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本关于爱默生的传记说爱默生是“最智慧的美国人”“,是“美国的孔子,新英格兰的所罗亚斯德,马萨诸塞的佛陀”.爱默生当得起这样的赞誉.他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解放者,是美国民族精神的确立者,是他肩负起了他那个时代的美国民族发言人的重任.一个民族若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她必须具备文化上的独立,精神上的成熟.就中国的情况来讲,我们或许可以说,中华民族是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步入思想上的成熟期的.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一大批先哲以他们精绝的言论  相似文献   

2.
爱默生作为"美国的孔子"、"美国精神的先知",他对美国的文化、文学、哲学的影响就如我们的孔圣人一般: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对美国的个人主义的进程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在中国已经由来已久,以爱默生的个人主义为研究主题的学者也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3.
爱默生作为"美国的孔子"、"美国精神的先知",他对美国的文化、文学、哲学的影响就如我们的孔圣人一般: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对美国的个人主义的进程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个人主义这一概念在中国已经由来已久,以爱默生的个人主义为研究主题的学者也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爱默生因发起和领导了超验主义思想运动,而被尊为"美国精神的先知"和"美国的孔子",然而以现代人的视角审视,名噪一时的超验主义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现代主义是一个含义极其宽泛的哲学和文化概念;本文管中窥豹,尝试从现代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批判爱默生的核心思想体系"超验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考察其核心理念"超灵"的反人性倾向、其"精神万能"的唯心主义实质和超验主义在方法论上迷信自恋人格并导致人格分裂的心理误区,指出它在这三方面的不足,以在现代主义语境的宏观视野下对超验主义聊作去伪存真之辩.  相似文献   

5.
爱默生在吸取道家智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个人主义 ,道家思想跟个人主义有相似之处 ,却并非个人主义 ,也不可能造就出个人主义。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老子和爱默生的思想主张 ,揭示爱默生对老子思想的扬弃 ,并进一步论证爱默生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传统和美国历史、社会现实相互影响的结果 ,从而揭示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孔子与柏拉图是雅斯贝尔斯所谓轴心时代奠定中西方文化走向的思想巨人,与中西传统世界的理性化进程同步,孔子与柏拉图诗学的建构都是在文化理性的要求下进行的,但由于确立自身的具体方式不同而导致了彼此的差异。他们诗学思想中的接受意识,深刻的影响了中西方诗学的走向。孔子与柏拉图的读者接受意识体现在接受主体与接受客体、接受过程和接受效果三个方面,通过分析比较,探讨他们审美接受思想的异同及原因,从而有益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中西方主流诗学。  相似文献   

