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在继承、融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理念论.他坚信,存在着一个理念的世界.人有两种不同的认识能力亦有两类不同的认识对象,人们通过对可感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而获得意见;人们通过对可知事物或本质的认识而获得真理.这样,柏拉图从区分作为人的认识对象的两类事物入手,形成了两个世界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试析柏拉图理念论中的二元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卫华  蒋帮芹 《兰州学刊》2007,(9):31-32,47
一些学者历来认为,柏拉图理念论创立了西方的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体系.本文则从本体论、方法论以及认识论三个角度试图对柏拉图理念论中可感世界是否存在及如何存在,分有论及模仿说可否能真正沟通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以及知识靠回忆所带来的问题等方面分析柏拉图理念论中的二元论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在柏拉图的前期对话中,勾勒出他的理念论框架。提出,柏拉图的真正理论出发点是现象,其方法是以果推因的辩证跃进,建成的理念论有四个两两相关的支点:先验、现象、主体、对象,特征是理念、理性世界与现实、感性世界的平行对应,即“模仿”。本文认为,柏拉图是先验哲学的奠基者,其四个理论支点也是一切思想的支点。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以其灵魂学说中的迷狂说为标准,认为“神智清醒的诗”不如“迷狂的诗”;依据理念说判定“真故事”高于“假故事”.他从模仿作为文学表现手法出发,认为模仿和叙述对立,作为模仿或叙述这两种单纯体裁,分别体现为戏剧和抒情诗两大文类,而模仿兼叙述的混合体裁则体现为包括史诗在内的叙事诗文类,由此发明了著名的西方文类“三分法”;另一方面,他又基于理念的“影子的影子”说,提出一切文学艺术皆是虚假的模仿,远离理念.柏拉图以理想国的政治学说为基础,提出悲剧位于众多文类等级之巅;以正义说作为文类偏长思想的深层的理论基石.柏拉图虽注意到悲剧和喜剧在美感特征上的一致性以及不同文类在审美接受中的主体差异性特征,但仍倾向于坚持文类之间的清晰界限.总之,奉哲学为最高级文章的柏拉图,坚持立足自身的理念说、灵魂学说、政治学说等理论解说和推演包括文类思想在内的整个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在批判了他的老师柏拉图所主张的“理念”以后,提出了“形式”概念。在对“形式”概念的诸种规定中,集中体现了他对个别——一般关系的把握。柏拉图提出“理念”,与他企图把握世界各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统一亦即共通本质有关。他在“对事物试作说明时,从事物越入理念”(《形而上学》990b;以下凡引本书只注页码),即在具体事物之外设定作为其本质而存在的理念,由此来“以一统多”。柏拉图理念论的困难在于理念与具体事物的两相分离,因而在两者的连结上难以给予园满的说明。亚里士多德正是抓住这一要害,批判和否认了普遍的理念对于具体事物的独立存在和作为它们的本原。他提出了“实体是个体”的思想,认为只  相似文献   

6.
张秀娟  赵平垣 《理论界》2009,(12):135-137
模仿第一次出现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意义已经相当复杂了。本文尽量避开对模仿概念的纠缠.而从理解模仿论的文化背景切入,以文化人类学家格尔兹倡导的“厚描”作为方法论,力求尽可能地接近模仿论在流变过程中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其艺术美论独到而义深刻.他主张艺术家要洞察真理,要有心灵美和人格美,要把真善美的东西写到读者心灵里去;提出了艺术的"模仿对象是在行动中的人"这一重要美学观点;注重艺术题材的真善美和艺术结构的有机统一;倡导以美的方式,通过理想化,创造出整体美来.其艺术美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马堡讲座《柏拉图:〈智者篇〉》中,海德格尔通过亚里士多德思想对柏拉图的存在论进行了阐释,试图完成向柏拉图的"历史性回归"。通过对柏拉图"通种论"的解读,海德格尔对柏拉图辩证法进行了反思,指出,"同一"与"差异"是柏拉图辩证法的核心概念,辩证法的可能性根据乃是作为差异的非存在,而辩证法的任务是使存在者之存在得以显明。海德格尔对柏拉图辩证法的探讨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后期海德格尔对"同一与差异"问题的反思中。  相似文献   

9.
理念世界与生存根基--从生存论角度看柏拉图的"理念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艳 《江汉论坛》2002,38(3):33-36
形而上学不只是一种关于外在世界本质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一种关于人类生存根基的价值体系.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理念论"及其以前的古希腊"始基说"的价值论透视,深刻地揭示了柏拉图建构"理念世界"的生存论动因和意义,并简要地阐释了西方哲学长期经受的生存论影响及其在传统形而上学之梦幻灭以后所处的生存论困境.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是讨论正义问题最多的古希腊哲学家,他的《国家篇》是西方古代正义论的典范之作.柏拉图在对话中概括了当时流行的功利主义正义观,并指出,这种观点把正义的本质规定为利益,把正义的起源归于人们为趋利避害所订立的契约.他对这种正义观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指出它使人为了利益而追求不正义,错置作为美德和智慧的正义,随之而来的就是分裂、仇恨和争斗,最终将破坏不正义者的幸福.他认为,只有通过探寻正义的真正本质,才能最终驳倒功利主义.本文最后联系了麦金太尔、卡西尔、列奥·施特劳斯对柏拉图正义论的评价,将柏拉图的正义论概括为“本质主义的正义论”或“整体主义的正义论”.  相似文献   

