下》),即指可用来满足需要的东西就是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善”这一概念也与价值概念基本相当,只是这里所说的“善”同伦理学意义上的“善”含义有所不同,因为前者比后者的涵义  相似文献   

11.
盛新娣 《社会科学》2003,(10):120-128
要对“中国古代是否有科学”问题做出断言 ,关键在于怎样理解科学的概念。在当代 ,科学不仅指一种知识 ,且是人类获得知识的社会活动。科学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同时 ,通过修正、扩充乃至更换内涵 ,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范围内 ,不断地确立起自己的存在。从此意义上讲 ,中国古代科学就应当能够被纳入科学的内涵 ,从而成为科学的一种形态。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个概念 ,并不构成我们使用“中国古代科学”这一概念的障碍。本文具体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这一概念的使用所要备具的三个方面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文体这一概念引入新闻学研究的范畴.阐述了新闻文体的本质特征:“新闻 作品既不是对客观世界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抽象,也不是形象化的表现,其文体的本质特征是真 实的再现,其目的是准确及时地向受众传播。” 在阐明了新闻文体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分析了新闻文体的各个层面:即新闻事实、类 型、语体和风格,并区分了三种不同的新闻事实.即事件性事实、非事件性事实和精神性事实。本文 摒弃了长期沿用的新闻体裁这一概念.根据再现方式及功能的差异。把新闻文体分为报道类和谈 话类两种。并据此把新闻语体分为实录和口述两种形态。本文还对新闻文体的风格问题提出了自 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王雪 《理论界》2006,(7):113-114
自从1947年费孝通先生提出“差序格局”以来,这一概念就成为认识、分析中国社会的有力工具。综观五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研究的历史,学术界围绕其理论内涵、发展趋势等展开讨论,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看法,从而丰富了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对于“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界定,国际国内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某些方面甚至还存在严重分歧,这影响了对创意产业本质的进一步认识,进而影响到产业政策的制定及相关产业实践的开展。从文化本位的创意产业观、产业本位的创意产业观、创意本位的创意产业观三个方向对此进行梳理,深化此一问题的讨论,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波兰尼默会认识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首次在认识论领域提出“默会认识”这一概念。默会认识思想也是波兰尼的认识论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文章追溯了波兰尼默会认识思想的理论渊源,分析了波兰尼默会认识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和理论来源,并对波兰尼默会认识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概括。波兰尼的默会认识思想为认识论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对于其它学科的理论研究和人们的实践活动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启发式教学,人们的认识出现了种种偏差,没有抓住这一概念的实质。形成对这一概念的正确认识,对整个教育理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尽管学术界对浪漫主义这一概念存在较大分歧 ,尽管欧洲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不同的倾向和特征 ,我们还是应当认可这样一个事实 ,即欧洲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统一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很长时间以来 ,我们对欧洲浪漫主义的很多观点和看法是肤浅的和不全面的 ,我们不仅错误地理解了“消极”与“积极”浪漫主义的划分 ,还忽视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特有的政治和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8.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表现和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这两个转变的关键是深化改革,而深化改革的关键又是在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其关键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进展,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讨的问题.为了叙述方便起见,本文仍用“公认”的“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概念,其实,用“政府职能重心位移”或“政府职能重心转移”这个概念更加准确,以避免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上的误导.  相似文献   

19.
一般地讲,“民族理论”这一概念既符合历史的传统(从恩格斯1866年提到“民族理论之运用于波兰”以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多次使用“民族理论”这一概念),也符合现实的习惯(在我们党的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中,“民族理论”这一概念也一直得到经常的使用),因此不存在妥当不妥当、合适不合适的问题。但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而言,还不等于是这一概念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科学性,因此仍然存在着妥当不妥当、合适不合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了进一步认识和揭示科学发展规律,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观,我国学者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于本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潜科学”这一概念,并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取得了可喜成果。从已取得的成果中,我们不难看出,“潜科学”作为一种思想方法,确是认识、分析与揭示科学发展规律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往的科学史研究,大都是纵向地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等,这是必要的。而潜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