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昆明市明确提出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战略目标。在这一目标下,次国家政府和公共外交在当代的兴起为昆明的城市外交提供了巨大国际行为空间,沿着这一线路的昆明城市公共外交能够为昆明城市国际化提供巨大的支持。将昆明城市国际化战略目标和利益转化为各方的认同是昆明公共外交的主要任务;设计和运用恰当的方式与公共外交对象沟通是昆明公共外交的重点;基础建设和专业建设是昆明公共外交的条件。公关外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层面建设和协调。  相似文献   

2.
回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的公共外交成就,2022北京冬奥会被认为是中国近期的一场公共外交盛宴。本文旨在明晰北京冬奥会的公共外交使命,更好实现其公共外交价值,同时以此为经验,探究大型体育赛事公共外交方法。在“后疫情”时代,北京冬奥会具有独特的公共外交使命,包括宣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文化外交展现中国开放现代的一面,促进城市公共外交发展等。同时冬奥会的公共外交过程也为之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了经验,例如需要媒体积极宣传,把握国际舆论,同时进行有效的文化宣传,借助体育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同时,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共同发掘体育盛会的公共外交价值。  相似文献   

3.
毛艳  甘钧先 《国际论坛》2012,(1):43-48,80
在国际气候谈判领域,中国常常成为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指责的对象,尽管中国努力作出说明,但收效甚微,这种局面凸显了中国在气候领域公共外交能力的不足。为此,中国政府应在充分把握气候领域公共外交对象心理的基础上,将公共外交与现代传媒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采取多种形式的气候公共外交手段,同时还要注意气候公共外交叙述方式的合理运用,以最大程度地扭转并提升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领域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伴随世界权势格局尤其是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中国逐渐步入和平崛起进程中的"多事之年",为应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多重压力,中国需要将已有的"文化-公共"外交进行战略化考量,以消除国外民众和舆论对中国的误解以及预防性形象构建为战略目标,并通过不同战略手段的运用,探寻中国的"文化-公共"外交战略,实现进一步持续性崛起。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气候谈判领域,中国常常成为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指责的对象,尽管中国努力作出说明,但收效甚微,这种局面凸显了中国在气候领域公共外交能力的不足。为此,中国政府应在充分把握气候领域公共外交对象心理的基础上,将公共外交与现代传媒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采取多种形式的气候公共外交手段,同时还要注意气候公共外交叙述方式的合理运用,以最大程度地扭转并提升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领域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公共外交已经成为塑造、传播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危机反应、"战略沟通"项目和文化外交为主要内容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公共外交模式。相比较而言,公共外交的危机反应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应急策略,灾难外交是其主要形式;中国的"战略沟通"项目主要体现在"文化年(国家年)"项目的运作上,把关于中国的信息与中国文化有效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中国形象的展示;孔子学院是目前中国推行文化外交的主要方式,因其双向互动的特点更容易为他国的公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中国着力构建的公共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理念是指导中国公共外交实践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思想,是中国和平外交理念在公共外交领域的体现。与中国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发展战略相适应,中国公共外交理念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从新中国成立后指导民间外交的"和平共处"理念发展到改革开放后"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再发展到进入新世纪以来指导"全面公共外交"的"和谐世界"理念。在嬗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传统"和合"思想为核心的秉承"以人为本"、倡导"和谐共赢"的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8.
中国动画音乐的民族化经历了三个高潮阶段,这三个高潮阶段一方面以动画音乐的民族性艺术表现为依据,另一方面以社会现状之于动画音乐的影响为背景。1949年之前,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的民族忧患意识是中国动画音乐的主旋律;新中国成立后,动画音乐又以戏曲和民乐等形式在文革前后各形成了一次民族化高潮。展望未来的中国动画音乐民族化发展,一方面要理解社会制度对动画音乐民族化的保障和制约,另一方面则要强调民族化的艺术性和市场功能,以争取可持续的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学界积极倡导强调对话与合作的"新公共外交",但竞争型公共外交依然是各国处理彼此关系的常用手段。本文运用关键词检索、内容分析和情感极性分析的方法,剖析美国与俄罗斯驻华使馆在中国的"微博公共外交",探讨两国在中国公共外交的竞争策略、其背后的外交政策博弈并评估两国公共外交竞争的效果。美、俄两国的公共外交竞争策略不同,一方借助自我呈现提升自我形象,另一方以对方为靶标避免负面责难,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国外交政策的主轴及其因应时势需要所发生的变化。就其竞争效果而言,两国公共外交并不总能获得预期效果。两国都需充分重视目标国受众长期形成的、植根于文化的政治信念体系。  相似文献   

