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公开出版的一部涉及面最广,所收录地方志数量也最多的大型方志目录.这部方志目录的出版,对各地古旧方志整理及新方志编纂均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部方志目录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与问题.根据目前可以收集到的材料,在西藏地区清代方志中,这部方志目录从较早的《藏纪概》、《西藏志》到清末的《巴塘盐并乡土志》、《西藏新志》等9部方志的著录及注均存在可商榷之处,有的需要加注.同时,这部方志目录的著录也有遗漏,《西藏志考》、《三藏志略》、《西藏赋》应著录,雍正《四川通志·西域志》及《乍丫图说》、《门空图说》等也应著录.  相似文献   

2.
地方志不仅是保存某地方历史文化的最好载体,也是官员了解地方地理物产、民风土俗的首要参考。清代陕西地方志总数虽多,但多数府县志,因长期废修而出现志书断层现象,造成了很多有资细致化研究地区史的资料缺失。影响志书修订的因素很多,其中地方官的重视,地方精英的支持,重大事变客观要求,以及上宪催征为重要因素。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地方志的本序、旧序、凡例、后跋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西藏志考·历代事实》是国家图书馆所藏《西藏志考》抄本中的一篇。国家图书馆所藏《西藏志考》抄本与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藏《西藏志考》抄本虽均抄自乾隆元年(1736年)成书的《西域全书》,但《历代事实》篇只见于前者。在原本《西域全书》未发现的情况下,纵向简要记西藏历史及西藏地方与历代中原王朝关系的《历代事实》篇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及研究价值。通过简要的比较与分析,可发现成书在其后的《西藏见闻录》《西宁府新志》之"西藏"篇、《西藏纪述》及《西域遗闻》在编纂中均受其一定影响。这说明,包括《西藏志考》《西藏志》在内的雍正时期及乾隆初年成书、刊印的多部西藏方志18世纪30-50年代已在西藏及四川、青海等地迅速流传,对后之西藏地方志的编纂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清代西藏地方志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乾隆末年成书刊印的《卫藏图识》是一部具有特色且影响较大的清代西藏地方志。马揭、盛绳祖修纂的《卫藏图识》专设"藏语"一卷,对所收藏语词进行词汇分类、标注读音及研究,这在清代西藏方志编纂中均可视为是首创。《卫藏图识》"藏语"卷所载资料既具有藏语史、藏语方言研究的价值,又具有民族志和清代藏汉文化接触与交流研究的价值。专记藏语的《卫藏图识》"藏语"卷在清乾隆末年出现,以方志文献形式有力证明了这一时期内地与西藏地区关系更趋紧密及人员往来已得到进一步增强,也反映了此时藏汉文化接触的日趋频繁。虽然《卫藏图识》"藏语"所收词汇量有限,并未涉及藏语语法,对藏语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也显得十分有限,但反映并代表了清代西藏地方志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1739年(乾隆四年)成书的《雅州府志》专设有西藏篇目,以记载清初西藏诸多方面的情况,实为“西藏简志”或“西藏小志”,是西藏最早的地方志之一。其资料来源主要取自《藏纪概》和有关档册。该资料有助于清代乾隆初期的藏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清代笔记卷帙浩繁、内容丰富,记载了大量有关西藏的史料,既可与《清史稿》《清实录》等正史相互印证,也可补正史之不足笔记中的史料涉及清政府数次用兵西藏、驻藏大臣设置、章嘉呼图克图等内容,体现了清代中央政府鲜明的国家主权意识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也为我们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清代的一系列政策治藏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清廷治藏的成功经验对解决西藏现实问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黄沛翘所纂《西藏图考》由于编纂时旁搜博采,探厥源流,故光绪十二年刊印后即引起国内外注意。此志卷之二首篇即《西藏源流考》,著者在"自记"中明确指出了此篇在《西藏图考》全志中的"括总"地位与作用。乾隆末年马揭、盛绳祖修纂的《卫藏图识》"识略"上卷首篇亦为《西藏源流考》,《西藏图考》中的《西藏源流考》虽然编纂在后,可以说借鉴、参考了前者,但二者所记区别很大。记述西藏源流时大部分内容及看法已不同,重要的是此篇不仅将清代藏事写入,而且还将其作为重要部分写,充分说明黄沛翘对此篇材料、内容及重点有过全面的思考。从内容的安排、详略及记述方法等看,《西藏图考·西藏源流考》具有详今略古,重心放在清代;突出康熙末年至乾隆时期几次出兵西藏的军事行动;纵横结合,内容兼及西藏自然、社会诸多方面;既尊重前人的研究,又明确写出自己比较分析后的看法等几个特点。《西藏图考·西藏源流考》的价值是:较为系统地记述西藏历史及各方面情况,有助于当时留心边务的人们了解、认识西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编此志撰此篇,对藏族起源及西藏历史上若干问题提出看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从《西藏图考》作为方志著作横排结构来看,《西藏源流考》在志中总摄全志成为一志之经,具有此志其他各篇所没有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在重视西藏研究的今天,《西藏图考·西藏源流考》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方志是一门学问,它和我国史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方志起源于商、周;发展于汉、魏、六朝、隋、唐;定型于宋、明;鼎盛于清代。早在1932年,朱士嘉先生就编辑《中国地方志统计表》。他在该表序中说:“宋、元、明、清、民国五代之方志,总四千九百一十二种,八万二千四百一十四卷。”“有清一代集其大成,见有志凡四千三百零三种,占全数五分之四。”清代方志,盛于康熙,是和康熙之治与康熙皇帝大力提倡分不开的。从而使方志体现了为当时政治服务的特点。王船山(公元1619—1692年)编撰的《莲峰志》,是清初一部有重要价值的地方志。  相似文献   

