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别从布迪厄关于社会文化的"符号暴力"与"惯习"理论,以及翻译目的论的角度考察了地名的功能与价值和地名标识"单一罗马化"原则的普遍适应性;针对我国各地城市中英文地名标识各行其道,互不统一的现象,分析论证了我国城市公交英文报站中的站名标识应主要遵循"音意结合"的原则。最后基于实例分析对城市公交站名的拼音与英文标识进行细致分类并分别提出可行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地名不仅是地理名词,而且也是文化的符号,通过地名可以了解一个民族历史上的分布范围和迁徙路线。佤语地名具有以"永"、"班"、"耿"、"达"、"斯"、"叶"字为首的六大特点,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云南古地名和云南民族历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仅仅一个"红"字就出现过许多次,人名、书名、地名、词曲和诗词中反复出现。而"红"字的涵义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对其翻译构成巨大挑战,从巴斯奈特领军的文化翻译学派对翻译活动中文化传递的主张来看,杨宪益翻译《红楼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异化策略,目的是为了保存民族文化;而西方翻译家霍克斯受当时西方社会文化的影响,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更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  相似文献   

4.
路新和 《中华魂》2015,(3):68-69
2006年,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共同实施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武强县因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名文化内涵丰富而被命名为"千年古县",成为全国2862个县级市县区中百名"千年古县"之一。为此,武强县特别录制了《千年古县·武强》大型文献片,向国内外宣传它独特的文化积淀和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5.
言黔北是贵州文化重地,因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文化是其重要构成,"红色"建筑以最感性的方式见证了一段不可忘却的革命历史,应该得以关注,研究其美学价值,利于其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文化万象"是文学翻译中翻译家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人类语言文化中的"共通性"决定了"文化万象"的"可译性"。美国汉学家华兹生在英译《史记》"文化万象"词时采用意译、加脚注、替换和改写等方式,尽量保住原文"文化万象"词的内涵。华兹生《史记》英译文成功地在译语文化语境中重塑了原文在原语文化语境中形象,是受到西方读者喜爱的、利于中华文化传播的经典译作。华兹生《史记》"文化万象"词翻译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典籍英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巴蛇”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说文》释"巴",无论将其释为"虫"还是释为"它",指的都是一种毒蛇。根据《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考证,笔者认为"巴"的本义指"五步蛇"。这种蛇起初被巴氏务相及其先祖奉为氏族图腾,后来随着巴人迁徙,与其他民族交流融合,"巴"逐渐演变为地名、族称和国名。  相似文献   

8.
说“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曹"之解释,乃依据讹变了的字形,其说未确。通过考察"曹"字的历史演变,认为其初文本为"[東東]","曹"是"[東東]"作为国族名、地名之专用字。从中可探讨汉字历史演变的一些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汉族、南方少数民族的悠久交往,壮语方言及其口语,汉、傣等邻族语言的同源及底层,地名的"化石"特性,民族习俗的文化内涵及文献记载等方面对今壮语"板"与今汉语"蛮"的历史渊源再次进行了考察.认为壮语"板"原为古代壮族先民的族称,汉语"蛮"最早只是"板"这个古代壮族族称的音译而非古代汉人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化、全球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文化不得不置身于"传统、现代、后现代"的文化共时格局中。这样的"共时"格局一方面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融合、创新的机会和途径,但另一方面也会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产生碎化的影响。因此,本文指出在"共时"格局中,少数民族文化在坚持"民族的"、"本真的"文化根基上,积极吸收"现代"、"后现代"文化的优秀成分,在动态变迁中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斋"、"济"、"游"是马注五功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对三者的阐释上,马注既保持了正统伊斯兰教功修思想的基本内容,也吸收了苏菲主义的某些思想,同时也有意无意地糅合了一些中国本土文化因素,体现了突出的多重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西樵"云"字地名是当地自然风光的投影,苍茫秀色的写照。西樵"云"字地名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与儒、释、道三教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樵"云"字地名还反映出西樵人的精神寄托和志趣追求。透过地名可以窥探当地诗意的生活,了解千百年的乡风民俗。  相似文献   

13.
"ゥチ"、"ソト"、"ョソ"意识不仅是研究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窗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和制约着两国人的思维模式及其行为心理。因此,在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之际,有必要对两国人所具有的"ゥチ"、"ソト"、"ョソ"空间距离感的语言意识和评价标准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和把握,才能诠释和解读中日两国语言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个人主义"一词发源于西方,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从没有消失过对"个人"崇拜,只是这种"个人"是完全不同西方的"中国式个人主义",是把"家"、"家族"、"宗族"等特殊群体作为价值对象的,而忽视了"个人主义"所拥有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5.
"ゥチ"、"ソト"、"ョソ"意识不仅是研究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窗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和制约着两国人的思维模式及其行为心理。因此,在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之际,有必要对两国人所具有的"ゥチ"、"ソト"、"ョソ"空间距离感的语言意识和评价标准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和把握,才能诠释和解读中日两国语言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美狄亚"作为"杀子复仇"的女人的代名词,是"为爱复仇"的一种符号,折射着西方文明的某种品格。而中国没有"美狄亚",这不是说中国古代文学中没有"美狄亚式的弃妇"或"美狄亚式的杀子",而是说没有"美狄亚式的因为爱情而杀子复仇"的故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弃妇叙事"与"杀子叙事"的断裂,反映出中国文化与古希腊神话所代表的西方文化(之一种)迥异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7.
“镇西府”、“镇西直隶厅”、“镇西县”作为行政区域的府治地名、厅治地名、县治地名 ,在现实的传媒中休眠已有整整 50年的历史了。[1]然而 ,这些地名所标志的历史事迹 ,以及这些历史事迹所彪炳的文化内涵 ,却没有因为其名称的休眠而隐匿 ,相反 ,随着社会文化良知的逐渐康复而日渐鲜活起来。那么 ,与“镇西”密切相关的“镇西庙宇冠全疆”也就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文化视点的关注 ,受到了学术研究的青睐。这无论怎么说 ,也是一种令人喜悦的人文关怀现象。因此 ,对“镇西庙宇冠全疆”的内涵及其来龙去脉做一番初步的考察 ,不仅是文化良知的选择 ,也是对文化良知的润泽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度过,我国经济在急速发展的同时,与国外的交流也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这些交流之中,有时往往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使双方陷入尴尬境地。如何避免这些差异,使沟通能够高效和谐进行,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中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日本有别于我国的"三"、"五"、"七"数字文化及其成因展开分析,并对中、日两国的数字观加以比较,希望以此减少沟通中的误解,推动对日交流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界围绕"轩辕"名号来源取得的研究成果,大致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认为黄帝"轩辕"的由来与黄帝的制作发明有关;第二,"人因地名"与"地因人名"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三,认为金文中的"天鼋"即是"轩辕"的观点;第四,从音韵角度出发得出的其他观点。就目前学界的整体研究来看,因观察视角广、涉及领域多,多数观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20.
海外粤籍华侨华人人名地名(简称海外粤侨人名地名)广泛分布在以东南亚、北美为代表的世界各地,包含着丰富的经济、文化、外交等内涵,具有华侨华人在海外创业、做出巨大贡献、传播中华文化、再现华侨华人历史等意义;以地名作为永久性纪念的价值,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底气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充分挖掘、利用这类地名资源,钩沉其空间路线与分布,复原海上丝绸之路史,为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