11.
拟像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认为与理念具有内在同一性的摹本是真实的,而虚假的影像因其对理念本质的背离而遭到贬斥.尼采以权力意志反转了理念的至上性,指认了拟像世界的真实性和理念世界的虚假性.在技术高度发达的后现代社会里,鲍德里亚构建了由模型和符码生成的拟真世界,试图消解传统知识论的表征体系,并以此展开其社会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理念论在柏拉图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许正因为此,“柏拉图的理念论”,似乎已成了老生常谈。然而问题是,在考察这个问题时,大多数人的视野还仅限于象《斐多》、《理想国》等少数几篇柏拉图的中期对话,并据此断定,柏拉图的理念论是自相矛盾的。而事实上,理念,在柏拉图早、中、晚三期对话中,是在不断地改变,完善着其自我形象的,勾勒出它发展变化的行程,是本文的宗旨之一;近来,少数学者在开始注意到象《巴门尼德斯》、《智者》等柏拉图后期对话中的理念理论时认为,这是由形而上学向辩证法的转变,指出这种看法的缺乏根据则是本文的另一个任务;此外,由于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和柏拉图本人在《巴门尼德斯》中对理念论的所谓诘难,认为这种理论内部存在诸多互相抵牾、不能成立之处,也已为公众接受。因此,揭示这些所谓诘难的实质,也是本文的动机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本体论思想与柏拉图理念之"相论"可以说有着本质差异.柏拉图的"相论"建立在一元惟善论"的基础之上,"相论"的致命弱点就是理念之"相"是不可再分的"单一"的非合成的完备的"一"."相论"要么导致"绝对对立",要么导致"相对对立",根本不会产生"二元非对立"思维.而中国古代的本体论思想可以说自始至终贯穿着"二元非对立"的思维精神——既是"二元性"构成又是"非对立"的"圆融""合一".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的科技伦理思想赵海琦柏拉图的著作,约有36篇,具诸于《柏拉图对话集》。在其著述之中,柏拉图从他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理念论、灵魂说出发,提出了他的神学化科技伦理思想。这里主要分析柏拉图的知识与道德论、科技知识与神学伦理的关系,以及作为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资讯手段的日新月异,媒介与日常生活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如今,媒介作为当代人认识世界的一个中介,大有取代外部世界真实景象之势.本文从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李普曼的"拟态环境"以及鲍德里亚的"仿真与拟象"三个关键概念出发,分析了媒介拟像论的理论语境.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认为,诗艺作为摹仿的活动,只能是真理的影子,因此,在他的《理想国》中驱逐了诗人。但是,柏拉图所说的“诗人”并不是一个全称概念,它特指那些使诗成为人们的消遣之物的诗人,这一点可以通过他对喜剧诗人阿里斯多芬作品的肯定考察出来。柏拉图强调,诗必须与人的本真生存紧密相关,艺术是人之为人的本真活动,而不是人们消遣的物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柏拉图以“理念”的认识来衡量诗艺,这对西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任倩 《社会科学家》2006,(Z1):11-12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大厦,是在对众多先辈的理论进行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建立的.在其所著的《形而上学》一书里,始终贯穿着亚里士多德本人对先辈理论的独到见解.而在第一卷的第九章、第十三卷、第十四卷,亚里士多德花了很大的篇幅对柏拉图的理念论作了十分详尽的批判,从中可见,柏拉图理念论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之深远.本文将就这几个篇章简要地分析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是如何进行批判的.  相似文献   

18.
早期古希腊自然哲学从各个方面,以各种方式对宇宙生成问题进行了探讨。柏拉图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以理念论为指导,强调灵魂的重要性,提出了模仿创世说,对宇宙结构进行了说明。柏拉图的宇宙生成和结构思想给后来的西方哲学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哲学蕴含着丰富的关于"善"的哲学思想.亚里士多德在批判地继承智者"善"的感觉论、苏格拉底"善"的知识论和柏拉图"善"的理念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形而上之至善论和形而下之实践论.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道德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抽象无人的审美本质论黑格尔指出,在柏拉图那里,“美的内容和哲学的内容是同一的”(《哲学史讲演录》2卷268页)。柏拉图的审美本质论,概括地说,就是他的理式(理念)论。柏拉图认为,世间每一类杂多的个别事物都各有一个理式统摄,如桌子有桌子的理式,床有床的理式。而在冥冥诸天之上,更有一个最高的理式,它是宇宙中普遍永恒的原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