9.
不审西文的林纾翻译了大量的西洋小说,这些翻译小说在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被冠以"林译小说"之誉。这些译作大部分都有译者所作的序、跋,它们最能够反映出译者的翻译思想。透过这些序、跋可以发现,林纾有着明确的翻译思想。具体地说,这些翻译思想包括"警醒国人、救国保种"、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呼吁改革和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10.
《西藏志》是清代前期一部记录西藏历史的重要典籍,它保存了大量有关疆圉、物产、历史、宗教、习俗、山川、典制等的记载,突破了以往涉藏概念化的叙述方式,通过对《西藏志》的梳理注重对不同藏区习俗的辨别、比对,用史实再现西藏社会人民的生活实况。  相似文献   

11.
我国撰著地方志的历史悠久,及至清代,最为盛行。在清代以前,对于总结历代地方志的得失,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和深入研究者,尚无其人。唐代刘知几的《史通》,也无非着重对于国史等进行总结,加以评论,而把地方志只列为史学杂著的一部分,因此,对地方志的评价并不客观。直至一千多年以后的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根据自己撰修地方志的实践并总结了前人撰修地方志的成败和得失,把地方志提高到其应有的地位,建立了我国封建时代的方志学。其代表著作主要反映在《文史通义》中的《方志立三书议》、《州县请立志科议》、《修志十议》、《为张吉甫司马撰大名县志序》及《记与戴东原论修志》等篇中,集中地表达出他对撰修地方志的系统见解。其重大成就在于他从理论上阐述了地方志在史学中的重要地位,地方志的概念、性质、内容、体例及社会作用。为我国史学作出了贡献。章学诚的方志学,成了乾嘉时期史学界三大突出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12.
乾隆《打箭炉志略》是以打箭炉厅 (今康定一带 )为对象的第一部地方志 ,也是四川藏区成书较早的地方志之一 ,对康定及周围地区的历史以及清王朝前期用兵西藏军事行动等研究都具有值得重视的史料价值。从清代地方修志的有关规定及成书时间来看 ,是书著者应是乾隆末年在任的打箭炉同知衷以 ,其资料来自三个方面 ,主要摘抄自乾隆《雅州府志》  相似文献   