10.
动画变形是动画艺术手段中的常见手段之一,动画变形大致可以分为人物、动物、景物、色彩、声音、动作等类型,动画变形具有刻画功能、谐趣功能、凸显功能和创新功能,动画变形艺术在动画发展史上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动画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学派"。在内容上,以神话、民间故事和传说、通俗文学、儿童文学为对象进行再创作是中国动画事业的优良传统之一。民间文学与动画在表现内容、功能特点和表现手法上有共通之处。面对外国动画的冲击,中国动画应该坚持民族化的道路,继续发扬民间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中国公共外交得到学界和政界的高度关注,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公共外交概念的界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国内学者推进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构建公共外交框架进行述评;最后在评析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未来中国公共外交应关注的重点,突出表现在塑造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模式、借鉴美日韩国家的经验和建构公共外交战略框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举国体制把民族与文化价值以及艺术性摆在首位,可以为动画制作提供长期的、持续的支持,给予艺术家充分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对于尚处在发展阶段的中国动画产业而言,若要独树一帜,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动画风格,创作出可以与美国、日本动画相抗衡的优秀动画作品,必须借助举国体制为中国的动画艺术家提供一个优质探索平台。  相似文献   

14.
英美等西方国家历来重视公共外交在国家对外战略中的功能意义。得益于智库等非政府组织和成熟的市民社会的支持,使得西方国家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相得益彰;此外,进入信息时代之后,西方国家开始运用网络技术平台进行网络公共外交。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的公共外交成效显著,并成为实现其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基于此,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无疑为我国刚起步的公共外交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一是加强相关理论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理论体系;二是整合文化资源,构筑一个弹性、高效的管理体系;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推动网络公共外交;四是培育非政府组织,深入开展整合营销传播。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电视动画产业存在的问题,论文通过对2014年中国动画产业消费者进行科学抽样调查,试图从观众角度出发,对我国城市动画消费者的规模、电视动画观众的构成以及不同观众对电视动画频道选择的情况作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动画发展历程看中国动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动画的过去辉煌、发展动画的必要性、现在动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怎样发展动画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通过历史对照,对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的发展中既保持独立又有所创新,提供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公众舆论对国家政治决策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各国政府普遍开始重视公共外交。美国学者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为公共外交提供了理论支撑,积极加强公共外交也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之一。战后日本采取的公共外交诸举措,赢得了海外民众对其的认可和好感,成为有效凝聚新的国家认同的有效手段,并对塑造国家形象与提升国家软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动画要赶超日本,不仅要以传统艺术素材为基础进行加工改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调打造中国动漫形象,而且还要注入动画世界里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丰富的想象力是动画发展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美国和日本动画音乐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发现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音乐与精致唯美的画面完美融合是其影视动画迅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我国传统动画音乐的辉煌成就和目前动画音乐发展过度模仿、缺乏民族特色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动画音乐民族化发展的具体策略和设想,主要体现在汲取民乐之精华、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多元化发展几方面,为新时期中国影视动画音乐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而促进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面对后危机时代新的语境,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美国对华外交战略思维也在进行着调整,由注重政府外交向注重公共外交转型,由“强硬外交”向“巧实力外交”转变.这种外交战略思维的变化主导着美国建构新公共外交的战略框架,即采取“主动—接近”的公共外交姿态,尤为注重“网络外交”.在美国公共外交的实践方面,通过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责任论”为主导的话语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对华公共外交的“两面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