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前半期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他的道德寓言小说有着典型的个人特色,作品中的主题往往是模棱两可的。这与他的经历有关,他受到过清教思想、超验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因而是一位思想上复杂矛盾,常常对人性善恶进行思考的作家。在《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这部寓言式的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晦暗的意象,本文分析了三种典型的意象和具有深刻寓意的象征,以此来解读主人公的矛盾心理,研究霍桑的写作特色,从而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小说主旨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胡欣  韩艳 《现代交际》2013,(11):69-69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在这本小说中他运用时空上的距离感、人物平凡与崇高的对比、偶然性与巧合等多种创作手法为读者营造了恰到好处的审美距离,突出了作品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3.
《拯救溺水鱼》这部小说中谭恩美以独特幽灵叙事的方式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小说的叙事结构交织在绝对的幽灵之旅的时思想情感和人物之间的差距,有着表达主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章回体小说中的集大成者,其植根生长于中国丰富博大的古典文化之中,因此在小说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传统古代中国的宗教色彩对小说的影响之深。小说不仅仅在创作主旨上就体现出了浓厚的宗教意识,在表达方式上这种宗教意识的体现也有迹可循。本文从分析小说主旨和表达上的宗教意识出发,结合小说中宗教意识具象化的体现,深入分析了小说的宗教意识所具有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塑造了近两百个人物,细致解读小说人物便可发现诸多人物之间存在互相关联、两两映照的关系,这便是"对偶"手法在《儒林外史》小说人物塑造上的创新运用。本文以人物互映关系为中心,具体列举对偶手法在小说相关人物中的运用表现,尝试分析对偶手法在人物塑造上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白先勇是位十分重视小说"对话"的作家,他的"对话"艺术一方面能表现小说人物的个性,另一方面能推动故事的发展。他的小说大都通过对话的方式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本文将从对话展现人物、对话反映人物变化、对话推动情节发展三方面就白先勇小说中的"对话"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球场上消失了500多天的中国足球先生李铁又出现在激情四射的英超赛场上,中国球迷熟悉的那个"跑不死的李铁"又回来了!或许曾经沧海吧,与以前面对媒体有些"冷漠"的李铁改了许多,这个曾留学巴西五年的健力宝小子,如今在球场上收放自如地踢着足球,在球场下却疼爱有加地抱着女儿,初为人父的喜悦和重回赛场的兴奋,让李铁喜上加喜,有问必答.在他身边,出身名门的妻子龙菲,总是深情地呵护着丈夫,特别是在他遭遇伤病困扰的岁月里,龙菲全方位地展现了一个东方女性所特有的温柔与驯良.想听听他们的爱情故事吗?  相似文献   

8.
科学小说作为19世纪下半叶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其写作过程以科学原理和科学实验为创作基础,并加以适当合理的想象。科学小说不同于科幻小说,其主要关注的是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对于未来世界各方面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英国作家迈克尔?科迪所著《基因传奇》是典型的科学小说,作品中讲述了科学家与神秘宗教团体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本文通过对小说《基因传奇》进行分析,探讨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科学与宗教之间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幸福蛋糕店》是英国作家加莉·帕金的著名作品。书中的各种蛋糕与仪式均和故事融合在一起,由蛋糕诉说非洲的历史。该小说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包括后殖民主义、国际援助、女权主义、女性主义、人物原型、民族主义、文化入侵等。本文选取了后殖民主义视角,根据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中核心的话语范畴——"他者",审视该作品中的后殖民意识与表达,有助于加深读者理解该小说的主题,每个有故事的蛋糕烘焙出了人们对甜美幸福的向往,即使历经了腥风血史,人性之美仍能战胜极端主义,主宰世界的不会是仇恨,而是与往事和解。  相似文献   