13.
明代绍兴地方志的发展明代对地方志的修纂极为重视,曾“诏天下郡、县、卫、所皆修志”。这一时期绍兴地方志的发展也是极其迅速的。明代有绍兴府志八种,县志三十六种。府志有:佚名的《绍兴府志》,(《文渊阁目》卷十九旧志类著录),佚名的《绍兴府志》(《文渊阁目》卷二十新志类著录),戴冠纂修的  相似文献   

14.
《西藏志》著者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认为《西藏志》非果亲王所撰,《西藏见闻录》与《西藏志》实为一书。本文以为,根据目前已知的材料,仍不能否定《西藏志》为果亲王允礼所著,萧腾麟所著《西藏见闻录》与《西藏志》并非同为一书,萧也并非《西藏志》著者。  相似文献   

15.
阿尔志跋绥夫(1878—1927)是一个俄国作家。在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革命高涨的年代,一度以自由主义者的立场反映沙皇的黑暗统治,创作过一些反对沙皇专制的有进步倾向的作品。1905年革命失败后,在反动统治的镇压下,知识分子阶层的颓废情绪增长了,阿尔志跋绥夫成为颓废文学的代表作家。1917年十月革命后流亡波兰,死于华沙。鲁迅在1920年译介过他的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短篇《幸福》,1921年又译介短篇《医生》,并给予较高评价,认为“阿尔志跋绥夫是俄国新兴文学典型的代表作家的一人,流派是写实主义,表现之深刻,在侪辈中称为达了极致。”与此同时,也深刻地指出:“阿尔志跋绥夫是厌世主义的作家,在思想黯淡的时节,做了这一本被绝望所包围的书。”  相似文献   

16.
中文系古典文献教研室开设的“中国文化史专题讲座”,最近请王重民教授作了关于中国的地方志的报告。王重民教授着重地论述了中国地方志的发展情况和清代乾嘉时期的学者编篡地方志的方法等问题。他认为中国地方志的发展,经历了如下的演变阶段:随着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建成,出现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一世纪的是全国性的区域志;随着豪族和门阀世族在地方上的出现,产生了地方志,例如出现在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的是“地记”;出现在公元六世纪至十二世纪的是“图经”;出现在公元十二世纪至廾世纪的才定型为“地方志”。《禹贡》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全国性的区域志。它对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土壤、物产、贡赋以及交通等都作了简略  相似文献   

17.
阿尔志跋绥夫是鲁迅早期比较关注的一个俄国作家,鲁迅翻译过他的四部作品,并在多处提到或者评论过阿尔志跋绥夫。鲁迅的早期思想和创作与阿尔志跋绥夫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由于阿尔志跋绥夫的无政府主义倾向,早期的研究者往往忽略这一关系。本文就是要整理出二者的关系以及最终造成二者在文学史上巨大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叙州府志》流传至今可考者 ,仅有清代康熙、光绪两朝所编志书 ,且康熙《叙州府志》已不见全书 ,更显《叙州府志》所存资料不可多得。考究《叙州府志》纂修源流 ,足见清代统治者对修志的重视和清代地方志的繁荣 ;探讨《叙州府志》中的“都掌蛮”史料及其价值 ,其以志证史之功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9.
前言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政治、经济、文化都具有总结性质。这个特点也表现在清代的文史工具书上。清代的重要工具书,篇幅宏大,内容丰富,体例比较完备。这一方面是由于清代的重要工具书,多是由政府组织人力编纂的,参加编写的人员多,而且有许多学向渊博的专家学者。另一方面是由于总结和使用了前人的成果,有的简直就是对以前工具书的补充加工而成,例如《渊鉴类函》是在《唐类函》的基础上补充而成的;《康熙字典》是在《字汇》、《字通》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因为清代的工具书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又有所发展,就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为《万季野小传》所作的抄跋,可补诸书对清代史学家万斯同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