7.
孔子和耶稣都是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文化宗师。他们不仅孕育和建构了深刻影响人类文化历史发展进程的思想和宗教学说,而且通过教育指导学生、门徒的传道授业,既丰富充实了其思想文化内涵,又扩大衍续了其文化影响。因此,关注和探讨他们在教育方面的思想和实践,无论是对于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宗教的精神实质,还是寻求有利于现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间交流、沟通的借鉴,都是十分有益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孔子和耶稣都是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巨大影响的文化宗师.他们不仅孕育和建构了深刻影响人类文化历史发展进程的思想和宗教学说,而且通过教育指导学生、门徒的传道授业,既丰富充实了其思想文化内涵,又扩大衍续了其文化影响.因此,关注和探讨他们在教育方面的思想和实践,无论是对于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宗教的精神实质,还是寻求有利于现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间交流、沟通的借鉴,都是十分有益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 ,是治国从政、修身齐家的思想要求 ,仁道的实现要靠“克己”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则是对“仁”的实施方法的具体解说。孔子的这一思想虽然是对当时的执政者提出的政治规范和人格要求 ,但这一观念已成了我们民族的共同心理 ,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悠久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0.
孔子“和”的思想与其关于“人”的思想密不可分。本文认为 ,孔子的“人学”思想虽没有摆脱严格的等级规范 ,但尊重人的观念已提到相当高度 ,孔子“人学”思想全面地把握人的本质 ,高扬了个体人格的独立性与主动性 ,并且认为自然美与社会美都是个体生命充足、完满、和谐发展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庄子·内七篇>中两个不同孔子形象(A.原本的孔子B.庄化的孔子)的分析和比较,试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孔庄思想本是一家,他们都以人生哲学为其主体,对社会人生充满了关注;只是庄子相比孔子而言,其思想的容量更为宽大、深厚和玄邃,有超越孔子思想的一面,但这种超越并不是真正的逍遥自在,庄子的思想始终停留在珍惜生命与拯救天下的两难选择中,并因此而矛盾着、痛苦着,也正是这一显著突出的思想特点造就了中国知识分子数千年来儒道并存、互相交融的心态基型和双面人格.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文化创造者爱默生的散文《经验》是爱默生思想从早期的超验主义向中后期实用主义过渡的一个转折点。爱默生提倡以接受生活现象参悟生活意义代替线性追问结论。散文中出现的“始末”、“生死”和“恍惚”意味着经验中的分分秒秒都有特定的意义,体现着意义在过程中展开的道家思想,即把时间、新奇、变化、人类诸种关系内在的建构性本质纳入哲学基础和阐释语境中。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人格精神、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孔子也因此成为后世许多传说乃至神话的附会对象,导致孔子形象发生变形。《论语》是最能体现孔子思想言行的一部书,为客观地把握孔子的历史形象,笔者对《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为孔子画了5张像,他们重叠在一起就是一个历史上比较完整的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文化创造者爱默生的散文《经验》是爱默生思想从早期的超验主义向中后期实用主义过渡的一个转折点。爱默生提倡以接受生活现象参悟生活意义代替线性追问结论。散文中出现的“始末”、“生死”和“恍惚”意味着经验中的分分秒秒都有特定的意义,体现着意义在过程中展开的道家思想,即把时间、新奇、变化、人类诸种关系内在的建构性本质纳入哲学基础和阐释语境中。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早期人类思想史中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有着深刻而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二者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方法原则也迥然相异,但二者道德教育的现实与理论起点却又有诸多的相似点.比较、反思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异同,对于深入了解中西文化传统、批判性地吸收西方道德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对推进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今天,我们完全有条件对孔子思想及其影响进行认真的学术讨论,以肃清“四人帮”在这方面散布的流毒。与评价孔子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其中之一是: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许多思想家以代孔子“立言”相标榜,有的则对孔子提出了非议,这些和孔子思想本身有什么关系?他们笔下的孔子是真孔子还是假孔子? 中国统一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以后,思想家们关于孔子的议论,从内容到形式都饱和着自己时代的特色。这里以汉代为例,作些分析说明。汉武帝在制定文化政策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儒学定于一尊。这个时候的儒学和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思想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孔子是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他思想的主导方面是企图挽救贵族统治的没落,但他也注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有着深刻而丰富的道德哲学思想 ,但他们在价值取向、方法原则和文化精神等方面却是不同的。然而两种道德哲学在历史使命、人生追求、生存方式 ,以及它们的深远影响等方面 ,有着相似之处。因此 ,就具有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互补及吸取西方哲学的科学精神理性法则的基点。这对于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科学技术进步、构建当代中国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重人格,以个体人格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因的传统成于孔子.千百年来,虽经社会的动荡、历史的嬗变,面孔子理想人格的主旨与格局却一直被社会所认可.并进而从一种思想模式渐变为人的心理素质.二千年来,对这一人格理想的追求,始终是封建士大夫自我完善与建功立业的集中体现.显然,对孔子理想人格的探讨,既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孔子思想的认识,亦有益于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心理历程作一深刻的反思.本文试作阐述,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历史上, 孔子最早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人格和人格教育、人格修养思想。他的人格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发展的方位, 陶铸了历史上一代代崇高伟岸人格, 成为民族传统精神的精粹。文章对于孔子人格思想的内涵、特点、现代价值、对其应有的正确态度, 以及关于汲取、借鉴墨家、道家、法家和国外有价值的人格思想等问题, 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孔子首创平民教育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作为时代的“产儿”、“弃儿”和“弄潮儿”这种复杂的“三位一体”的人格出发,阐明了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的内在和外在根据。孔子从小受鲁文化的熏陶,奠定了其坚实的文化基础;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孔子开创平民教育提供了物质和社会基础;私学的兴起为孔子开创平民教育找到了恰当的办学形式;而孔子的仁学思想,则是孔子开创平民教育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