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政府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不同政府之间存在交易关系和为追求综合利益的竞争关系。这些关系不能用强制力来调节 ,也不能用地方保护主义来调节 ,只能求助于市场 ,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政府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这种市场关系就构成了政府市场。政府市场的交易不是提供物质商品 ,而是提供的类似无形商品的政策和环境。政府市场之间竞争的媒介是企业和居民。  相似文献   

2.
公用企业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网络设施向一般大众提供服务的企业.滥用是指占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或经济实体不正当地使用了自己的经济优势,从而限制了竞争或损害了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滥用的特征是占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不当地使用了自己的优势地位,该行为的目的是排除同类竞争对手,其结果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或限制了竞争.识别公用企业滥用优势地位的标准有四项:比较有效竞争下的市场行为;比较价格或其他交易条件;合理性或正当性标准;效果性标准.  相似文献   

3.
浅析需求弹性在旅游产品定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品价格竞争是旅游市场的必然现象,价格的良性竞争不仅可以抑制价格上扬,还能提升产品质量,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但是过度价格竞争,则背离了价值规律,既扰乱了旅游市场,又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正确使用需求弹性原理获得合理的旅游产品价格,可使旅游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4.
出资人制度的设计,是<企业国有资产法>核心内容和创新点之一.但该制度设计也留下了诸多缺憾.<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全面实施和出资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要做好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与监管职责的分离与协调,调整好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与监管机构、国家出资企业的关系,推进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的变革,逐步实现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企业改制是一个理论和实务上都很复杂而浩繁的行为过程,它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而企业改制后债务如何承担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出资人和债权人的根本利益。对企业改制后债务承担的核心原则———“企业法人财产原则”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企业改制的司法实务。  相似文献   

6.
双边市场是正确认识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理论基础,市场公共性决定了平台企业必须承担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义务.竞争利益是认定平台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核心要素,滥用相对优势地位、限制用户使用替代产品、恶意破坏对手合法商业模式及流量劫持是平台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基本类型.履行权利保护义务、保护大众利益及基于商业道德和行业规范是排除平台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时的考量因素.《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相关条款对互联网平台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初步规定,但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7.
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惯例及其法律管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限制性商业惯例包含两类行为,一是企业滥用或者谋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竞争,从而阻碍经济正常发展,扭曲贸易的行为,这种行为相当于发达国家反垄断法中所指的垄断行为;二是指滥用或者谋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论采取这种行为的企业的目的是否在于垄断市场或限制竞争,只要其行为是利用自身优势地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就属于限制性的商业惯例,也就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对于限制性商业惯例的界定。经常被认定的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惯例包括搭售、回授条款、限制技术受方对引进技术改进和发展、权利不争、限制技术受方使用技术的地域或者销售产品的市场。对于国际技术转让中限制性商业惯例的管制,以行为是否损害技术受方利益作为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于企业关系资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以往那种单靠企业自身资源经营的方式无法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企业持续发展。企业应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保持和发展一种持久良好的关系,为共同的绩效目标协调发展,形成关系资本,从而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使企业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抵御外部竞争风险。  相似文献   

9.
支配企业的拒绝交易并非本身违法,支配企业有权从事以市场表现为基础的正当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生产、销售或技术开发,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构成<欧共体条约>82条(b)的违反.欧盟特别关注支配企业通过上游市场的拒绝交易封锁下游市场竞争的行为.可能受到竞争法干预的拒绝交易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支配企业拒绝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对于下游市场进行有效竞争具有客观必要性;拒绝供货可能消灭下游市场的有效竞争;拒绝供货有可能损害消费者福利.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术界对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研究众说纷纭,其中以资本雇佣劳动论、劳动雇佣资本论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论最具影响力。事实上,竞争条件下的企业所有权安排最优的逻辑起点是竞争力而非风险承担;市场中的企业并不存在恒定不变的和统一的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可以呈现资本雇佣劳动、劳动雇佣资本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以及他们的边际修正等系列形式;对于竞争条件下追求持续发展的企业,各种形式的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均是以竞争力为导向的安排;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最优状态不能孤立地存在,与公司治理生态系统的状况互为依存。也就是说,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是以竞争力为导向的,它将为企业提供持续创新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为此,各级工会组织必须站在落实“依靠”方针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紧紧抓住拓展市场这一中心,以强化企业民主管理为切入点,以对党负责、对职工群众负责的精神搞好“三权”维护。 途径之一:搞好“三权”维护的前提是提高认识。明确目的 实现职工利益的维护,不仅体现在职工的经济利益上的维护,而且体现在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利益的维护上,要做到政治、经济、文化“三权”维护并重。然而,有些人由  相似文献   