10.
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被日本称为“经营之神”。他在用人方面有其独到的理解。我们可以把他的思想总结为:糊涂用人智慧——70%原则。这种管理思想,是中国“中庸”思想的发展,通过70%原则,在70%的层面上获得均衡,可以有效地处理用人中的矛盾问题。“水至清则无鱼”,也许70%原则能更有效地解决用人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龚学明的诗歌大都反映现代人的迷茫、无助、空虚和希冀,包含着对生命哲学的别样顿悟。他的短诗《白色的江鸟在冰河上飞》通过白色江鸟这个意象表达他对生命的沉思,悖论构成了这首诗的基础,诗歌把相互矛盾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折射出自然背后或发生在自然之中的生命现象及其象征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好人难寻》中的象征意义,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及其现实意义。读者可以感受到宗教思想对她的影响和美国的南方留在她身上的烙印。文中勾勒出了社会上的一些心理畸形和思想堕落的人物,通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暴力和悲剧性结尾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文中恰当运用了讽刺、幽默、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及其最终结局。同时,残酷与仁慈完美的结合不失为解决人性罪恶与上帝真理之矛盾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印度之行》是英国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一部著名小说。文章讲述的是一个英国女人与儿子的未婚妻一同去印度看望儿子,以及她们在印度发生的一系列戏剧性的事件。本文选择从人物角色入手,通过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和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展现出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和人物自身前后的矛盾以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引发矛盾的根源是种族主义,尤其是白人至上主义。一、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和《印度之行》1、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爱德华·摩根·福斯特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  相似文献   

14.
小说《飘》,主要是以美国内战为背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她是颠覆传统女性价值观的代言人,在她身上,集中了众多女性的优秀品质,从多角度表达了她对女权思想的理解。小说中的主人公追求事业、金钱和爱情,对于男权社会,有着不满和反抗。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究主人公女性意识的成因,为激励女性追求独立和自由,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塑造郝思嘉这一典型的形象,为女性们带来希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小说的灵魂是人物。人物在汪曾祺的小说中还原为往来市井、寄身江湖的普通人。汪曾祺以从容悠然的姿态勾勒出芸芸众生的种种形状,以及他们人生中的悲欢哀乐,虽然无非是些饮食男女、趣闻逸事,然而他却总能够捕捉到蕴含在最平凡小人物身上的诗意和生趣。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仅有美妙的文字,更有其所特有的悲剧美。本文以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为研究对象,从分析《金锁记》、《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的悲剧性格和她们的悲剧命运入手,解读张爱玲小说主题以及其对女性人物塑造上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现代的思想大家,方东美是20世纪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生命美学的开拓者。他的生命美学将传统形上学生生之德与现代西方怀特海与柏格森的思想相融合,以生命为中心,宇宙、生命、艺术三者之间积极互动,将道德和艺术融为一体。本文从方东美生命美学建构的形而上基础、艺术和生命在方东美生命美学中的关系以及对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感悟三方面去感受他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漂泊反映了生命实体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对峙、不和谐的关系,而漂泊意识即指人类生存根基无力把握、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无法企及的心理感受以及情绪体验。苏童小说中有诸多一部分都涉及此种漂泊意识,其长篇小说《河岸》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部。少年库东亮是苏童笔下少年形象的整合,他的漂泊同时指向空间、时间和精神三个方面。而父亲库东亮作为苏童笔下“逃亡者”中的一员,更是揭示了苏童小说中“逃亡意味着更彻底的漂泊”的命题。作为苏童以往小说的优秀元素的整合,对《河岸》的审视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管窥苏童小说中的漂泊书写。  相似文献   

19.
施琳莉 《现代交际》2013,(11):73-73,72
海明威终其一生都在探索死亡的真谛,这反映在他的大多数小说中。本文主要探讨了他小说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及其产生原因。通过认真分析他的文本,作者发现海明威的死亡不断探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好奇和模糊阶段、必然性阶段,困惑阶段。此外作者还分析了海明威的死亡意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马华文坛上出现了主张"马华文学独特性"的声音。在此社会背景下,南来作家姚紫在新加坡寄居两年后,陆续发表数篇中篇小说。其中,小说《咖啡的诱惑》中对新加坡本地的书写,在情感上呈现出二元化的趋势,并且小说展现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在本土与母国之间不断摇摆。姚紫借助《咖啡的诱惑》反映了寄居南洋初期、中期的体验,小说中关于本土与母国的话语书写也展现了他作为异乡人的徘徊与迷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