12.
事业经理人与职业经理人除了具有许多共用的特征外 ,还具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职业经理人的目标是在市场上盈利 ,事业经理人不仅在市场上盈利 ,还要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前者的个人价值取向是以求得功名利禄为主 ,后者则还要求得事业价值 ;前者把短期利益看得很重 ,后者更看重长期利益 ;前者更追求残酷竞争 ,后者更追求“竞合”理念 ;前者在企业发展受阻时会选择“跳槽” ,后者会主动创造条件使企业进一步发展 ;前者给企业留下的常常是丰厚的物质财富 ,后者留下的还有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我同意社会主义经济存在竞争,但不同意“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的观点,不同意把商品经济作为竞争产生的唯一的、决定的条件。我以为,竞争是一定所有制条件下人们经济利益关系矛盾的产物。从竞争的内涵看。列宁指出:为共同市场而劳作的独立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叫做竞争。独立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实质就是人们经济利益的关系。因此,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关系的竞争,反映的也只能是人们相互间经济利益的关系。从竞争的动因看。竞争具体表现为争夺市场的势力和地位的斗争,似乎竞争产生的根源是商品经济。其实,商品交换本质是人们经济利益的交换,没有不同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商品生产和竞争不会出现。商品生产和竞争之间不存在谁产生谁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贝雷 《理论界》2010,(12):231-232
传统经济理论即赚取利润是企业的唯一目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支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在这种经济理论的影响下,国家守夜人角色的不作为和鼓吹企业自由和市场自由导致了资本家们盲目追逐私利,从而也引起了企业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的一环,即中国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如何担当起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成为了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零售业外资进入与过度竞争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后 ,外资争先进入中国的零售业 ,对中国零售业的市场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带来了零售业的过度竞争。一些地区的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而过度放任外国零售商进入中国造成商业网点的地域性分布非常不合理 ,而恶性竞争也由此加剧。其结果是外资企业扩大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中国零售业的绝对利润也在下降 ,一些零售企业甚至破产、倒闭。因此 ,我们要壮大民族零售产业 ,增强本土商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规范企业市场行为 ,充分发挥中国的商业功能 ,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转轨过程中的企业行为和市场均衡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把对中国国有企业行为的研究放在不同市场框架下进行 ,发现在垄断竞争市场上 ,国有企业的目标行为是以销售收入最大化为主要形式。在一般竞争性市场上 ,则是以费用支出最大化为主要形式。这两种行为的实质都是以追求经营管理者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之所以在不同市场中表现为不同形式 ,原因在于企业销售最大化行为是搭政府扩张政绩的便车 ,借助政府的市场控制力量 ,把产量扩张至超过利润最大化的最优均衡点。而企业费用最大化行为是搭政府维护就业稳定目标的便车 ,依附于这种最低政绩目标 ,能够在低于以利润为目标的退出均衡点下持续生存。市场均衡就是在这样的行为基础上实现的 ,因此供给过剩往往不可避免。基本的政策含义在于 ,在竞争市场上 ,解决产权问题是首要的 ,而在垄断竞争市场上 ,解决行政性的市场垄断最为关键。反垄断应当成为中国转轨时期迫切和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时刻要求自己注意获得并保持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对任何企业来说,最根本的发展目标都是在社会许可的范围内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就是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产品消费者与投资者,也就是说企业一头联系着消费者,一头联系着股东。任何经营活动都在于如何把握机遇以及如何合理运用企业本身的资源以便为顾客和股东创造最大的利益。因此,营销管理者与金融管理者的经营活动联系着两头:一头是消费者,一头是股东。营销管理者的责任是分析市场风险、把握…  相似文献   

18.
李学峰 《理论界》2004,(4):214-215
企业财务管理分为出资人财务管理和经营者财务管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对其实施财务管理,取代了出资人和经营者的财务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旨在为企业放权的改革和探索,强化了经营者财务管理,但出资人财务管理却一直未能到位,因而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党的十六大以后,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渐形成,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陆续建立。在新体制下,如何以国家出资人身份做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这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提高我国国有资产整体运营效率的关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分开,要求企业产权主体明确。而建立三级出资人所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遏制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出资人缺位或越位现象,以及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行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要以资本为纽带,按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对国有企业实现产权管理,通过制度创新防止出资人越位或缺位,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20.
国家在国有企业之中具有三种职能,即国家的社会经济公共管理职能、国家所有权者监管职能以及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下的国资委是一个"具有监管职能的出资人"。《企业国有资产法》去除了国资委的监管职能,使之转变为一个"干净的出资人"。从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内在规律来考察,把国资委定位为出资人只是权宜之计。由于《企业国有资产法》设计的监管体系中缺乏专门的行政监管机构,导致难以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常态化监管。在未来,国资委应该定位为"干净的监管人"。国资委监管职能"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演化过程符合国家职能分离和国有资产监管的内在规律,国资委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其监管职能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